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的启示

2019-01-29 11:58寇晓霞吴爱武刘向辉徐德意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检验教学模式

寇晓霞,吴爱武,刘向辉,徐德意

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广州 51018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科领域,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其重点在于研究快速、准确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的技术和方法,为感染性疾病提供临床诊断依据,同时,依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感染继续扩散[1]。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且其临床意义、生物学性状等知识点繁杂难记,在课堂教学授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很容易感到内容庞杂琐碎,学习枯燥,难以识记,进而对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慕课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近几年逐渐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2]。面对慕课引领的新型教育浪潮,如何汲取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精华,将其运用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促进该专业的核心教学能力是文章探讨的内容。该文从理论和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优化及新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阐述慕课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优势和可行性。

1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学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多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该专业在2013年国家进行学科改革后,从原来的五年制医学类学科变为四年制理科类学科,原本五年的学习课程也相应压缩为4年完成。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主修公共课和基础课程,学生毕业前又有一年的临床实习,所有的专业课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很多课程的学时数也相应减少。因此,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将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和激发。而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如何更好地把专业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对授课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型的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协调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的尴尬和问题。慕课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授课,让学生通过结合自身学习进度、时间和方式,从而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3]。比如具体到一种病原菌的学习,可以从临床上相关的典型病例介绍出发,再到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然后到实验室后的详细检验流程,通过视频的播放,可以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该病原菌的前世今生。

慕课平台资源开放共享,多种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图像、课件、讲义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等)均可优化整合,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通过慕课平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会只局限于课上或学校的交流,完全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实时互动[4]。此外,传统的教学受限于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案的限制,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和结合最新的学科进展,而慕课是大规模网络课程,集中了很多优秀全面的教学资源,授课教师多为该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者或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授课者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代表了该学科领域研究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可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和学习整个学科的所有知识点,而不局限于教材和教师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所讲授的内容,为学生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接受最新的学科前沿发展信息提供便利。

因此,将慕课应用到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可从本质上体现新时代的教与学主体的转换,让学习变成学生主动选择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按照自己固有的形式被动地灌输和安排,教师只是真正地去做好学习的协调和组织者[5]。所以,慕课是建立在学生内驱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形式,完全改变了以往的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将慕课的新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并应用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必将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2 优化教学内容

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完课程后会马上进入医院实习。因此,在课程讲授安排上,应不仅局限于教科书知识的讲授方式,比如介绍霍乱弧菌,可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霍乱疫情;比如2010年海地发生7.3级大地震引发的持续6年的霍乱疫情,直到2016年,致使海地将近80万人感染霍乱,9000多人死亡。从这些大规模引起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将内容逐步引申到霍乱弧菌的型别分类、生物学特性、临床检验及诊断防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以后在真正面对疫情发生时,作为一名一线的卫生工作者如何及时有效的应对;而且,慕课资源所能提供的海量信息,可以对历史上多次的霍乱疫情爆发进行流行型别的分析和比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微生物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探索和发现的科学态度。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同一种病原微生物也在不断的演变中,引导学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理念。对于教师而言,慕课的应用,可以促使教师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最新的学科进展呈现给学生,开拓学生视野。

3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的所有理论知识最终都需要转化为实际操作得以应用。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授课安排方面,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课时数各占一半,实验课的教学对于教学效果和理论知识的巩固极其重要。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模式为授课教师设计及准备实验,然后学生在已知实验结果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实验操作。而且由于受到实验学时的限制,教学大纲覆盖到的实验内容是最常规的实验,很多实验内容被压缩。同时,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口头讲授实验原理、方法后教师示教,然后学生再动手操作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直观性和生动性,不利于其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其次,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特点,一个病原体的检验,往往需要3天的时间才能有最后结果,但由于实验课时少,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能操作实验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前期工作基本由实验教师完成,学生可操作内容少且不连续,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慕课的理念,教师可将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写脚本,包括收集实验相关的图片、文字、制作相关PPT,然后再自行录制视频,学生在操作和录制过程中,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结果,而教师可把与实验相关的临床病例以及常见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关键点放在慕课平台上;同时,可针对实验中的难点和重点,设置相关的小测验,通过测验加深学生的学习和操作效果,测验的结果系统自动给出提示,并记录学生在相关知识点所用的时间和错误率等[6-8]。然后再到实际操作时,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实验效果。在整个将实验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调试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医学高等院校新型检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教学涉及的很多致病菌,比如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由于其传染性和致病力强,从生物安全的角度,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同步给学生开展实验,导致有关这类强致病菌及病毒的相关知识点无法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对于这一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和拓展的问题,可将以慕课为主要形式的虚拟仿真实验课引入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实现慕课与虚拟仿真实验的有机结合,学生即可通过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模拟实验练习,掌握操作要点,而且慕课中的虚拟仿真实验还兼具节约实验试剂耗材、防止有毒有害试剂及高危生物安全因子对学生的伤害,降低对周围环境污染等优点,有利于开展传统教学中无法开展的致病性强的细菌和病毒的相关实验[9]。

4 改进传统教育评价体系

近年来,各大院校对于学生的考核和教师教学效果注重形成性评价,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实验报告和操作考试为辅的考核形式。而微生物检验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操作难以在一二次考试中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此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效果评价功能不足。虽然很多学校会采取问卷调查,学生匿名打分等形式评价教师,但评价和督促常常流于形式,即使真正公开了评价结果,对教师教学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往往起不到实时的督查效果[10]。因此,对于这种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在考核中引入慕课平台,使用自动化的网络在线评价,可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反馈循环。

5 结语

慕课作为以网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国内已有高校逐步将其引入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综合已经应用的实际经验及慕课对传统教学的互补优势,为目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启示。作为医学院校一名检验专业教师,应积极地将慕课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以期促进该课程的核心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检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