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方言惯用语探究

2019-01-20 16:46王文静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熟语惯用语亳州

王文静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一、问题的提出

惯用语是一种非“两两相承”的词组,是汉语的特殊形式。它属于描述性的语言,大多用比喻的方式把事物或人的具体动作行为用比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国对“惯用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十年代,学者们把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纳入熟语的范畴进行语汇学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惯用语的研究越加丰富起来,马国凡、高歌东的《惯用语》,刘广和的《熟语浅说》,孙维张的《汉语熟语学》等著作,从惯用语的历史来源、语法结构、语音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999年,温端政、周著录《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这本著作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熟语的基本理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2006年王勤在其著作《汉语熟语论》中,详细论述了惯用语的内涵、外延,以及和成语、谚语的区别。还有一些对惯用语研究的论文,如马国凡《惯用语的性质》、王勤《论惯用语》、杨知文《谈惯用语》、周荐《谈惯用语新论》等,从惯用语的语法功能、修辞特征等方面作了研究。

亳州作为皖北文化名城,历史源远流长,当地百姓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活泼生动的方言口语,惯用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用具体形象的惯用语去描绘人们的行为动作或事物的性质,这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往往蕴含着双层意思,表达亳州人的为人处世态度和文化价值观念。

二、亳州方言惯用语的分类

亳州方言惯用语是当地百姓在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语言,语言形式简练,却又具体形象,充分展示了亳州人民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的生活愿望。

语节是指在句子或短语中,由语音停顿而划分的片段。从语节数量的角度考察,亳州方言惯用语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单语节惯用语

在亳州方言中,单语节惯用语又可以分为词组型和句子型两大类:

1.词组型。这类单语节惯用语即相当于一个词组,如:

二虎小子(指女孩子性格豪迈,像假小子)

二愣子(形容人反应迟钝)

劈柴块子(原指不规则的柴火块,在亳州方言中常指人脸上皱纹多)

一丝拉子(一点点)

不主贵(不自重)

真是味(有意思)

真管谈(有本事,能混)

雾佬住来(下小雨)

鳖子子(不孝顺的孬儿子)

出洋相(在人前出丑)

累毁了(非常的累)

2.句子型。这类单音节惯用语相当于一个短句子,具有完整的主谓宾结构,表达相对完成的含义。如:

打开窗户说亮话(形容没有遮掩,明明白白地把话说清楚)

河里无鱼市上看 (比喻找对方向,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剜到篮里才是菜呢 (形容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未必是自己的)

兴(去声)得跟驴踢的样(形容脾气很大或牌运很旺)

贼不能见月黑头(贼到了天黑就想去偷窃,形容已经成为本能反应)

经验大似学问(经验像学问一样重要)

人官肚子不官(形容为公家办事却吃私饭)

(二)双语节惯用语

双语节惯用语是指包含两个语节且前后语节之间有明显停顿的惯用语,在形式上常用逗号隔开,这类惯用语表义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如:

有个疮想摸摸,有个病想说说(比喻人总是在意自己的短处)

一不向潘,二不向杨(形容处事公道,一碗水端平)

三件衣不破,三顿饭不饿(形容数量多总是有益处的)

猛一掀,大花脸(形容结果出人意料,让人大吃一惊)

锅底下扒红芋,拣熟的拿(鼓励对方做自己最拿手的事)

女大不可留,留来留去结冤仇(形容做事情要当机立断,不要过分拖延)

马大骡子大值钱,人大不值钱(在亳州地区老人自嘲的说法,形容人老了不中用了)

自己一身毛,说人家是妖怪(自己错了还责怪别人)

七碟子八大碗(碗碟子多,形容餐桌上菜品非常的丰盛)

好了疮巴忘了疼(形容不长记性)

说你袖子里有胳膊,我得伸手摸摸 (形容诚信低,为人处世不受别人待见)

一把柴火不拾,你烧个啥(比喻没有一点本事还在人前瞎逞能)

三、亳州方言惯用语的特征

亳州方言惯用语不仅表达语汇字面所包含的内容,而且蕴含着说话者的情感意识,通过这些语汇的使用,交流者可以通过字面的描绘理解语汇背后的深层内涵,加强交流的有效性体现情感上的倾向性。具体来说,亳州方言惯用语具有以下特征:

(一)音节形式的多样性

亳州方言惯用语音乐感强,说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音节结构丰富多样,少则三音节、四音节,多的可达十几个音节,同时注重押韵和对称,体现一定的规律性。

三音节惯用语:呲牙雕、逞脸子、不主贵、鳖子子

四音节惯用语:呲牙咧嘴、二虎小子

五音节惯用语:斜南吊北侉、说话带弦子、上枝子花红

六音节惯用语:经验大似学问;猛一掀,大花脸

七音节惯用语:几耽误几不耽误、河里无鱼市上看、碗大勺子有啧儿

八音节惯用语:翻车砸不住牵牛的、窝子穷鹰朝南海

十音节惯用语:有个疮想摸摸,有个病想说说;三件衣不破,三顿饭不饿;锅底下扒红芋,拣熟的拿

十一音节惯用语:自己一身毛,说人家是妖怪

(二)语体风格的口语性

方言中的熟语大多存在于民间百姓的口语之中,经百姓口头创作,代代相传。亳州方言惯用语是亳州地区凝练的地方语汇,简洁明了,形象具体,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渲染力。

亳州方言惯用语口语意味浓厚,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当地方言口语词汇,如:

(1)逞脸。亳州地处皖北,豪爽的亳州人说话做事利落直接,尤其不喜娇惯小孩子,一旦小孩子因为年龄小,恃宠而骄,大人常会说:“白逞脸子,再逞该挨了。”意思即是:不要再恃宠而骄,仗着大人的疼爱而过分骄纵了。

(2)管谈。这个词在亳州话里指“有本事,有能力”。老人们常说:“这孩子真管谈,人家做不成的事他都管干好!”是指个人能力强,能把事情做好。

(3)啥味里。亳州人说话比较直接,当对方说话、做事自己无法理解活不能接受时,经常会说“你看你啥味里?”,意思是说:你怎么这个样子?

在当地惯用语中,还会运用一些贬义词、粗俗词,如:鳖子子(小孩子,常有骂人的意味)、兴得跟驴踢的样(常指牌运较好)、嘴咧得跟裤腰样(形容高兴时的样子),这些通俗活泼、形象有趣的粗俗词汇,与书面语的“雅”形成鲜明对比,恰是亳州方言惯用语口语化的鲜明体现。

(三)语汇运用的灵活性

亳州方言惯用语的灵活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形式上,二是语义的表达上。在语言形式上,亳州惯用语使用的时候可以增加或减少字词,同时也可以为了更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而对部分词语进行变化,如:

(4)你这个人真主贵完了。

(5)你这个人真不主贵。

例(4)和(5)虽然语言形式不同,一个肯定句,一个是否定句,但所表达的内涵都是指人不自重、讨人厌烦的意思。

(6)啥味里

(7)啥味类

例(6)和例(7)都是表示“怎么这个样子”的意思,人们在口语使用的过程可以用“里”作语形后缀,也可以用“类”作语形后缀,均无实意。在惯用语中增减字词或者进行个别字词的替换,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样的灵活变化有利于适应特定的语境和说话者的特殊心情,但也要因时因场合而异,合理使用。

惯用语的灵活使用还体现在语义表达上,惯用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会自觉判断、推理惯用语的意义,其传情达意的效果往往会因为交际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内涵。如“兴得跟驴踢的样”这样一句惯用语,在不同的语言情境里,就有着不同的情感,语义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以下面两个语境为例:

情景一:几个人在一起打牌,其中一个总是赌赢,这时有人说:兴得跟驴踢的样!

情景二:两个人起了争执,其中一个对另一个人说:就你能,兴得跟驴踢的样!

以上两个情境,虽然都用了”兴得跟驴踢的样“这句熟语,含义却有所侧重,情境一是指牌运好,总是赢钱,情景二是指脾气暴躁,非常生气。

(四)语义表达的描绘性

惯用语是描述性的语言,主要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人的行为动作或物的状态特征。在描述人的时候,可以描绘人的外貌、性格、心理状态、动作行为以及人的现实情境等。如:

(8)上枝子花红

(9)一溜十三张

(10)二虎小子

例(8)中“上枝子花红”是亳州百姓常用的惯用语,花红又被称为小苹果,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粉红色。果实呈球形,常为黄绿色或红色,果皮脆而韧,果肉黄白色,有清香味。上枝子花红是用形象化的语言形容人的现实情境,比喻在社会上或在单位里混得好,有前途。

例(9)中的“一溜十三缸”常被老年人挂在嘴边,后来经佘树民老师证实应为“一溜十三张”,亳州百姓在闲暇之时喜欢打麻将消磨时间,当地人打的麻将牌恰是每人十三张,手气差的话十三张牌里面可能什么都有,没有一样的。常形容人说话办事没有正形,不按套路。

例(10)中的“二虎小子”原指小男孩长得强壮,性格顽皮,后来专指女孩子性格豪爽、淘气调皮,像个假小子一样。

四、亳州方言惯用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特定文化的反映。亳州方言惯用语是亳州方言的特殊表现形式,语意丰富,形式简练是千百年来亳州百姓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口语表达形式,是亳州地方文化的充分反映。

(一)内容广泛,呈现当地百姓日常生活

语言的孕育和发展总是和特定的文化环境相联系,从而也使得语言广泛反映当地的文化风貌。亳州方言惯用语来源于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内容宽泛,是人们生活的具体呈现。

(11)雾佬住来

(12)打开天窗说亮话

(13)说话带弦子

(14)隔锅的饭香

例(11)中“雾佬”在亳州是指下小雨,雨下的不大,却有种烟雾弥漫、朦朦胧胧的感觉,雾佬住来就是指正在下小雨,反映了亳州的小雨给人一种如梦似雾的感觉。例(12)是指亳州人说话做事讲究光明磊落,不喜欢遮遮掩掩,背后伤人,所以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例(13)中,弦子是乐器伴奏时的工具,在亳州方言中,“说话带弦子”并不是夸人的话,而是指人说话带有骂人的话或脏话。例(14)用“隔锅的饭香”来指代人们总是不知满足,认为别人家的饭、别人的东西比自己拥有的要好,这句惯用语和父母嘴里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有着相类似的含义。

(二)描绘形象,体现亳州地区民风习俗

亳州百姓喜欢用形象具体的事物来描绘人、物或事物的状态,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描绘让人感觉真实具体,并通过合理的联想来了解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这些惯用语巧妙地运用形象的事物、现象来描绘人们的动作行为或事物特征,显示了亳州人运用语言的智慧。

(15)七碟子八大碗

(16)嘴咧得跟裤腰样

(17)猛一掀,大花脸

亳州人热情好客,遇到请客吃饭或者喜事婚宴,往往上满满的一大桌子菜,鸡鱼肉蛋,异常丰盛,例(15)中的“七碟子八大碗”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餐桌上的丰盛。亳州人性格豪迈,无论男女老少都倾向于性格外露,遇到开心事就咧开嘴大声地笑,遇到伤心难过的事就放开怀大声地哭,例(16)“嘴咧得跟裤腰样”就是描绘亳州人高兴时的神情体貌,表示非常的开心,笑得嘴巴都合不拢,咧得都快要赶上裤腰那么大喽。

亳州作为传统的北方城市,民风淳朴,人们思想保守,以往的青年男女结婚,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前是没有见过面的,不知对方长相品行如何。“大花脸”在亳州方言中是指脸上不够光洁,有麻子、雀斑或痣之类的瑕疵。所以在新婚之夜,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极有可能是“猛一掀,大花脸”。到了现代社会,讲究恋爱自由,男女结婚之前往往会相处个一年半载,彼此的长相品行大多已经了解,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所以现在亳州百姓往往用这句惯用语形容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让人大吃一惊。

(三)通俗明了,反映亳州百姓处事风格

不同的语言对应不同的文化,亳州方言惯用语与地方百姓的世俗文化相对应,口语色彩明显,用词通俗明了,反映了亳州人豪爽的性格和北方人所惯有的不拘小节的处事风格。

(18)破财消灾

(19)翻车砸不住牵牛的

(20)剜到篮里才是菜

例(18)反映了亳州人做事光明磊落、积极乐观的处事风格。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破点小财可能躲去的是大的灾祸。

我们都知道,牛车和马车都是牵者拿着绳子走在前面,牛或马在中间,车子在后面,所以后面的车子翻了,未必砸得住牵牛或牵马的人。例(19)这句惯用语就是比喻不要过于杞人忧天瞎操心。

菜园里栽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郁郁葱葱,硕果累累,可是只是这样看着,不去摘菜挖菜不把菜放进自己的菜篮子里,终究不算自己家的盘中餐呀。例(20)就是形容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未必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辛勤劳作才能享受成果。这也反映了亳州人淳朴善良的性情和不贪不占的处事风格。

五、结语

亳州方言惯用语是当地人们创造的具有特色的民间语言,是亳州方言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凝聚几千年来亳州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亳州历史的“活化石”。随着亳州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开放度的提升,亳州方言惯用语的影响力也会慢慢扩大,通过对其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亳州方言语汇,促进亳州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熟语惯用语亳州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看图猜熟语
看图猜熟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基于汉语熟语的趋返模式研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
居· 文化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