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2019-01-11 23:12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轩轩背心同伴

文 张 梅

分享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对幼儿实施分享教育,能让他们在有童趣的生活里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当今社会,很多幼儿都缺乏分享意识,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照顾的唯一对象,缺乏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二是爷爷奶奶带的幼儿被宠爱的程度更高,幼儿想要的一切,老人都会去满足,使幼儿养成了凡事都要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三是家园教育不一致,在幼儿园,老师教育幼儿有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然而有些家长却不以为然。这一现状会使幼儿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喜欢独有,因此对幼儿加强分享教育迫在眉睫。

一、实施分享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发展

橙羽刚进入小班的时候特别内向,从不主动和老师、小朋友讲话。一次在区域活动中,小炜主动要和她一起玩玩具,她一开始无动于衷,并不愿意,但在小炜的热情邀请下,她尝试和他玩了起来。后来又有很多小朋友主动和她玩,慢慢地,她开始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了。一个月下来,我明显发现她变得活泼多了,而且有时还会主动与好朋友分享玩具,她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分享活动能使一些比较内向的幼儿变得开朗,幼儿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位家长曾说:“我们家的孩子最近养成了分享的好习惯,以前从来不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别人,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现在喜欢将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分享给邻居的小伙伴们了。是老师教会了他这些,真是太感谢老师了!”

通过这个现象看出:在幼儿园习得的分享行为会延伸到家里甚至社会,因此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在分享方面做得好的幼儿,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

(三)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

分享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在幼儿身上的作用是明显的,我们通过各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使分享的品质在幼儿身上有了比较明显的体现。他们充分体验了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真正学会了分享,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为其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分享教育的方法

分享对幼儿的意义重大,教师对幼儿的分享教育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只有在正确的方法下,幼儿才能更好地学习分享,更加愿意去主动分享。

(一)故事引导法

绘本故事《鼠小弟的背心》中,鼠小弟将自己的背心借给其他小动物穿,最后背心变大了,自己便没有背心了。虽然没有了背心,但是他通过分享获得了快乐。

故事《孔融让梨》中孔融在吃梨的时候不像现在“小皇帝”一样全部占为己有,而是选择了较小的梨,把大的梨让给其他人吃。幼儿在故事中懂得了为什么要表扬孔融,知道了分享和谦让是一种美德。

从以上两个小案例中可以看出,可以利用一些绘本和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引导幼儿,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当然,在分享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地引导,让幼儿知道哪些是分享行为,哪些不是分享行为,以及分享会给他们带来什么。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上是一种互利的行为,它可以获得快乐,而且可以让幼儿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情景感染法

下午午觉后,每个幼儿都在急忙穿自己的鞋子,当大家都把鞋穿好以后,雨泽小朋友却没有穿好,坐在床边哭。这时,余老师走过去问他:“怎么啦?”他说:“我不会系鞋带。”于是余老师就帮他系好鞋带,并对他说:“我帮你系好鞋带,你应该要怎么办呀?”雨泽笑着说:“谢谢余老师。”余老师回应道:“不用谢。”

下午吃午点的时候,余老师忙着帮幼儿们削苹果,没地方放水果皮,就请涵涵小朋友帮忙将放水果皮的盆拿过来,涵涵将盆拿来以后,余老师很自然地说了声:“谢谢。”涵涵笑着说:“不用谢。”

从生活的点点点滴滴中,让幼儿知道: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请别人帮忙都要说“谢谢”,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我们通过语言表达和彼此的心灵感受来进行分享的。情景感染法就是教师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让幼儿感觉温馨的环境,将幼儿的各种不同的情感投入到环境中去,让他们被情景感动,从而产生共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积极为幼儿考虑,创设温馨愉悦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彼此的关心和爱护。

(三)榜样示范法

模仿是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1.成人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一天早晨,李老师从家里带来了一块烧饼作为早餐,但是到班级的时候得知有一位小朋友也没有吃早餐,于是李老师就分了一大块给那位小朋友。第二天早晨吃副餐时,幼儿们都在吃着面包,喝着牛奶,但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将面包掉在地上弄脏了,他没有吃,只是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静静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小朋友都要将自己的面包分给他吃。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分享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幼儿园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时刻为幼儿做好榜样。只有在教师的不断熏陶和教育下,幼儿才会将分享行为转化为一种习惯。其次,家长的言行举止也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的对象。成人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2.同伴也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一次自由活动时,轩轩和宏宏在抢夺雪花片,两人都不肯让步,最后雪花片被比较厉害的宏宏抢过去了。轩轩就“哇”的一声哭了,这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围了过来。我刚准备安慰轩轩,乐乐却走过来说:“轩轩,不要哭了,我把我的雪花片给你一点。”我听了之后,立刻对乐乐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表扬,并在全体幼儿面前说:“乐乐做得很好,我们以后要向他学习,主动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不可以互相抢玩具。”几天以后,我再一次观察幼儿玩玩具的时候,发现很少有抢玩具的现象了,虽然偶尔还会出现争抢现象,但是很快就会有幼儿学习乐乐的做法,不再争抢,主动分享,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不但没有了争抢玩具的现象,而且有的幼儿还会互相交换玩具,共同合作一起游戏。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乐乐小朋友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同伴们都在模仿他的行为。因此,同伴的示范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在生活中,当幼儿看见同伴有分享行为时,他们就会模仿,当他们自己感受到分享的行为带给自己与他人的是一种快乐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萌生出分享的意识。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班级中注意发挥优秀幼儿的榜样作用,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对幼儿出现分享的行为,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分享既会给他人带去快乐,同时也会让自己感到快乐。

(四)表扬激励法

在幼儿刚开始有分享行为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平常的活动中或者是幼儿自己自由玩耍时,幼儿出现分享行为时,教师应该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五角星、大拇指、小红花等来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强化,增加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概率。

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高层次的行为,通过多种具体的实践,帮助幼儿学会分享的恰当的方法,让幼儿逐渐学会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让大家都快乐,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可以让幼儿在与同伴、教师主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激发他们正向的情绪情感,从而树立自信、分享快乐、体验成功!

猜你喜欢
轩轩背心同伴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金玉良言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解救轩轩
毛线背心
吊带背心
旧背心的蜕变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下次吃2点
寻找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