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加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2018-12-29 09:13朱明玮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小学数学

朱明玮

摘 要:虽然现代教育一直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然而在课后又留给学生写不完的数学作业,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而教师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分配学习内容,使课后的时间更加充裕,学生学得较为轻松,同时要注意课上的练习要有针对性,能够举一反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技能训练

数学课是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发展认识能力的课程。在数学课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简单的图形认知、数字计算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数字应用能力.数学教学还应当在新背景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以及缜密的数学科学素养,不仅仅教授学习的内容与方法,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养成是依赖于动作的习得,如果没有动作的思维是麻木的,缺少灵活性,思维也不能顺利得到发展。所以说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动手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有些教师认为动手操作不是科学课的事情吗?我们的数学课只需要学生动动脑子跟着老师的思维,动动笔做一些练习就够了,其实并非如此,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手脑结合,一些直观性的操作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应的数学概念。同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需教师配合引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欢喜的是,动手操作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取较优的体验,也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认真度。总之,数学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笔者就从不同方面探讨动手操作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动手操作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外教育家强调想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找到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事情,使学生的头脑以及身体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得到知识会更加有成就感。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设计接近生活的场景,使学生更快地投入体验,引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思考。然而由于数学的抽象性的概念较多,这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无法从生活情景中提取出抽象概念,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思维导图。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是觉得较为吃力,感到难以掌握,最终丧失了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思维方式,将抽象问题做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做如下的设计: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的长度单位有什么?

学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教师:那你们知道一厘米有多长吗?我们的身体有一个部位的长度是一厘米?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找到是哪个部位。

学生:学生充满兴趣,用直尺量自己的身体部位,并讨论,最终找到我们一节手指的长度是一厘米。(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教师提出进一步操作要求,找到一分米的部位,然后讓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手掌长度去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

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多动手可以培养其发散思维,这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大胆地尝试,严谨地思索,激烈地探讨,可以提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因而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逐步引入了奥数课程,帮助学生从一些新颖独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数学问题,学生根据这些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策略,进而学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最终能够达到学以致用。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素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动手操作所用到的教具,演示如何使用后,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手脑结合。通过操作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从而使学会领会知识,体验知识点之间的转变,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思维的拓展。在数学课堂上手、脑、口三者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

教师:同学们,我在大家的课桌上准备了一些三角形,请同学们找一找能够拼成长方形的有哪些?

学生动手寻找,并拼一拼,经过验证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教师:那我们看看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学生: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计算。

教师:我们通过计算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长乘以宽。

三、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能力是人脑对于几何物体的映射,各种不同物体的表象在人脑中形成,开发学生的空间意识,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必要条件,相对来说男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强一些,因而我们需要动手去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同时数学课堂离不开几何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学习和考试的易错点,是数学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小学数学课本上常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动手操作去发现并总结规律。因而教师就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模具,直接让学生观察,亲自感受形成几何表象,构建空间思维。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视觉表象,建立空间思维。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立方体立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模型,并通过拆分看看它们的展开图的样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不同的图形去学习三视图。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会比听老师讲解要更加形象具体,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因而教师要设计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仔细观察、讨论推理、总结发言等过程,研究事物的变化,找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演变规律,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投入到操作中去,最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金侠.培养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J].成功(教育),2011(15).

[2]陈悦.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三重境界[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0).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小学数学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