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初探

2019-03-18 02:00李惠娴
关键词:初探群文阅读教学

李惠娴

【摘要】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结合初中学段特点,以教材为基点,尝试从作家、体裁、观点、表达方式、人文主题、阅读策略等。角度出发,提取议题,开展阅读活动,体验自主地比较阅读的过程,扩大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形成阅读技能,连接课堂内外,内化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群文阅读 教学 初探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18-04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突出“语文素养”的培育,除了课内教学,必须尽量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口味。部編教材的主编温儒敏坦言,要让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他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同时温儒敏教授强调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他建议采取1加X的办法,即拓展阅读。而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质是整合的、结构化的阅读,是群文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的灵魂,就是整合。所谓整合,就是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将多个文本进行分析整理,利用不同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建构出适切的理解结构来。

群文阅读的一般教学流程,是通过比较阅读整合信息,进而实现意义建构。群文阅读对于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对于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提取、筛选、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对于读中学写,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群文阅读抓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一课标主线,建构实现课内大量阅读的基本模式,笔者以统编初中语文为基地,尝试从作家、体裁、观点、表达方式、人文主题、阅读策略等角度出发,提取议题,组合多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探究活动。

一、同一题材的群文阅读

围绕“老师”这一题材,拟“你欣赏文中老师的哪些品质?”议题,在教授鲁迅的《藤野先生》一课时,我们回顾了七年级所学的魏巍《我的老师》,链接了莫言《我的老师》(成长中的三位老师)、阎连科《老师!老师! 》、贾平凹《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组合成“老师”这一题材的群文阅读,作家们笔下老师的善良乐观、厚有文化、甘于寂寞;献身教育,关爱学生、动情地讲课,乐观向上、身残志坚、热爱教育事业、祖国、富有爱心、坦诚、勇敢美好品质,备受读者青睐,同时也让读者明白,“为人师表”不限年龄,主要有值得我们学习者皆是我们的老师。

二、同一作家的群文阅读

在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时,我们就“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季老?”的议题,链接季老的《牛棚杂忆》这本书,不仅让学生了解季老的童年,还延伸到季老的成年生活,线性较全面品读季老在特殊成长环境中铸就的高贵品格,从而思考自身生活以及自身对待生活的态度。记得学者李怡分析巴金的《随想录》说:巴金通过“重复”与“唠叨”的“沉迷”式症候实现了对极左政治和文革动乱的揭示和批判。……巴金说过:“并非我揪住‘文革不放,正相反,是‘文革揪住我不放。”一个常年被噩梦“揪住不放”的受伤者,他的焦虑只能在喃喃自语中自我纾解,他所要“重复”与“唠叨”的都是给予他伤害最深、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李怡:《随想录》的“重复”与“唠叨”,《文艺争鸣》2018年第6期)这令我想到季老在《牛棚杂忆》中对“文革”问题的“重复”“唠叨”与巴金有着相似的诉求,借助这样的表达持续性地建构着自己文学的“另一条路”,这条路其实就是五四时代中国作家的命名:为人生。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创设阅读情境,营造阅读氛围,提供阅读建构的策略,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阅读,以学生已有认识为生长点协助其将各种观点、认识进行联结、展开建构。这也是《牛棚杂忆》带给读者的深刻思考:生活再苦,也挺过去,为人生!

同是杜甫,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但在他的诗歌中,所呈现的“忧”有别吗?围绕“杜甫之‘忧”议题,进行杜诗群读:八上《春望》、九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从而深入理解“诗圣”杜甫为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穷年忧黎元,太息肠内热”的伟大情怀。

三、同一 内容的群文阅读

聚焦“托尔斯泰”这一内容,茨威格的《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名人传》“托尔斯泰”部分组成比较阅读练习:

(一)

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八年级·下册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选段,有删减)

(二)

1855年11月,列夫·托尔斯泰周旋于圣彼得堡的文人中间,他对于他们感到一种憎恶与轻蔑,他们的一切于他都显得是卑劣的、虚伪的。

远远看去,这些人似乎有艺术家的桂冠。如屠格涅夫,起初,他佩服并欣赏他,近看却使他非常失望。1856年时代的一幅肖像,正是他处于这个团体时的留影: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别人那种自然的态度旁边,只有托尔斯泰神态严肃,他瘦削的脸庞,深凹的腮幫,僵直地交叉着的手臂,显得非常碍眼。托尔斯泰穿着军服,立在这些文学家后面,正如苏亚雷斯所写:“他不像其中一员,倒像是个看守,随时准备把他们押送到监狱中去。”

可大家都恭维这初来的年轻同道。屠格涅夫亲密地向他伸着手,但托尔斯泰的犀利眼神,加上二三个会令人暴跳起来的恶毒词句,常常让屠格涅夫感到很难堪。“他永远不相信别人的真诚,一切道德情怀他觉得是虚伪的,他爱用逼人的目光逼视他所认为的骗子……”时间使托尔斯泰和其他文学团体离得更远。他不能宽恕这些艺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选自《名人传》,有删减)

(三)

在莫斯科过了一冬,1882年1月列夫·托尔斯泰参加了调查人口的工作,也因此亲眼目睹了大都市的贫困状况。印象非常凄惨,他第一次看到这文明隐藏着的毒瘤。那天晚上,他向一个朋友讲述他的所见时,“他叫喊,号哭,挥动着拳头”。

“人们不能这样生活!”他号啕着说,“这绝不允许!绝不能……”几个月之久,他又堕入悲痛的绝望中。

……

他正面坐着,手臂交叉,穿着农夫的衣服,神气颇为颓丧。他的头发是黑的,但唇髭已经花白。他的长须与鬓毛已经全白了。双重的皱痕在美丽宽广的额角上画成和谐的线条。这巨大的犬鼻,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含着多少温和善良啊!它们看你那么透彻。它们不过是在为你怨叹,为你可惜。眼眶下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他曾哭泣过,但他坚强,随时准备战斗。(选自《名人传》,有删减)

根据选文,填写表格。

从表现托尔斯泰性格特征的角度,赏析选文(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屠格涅夫亲密地向他伸着手,但托尔斯泰的犀利眼神,加上二三个会令人暴跳起来的恶毒词句,常常让屠格涅夫感到很难堪。

通读三则选文,品读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探究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4分)

这样一来,在阅读训练中让“群文”落地生根,也让学生明白在课堂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活动与考试场上的阅读思维是一脉相承的,效果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

围绕“托尔斯泰”这一内容我们还聚焦托尔斯泰与他的创作,围绕“《列夫 · 托尔斯泰》‘具有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如何用艺术巨笔表现出“穿透心灵的审视”?/‘缺乏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的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所塑造的人物幸福吗?”议题展开连接互动阅读,进一步了解作家与创作的内在联系,也就是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的渗透。

四、同一话题的群文阅读

在关注小人物系列阅读教学活动中,围绕“‘小人物有‘大境界?”话题,通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保姆)、杨绛的《老王》(车夫)、余秋雨的《信客》(信客),链接课外阅读《快递员》(梅子涵)、《一双脚上的修养》、《修鞋的》 ( 筱敏),让作家们笔下的人物组成“小人物”长廊,引导学生悟读出小人物亦有大世界。鲁迅笔下不修边幅的长妈妈,余秋雨笔下坚守信念的信客,杨绛笔下凄苦善良的老王,擦地女工的一丝不苟,送水工的爱护他人劳动成果和美好和谐环境的美德……小人物们用最美的心折射出一个熠熠生辉的大世界,这光芒来自纯真,来自人性。

温儒敏教授提倡“大语文”“语文生活化”,“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是开放的、面向生活实践的,这种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当伸展到课外,伸展到整个生活。在“小人物”话题阅读过程,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文本伸展到身边生活,开展群文活动——话题演讲“最可爱的育实人”,发现并学习身边“小人物”的“大境界”。

五、同一主题的群文阅读

围绕“消逝”这一阅读主题 ,在教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笔者向全班同学发问:在生活中,消逝的仅仅是仙湖?链接史铁生的《消逝的钟声》、李振南的《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王开岭 的《消逝的“放学路上”》、谢冕的 《消失的故乡》,组成同主题的群文阅读。阅读后,学生感慨道: “‘钟声、‘放学之路、‘故乡是唯美的,也是不幸的,它们在消逝,也在让我们迷惘。我们多么希望涓涓流水能叮咚作响,清风不再私语……然而这一切都在逐渐消逝,正如我怎么也回不到以前的“放学路上”,我的心在茫然,也让我们更珍惜当下!

仙湖、村落、骑楼……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不、文化的根。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

立足文本,思考当下乃至未来,这就是本主题的意义,也是群文阅读的意义。

六、同一体裁的群文阅读

在同一体裁的群文阅读中,主要是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体裁,了解相应的鉴赏方法,如童话、寓言体裁:七上《皇帝的新装》、《蚊子和狮子》、《塞翁失马》领悟其写实与务虚相结合,叙写与议论相结合,形象塑造与主旨寓意表达的关系。又如古代作品中的“记”:八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九上《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领悟其叙事、写人、写景、记游与抒怀、言志。再如诗歌体裁,从诗题,形象,情感色彩几个角度对比阅读《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归纳出形象色彩和情感色彩之间的关系。同时拓展延伸诗歌体裁的朗诵活动:“同读一首诗”、“为你读一首诗”,以加深对诗歌体裁的领会。

七、同一阅读策略群文阅读

(一)知方法,能迁移

为了让学生了解事理说明文(八下)的阅读方法,笔者尝试?解剖《恐龙无处不有》,获取事理说明文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迁移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运用阅读方法,重点理清由事及理的逻辑推理过程。

同理,为了更好地掌握抒情性散文的阅读方法,笔者尝试从《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昆明的雨》多文本中引导学生領会“托物抒情、叙事抒情(缘事明理),感情寄托物的选择”的妙处。

而围绕叙事性作品的叙事方式这一阅读策略,笔者尝试将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组合成群文,学习这些文章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组织材料的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于实践写作中。

(二)文学作品积累——巧归类,明方法

古诗词是古诗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往往花的功夫较多又容易忘却,这需要有分类归纳的阅读策略。如抒写作者被贬谪的愁苦内心的诗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抒写游子思念家乡,表达悲苦心情的诗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八、运用群文阅读思维备考中考

灵活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效率和技能,最终指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众多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更是中考备考的指向所在。

(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复习板块中,我们运用群文阅读思维抓现代文阅读的十一个考点的答题思路,每一考点归纳出基础答题思路(基本思路),然后变化出不同文体的答题思路(变式思路),收集中考同一考点的问题进行比较练习(变式练习),比对同一考点在不同文体中的异同,如比对散文与小说中景物(环境)描写考点:文中的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消失的故乡》)

【B】可怕的闪电不是在空中曲折地划过;雷声和狂风暴雨搅在一起,震耳欲聋。不多时,大沟道里就起水了,浑浊的泥浪翻滚着浪头,吼叫着从后沟道里冲了出来!

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狂风暴雨来临时的情景,渲染恐怖紧张的气氛,为下文侯玉英遇险做铺垫,衬托孙少平洪水中救人的勇敢。 (《平凡的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而文言文复习,笔者分为写景抒情类、刻画人物类、议论明志类、叙事类、刻画人物类等板块。

举刻画人物类板块复习为例,笔者尝试先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此类文章所写的人物相应事件及其品质系统归纳,再进行中考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中考真题训练:【甲】《唐雎不辱使命》【乙】《曹刿论战》(2015·莱芜市)

1.请分别概括唐雎和曹刿的性格特点。

2.同为劝谏君主,唐雎和邹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群文促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它们相互作用,和谐共生。中考写作备考过程中,笔者尝试群文促写的方式,努力给学生创设读写的机会,加强读写结合训练。

(一)群文阅读,促进写作技巧的明确

《爱的表达》(2017育实一模)作文指导:通过对《背影》《父亲的画面》、《指尖上的父爱、》《打》4篇文本的“比对读议”,引导学生学会了选材的技巧——选取生活中平凡琐碎典型的事件,表现父母、亲人的爱,“问句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些来自于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感人。

《细节描写的巧妙》写作专题:回顾《台阶》《骆驼祥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本,给学生提供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增加修饰语、细化动作、详写人物的语言神态;详写景物的颜色、形状、姿态等,调动各种感官,细致描写景物,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细致写景。

《巧抒情动人心》写作专题:回顾《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黄河颂》等一组文本提供了表达的技巧——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方法有运用修辞手法、变换人称、细腻的心理描写。其好处是所表达的感情强烈,有感染力,深化主题。间接抒情是把感情融入记叙、描写、议论中,其好处是感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二)群题比对,促进审题立意的明确

出示题目:

1.话题作文:发现

2.裸题作文:简单/不简单(2018育实二模)

3.(2017广东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以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以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

细致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都蕴含“发现”过程。

不同点:题目1写作范围最广,题目2发现点落在“简单”或“不简单”,写出发现后对简单或不简单的感悟,题目3,“原来”一词含义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包含有发现、醒悟、惊叹等意思在其中,突出的是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由不知道到知道,由不明白到明白,由毫无感觉到感动满满,这是写作前构思立意的出发点。横线所填的内容是一句完整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三个题目考生只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善于从自身的学习生活中入眼,突出其中的“发现”和“改变”,就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实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其实这三个作文题,很多素材都是融会贯通的,解读好其中一个,举一反三,其余两个也会迎刃而解,以话题作文“发现”为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材立意:

1.父母、师长的爱:我发现读懂父亲很难;我发现幸福就在身边;我发现了妈妈(老师)的白发;

2.思想行为方面:发现做好人真难、良心的发现、我发现能战胜自己;

3.学习方面:我发现了读书的奥秘、考场上的发现;

4.校园生活:我发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发现落叶、有花有刺——生活中的发现;

5.别人角度:妈妈发现了我的日记、他的新发现。

以上五方面,不能说每种都适用于其余两种,但也有不少是适用的,如第一方面,可以迁移到题目2和题目3:读懂父亲很简单/不简单;原来,幸福就在身边,但要注意点题需根据题目进行有意识地点题,以彰显文章的主题。

由此可见,利用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以读促写”的训练,使他们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变得丰厚,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思想在碰撞的过程中变得深邃,智慧在对话的过程中变得灵动,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变得扎实。

群文思想骨子里是一种联结,这种联结可以是文本与文本,也可以是文本与生活。群文阅读,重在行动,贵在坚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看善于读其他的书”。用群文阅读激发思维,沉淀思想,我相信有一天孩子们会不知不觉走向心灵的桃花源,在那里他们会欣赏到生命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参  考  文  献 ]

[1]于泽元, 袁伶逸.《群文阅读的内涵、精髓及核心价值》,《基础教育课程》 2016年1月.

[2]崔峦.《群文阅读再出发——基于统编本教材的群文阅读课程探索》(《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3月.

猜你喜欢
初探群文阅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