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的临床实施效果

2019-04-20 06:33堵亚娟刘慧智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程序化乙组甲组

韩 倩,堵亚娟,刘慧智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062)

临床治疗消化道疾病往往采用手术疗法,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手术疗法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因为不同患者体质不同,内镜下黏膜手术具有较大难度,怎样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重点研究。有研究认为,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提高临床疗效[1]。鉴于此,本文以96例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程序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8年3月~2019年4月之间收治的96例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48例)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5.16±3.39)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28±1.16)年。乙组患者(48例)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5.21±3.35)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35±1.12)年。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病程、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道肿瘤;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满足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②临床资料缺失;③精神异常;④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⑤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

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麻醉管理、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检查、术中管理、术后并发症及病情监测等。

乙组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⑴在手术前,加强访视,查看患者病史及术前检查报告,了解并准确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报告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具体过程、术中可能存在风险、术后注意事项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护理程序。此外也要注重患者心理疏导,消除疑问,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2]。⑵术中护理:密切关注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脉搏、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患者创面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予以止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保暖。⑶术后护理干预: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仔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对并发症处理方式、手术相关内容、操作异常内容进行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送回病房,并嘱咐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呕血、腹胀腹痛、黑便等异常情况,若有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在饮食方面,手术完成24h内禁食,之后予以半流质食物,手术3天后予以14天软质食物。严禁粗纤维、辛辣、油腻食物。此外,在患者出院时应告知其定期复诊。

1.3 评价标准

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具体包括迟发性出血、感染、穿孔、术中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针对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应用SPSS 24.0,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s),采用x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n/%),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甲组患者迟发性出血、感染、穿孔、术中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n/%)

3 讨 论

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机体所产生的创伤小,操作更为简单,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在消化道肿瘤疾病治疗中具有更大优势[3-4]。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此疗法依然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包括出血、疼痛、穿孔等,延缓患者恢复,降低治疗效果。所以有必要对患者实施一定护理干预。程序化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手术前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护理程序,术中、术后在多个方面予以精细化护理,进一步保证了手术顺利开展和患者术后恢复[5]。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说明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程序化乙组甲组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