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2019-04-20 01:47董必文王余燕李雪松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眼针神经炎四联

董必文,王余燕,李雪松

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大理 671000;2.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大理671000

周围性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又可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主要是由于面神经核或者面神经核下神经经过各段损伤而致的面神经麻痹症状,一般而言,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不明,最大可能性为病毒感染。西医角度而言,周围性面神经炎主要是因为骨性面神经管只能通过面神经,若面神经发生缺血症状、水肿症状,则容易发生面神经受压。中医角度而言,周围性面神经炎主要是由于邪气侵入脉络,致使面部脉络空虚,进而发生经气阻滞、气血麻痹,导致筋肉纵缓不收,继而发病。相关临床研究表示,运用眼针四联疗法治疗,可以有助于缓解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水肿症状,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以有效改善痉挛面神经功能等。该次研究工作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评价眼针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门诊患者60例,按病例尾号数,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30例/组),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见表1。该研究所选病例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表1 2组BP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设立治疗组(眼针四联:腺苷钴胺穴位注射+眼针+电针+柴胡牵正颗粒)与对照组(眼针三联疗法:眼针+电针+柴胡牵正颗粒)各30例,按面神经分级标准(H-B标准)[2]进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眼针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眼针三联疗法:①予电针治疗:取人中、承浆、合谷、地仓、四白、太阳、攒竹,除人中、地仓外均取双侧,前期浅刺,后期可深刺,得气后,接电针,选择连续波,频率设置为 1.4 Hz,针留针 20 min,1 次/d。

②加眼针(上焦区、脾胃区,均双侧):患者平卧,常规消毒后,用0.20 mm×25 mm毫针,左手护眼球,右手持针距眶内缘2 mm处平刺入3 mm,不行捻转手法,留针20 min;1次/d。

③柴胡牵正配方颗粒(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药物组成:柴胡 12 g、姜半夏 12 g、黄芩 12 g、党参 18 g、白芷 12 g、苍术 12 g、防风 12g、细辛 3g、蜈蚣 3 g 、全虫 18 g炙甘草12 g、僵蚕 12 g。

治疗组眼针四联疗法: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注射用腺苷钴胺1.5 mg(国药准字H20058604),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稀释为2 mL,用1 mL注射器,每穴 0.5 mL,取地仓、四白、阳白、攒竹、承泣5穴,常规消毒后,所选穴位进针0.5~1 cm,承泣直刺不提插,其余平刺,提插得气,回抽见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轮流交替注射,每日1次。每个疗程2周,2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1.3.1 症状积分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按照正常、轻、中、重四级,分别评定(0分 1分、2分、3分、4分)上述所得总分便是BP中医症状积分。

1.3.2 面神经分级标准(H-B标准)[3]:I级(正常)、II级(轻度异常)、III级(中度功能异常)、IV级(中重度功能异常)、V级、VI级(完全麻痹),每周评分一次,每级评定1分,完全麻痹评6分,正常评1分。

1.3.3 平均治愈天数比较比较2组平均治愈天数。

1.3.4 安全性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Rt、尿Rt、肝病实验诊断、肾脏病实验诊断、ECG,评价安全性。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按照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表达[3]。中医症状疗效标准按照:痊愈:症侯积分减少≥95%;显效:症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症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症候积分减少<3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疗效比较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愈显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 7,P=0.009 8<0.01),见表2。

2.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积分均优于治疗前(t=0.670 0,P=0.505 3>0.01),治疗后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8 7,P=0.023 6<0.01),见表3。

表3 2 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s),分]

表3 2 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27.27±6.73 26.16±6.73 0.670 0 0.505 3 0.60±1.5 2.80±5.24 4.318 7 0.023 6

2.3 面神经H-B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 H-B评分较均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 2 组 H-B 评分比较 H-B(P<0.05)。 从表格可以看出,治疗组1周的治疗效水平接近对照组2周的疗效水平,2周的疗效水平优于对照组3周的疗效水平,平均疗效周期提前1周。3周的疗效水平接近对照组4周的疗效水平,平均疗效周期提前1周,见表4。

表4 各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 H-B评分变化及组间前后比较[(±s),分]

表4 各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 H-B评分变化及组间前后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1周后2周后3周后 4周后治疗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5.1±0.91 5.0±0.76 0.484 5 0.629 7 3.52±1.51 4.21±1.02 4.175 2 0.033 3 1.86±1.05 3.50±1.55 5.032 2 0.000 0 1.54±0.92 1.88±1.15 1.326 2 0.189 5 1.13±0.35 1.53±0.90 4.379 5 0.020 3

2.4 平均治愈天数及治愈率比较

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3周(78/26),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3.29周 (69/21),治疗组平均治愈1例患者比对照组快2.03 d,即(3.29-3.00)×7 d。且不同阶段治愈率比较,见表5。

表5 各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治愈率比较[n(%)]

3 讨论

面神经炎,其病因一般认为:是风寒使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发生痉挛水肿,受压缺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髓鞘损伤,神经传导阻滞而发病。西医急性期治疗以抗炎消肿、改善微循环为主,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B族维生素;恢复期(3周~2年内)以B族维生素肌注或口服修复神经功能为主;后遗症期(2年后)可试用面神经吻合术,但疗效不肯定。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面瘫病”范畴,其病多因表虚受寒,阳明、少阳经筋失养,筋肉弛张而发病。柴胡牵正颗粒中小柴胡汤解少阳风寒邪气;牵正散祛阳明风痰;而面神经颞骨内段绝大部分紧靠内耳、中耳,其内听道段与颅内段更与前庭蜗神经相伴而行,因此考虑面神经在颞骨内的循行路线可能与两少阳经的位置相近[4],故针刺少阳、阳明经穴可改善颞骨内段面神经;而眼针可改善微循环,消除神经水肿,促进神经再生;针刺补泻手法可改善微循环从而控制水肿、炎症及神经受压[5]。

腺苷钴胺作为B12的同类物,其CN基被腺嘌呤核苷取代成为5’-脱氧腺苷钴胺,它是细胞生长增殖和促进神经髓鞘形成所必须的物质。它可直接吸收利用,活性强,与组织细胞亲和力强,能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并能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6]。维生素B12注射液成分是氰钴胺,属于前药,没有直接的生物活性,体内代谢生成甲钴胺和腺苷钴胺而发挥活性。因此,与普通VitB12相比,补充腺苷钴胺更有利于面神经炎病损神经的修复。另外,就给药途径而言肌肉注射多在肌肉丰厚的臀部进行,离病灶太远,很难发挥其效用,而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既有针刺的作用又可将药物集中于局部发挥“滴灌”优势,促进受损神经修复[7]。

该研究显示:治疗组愈显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7,P<0.01);两组治疗后积分优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H-B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疗效周期提前近1周。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3周(78/26),较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 3.29周(69/21),缩短2.03 d。

刘玉峰等研究认为[8-9]:治疗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屈菲等[10-13]研究认为:治疗后2周、4周,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aCE量表比较,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于改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社会功能等方面疗效更为明显(P<0.05),对于改善眼睛感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指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的神经功能。王李丽等[14-15]研究认为: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治疗结束后1周和1个月VAS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是一种起效快治愈率高的方法。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证实眼针四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眼针四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不仅能减轻急性期的水肿、炎症和微循环障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还能在恢复期改善和修复受损神经,眼针能显著改善BP的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眼针神经炎四联
近10年眼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视神经炎的悖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眼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应用研究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眼针疗法近20年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