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2019-07-15 08:39崔丽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花是我为人人云雾

崔丽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语文教学同时肩负着美育的使命。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于美好的事物乐于接受,而且更加主动,所以我们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语文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优势在于一篇篇或文质兼美,或寓情于景的文章,这些都是进行美育的绝好凭借。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美,利用教材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旋律、精美的图像、鲜明的色彩等一切美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一、创设情景激发美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恰当的情景,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导入《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心中的云雾是什么景象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庐山云雾的图片,想不想先睹为快?”这样直入式的导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上,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啊,故乡》中,屏幕上缓缓出现了这样几组画面: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在画面展示过程中,配上教师简洁生动的图片讲解,学生很快被美妙景色陶醉,进入了课文教学的情境之中,初步领略到庐山的云雾美,把学习文本内容与自身需要、感受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了审美素养。

二、在诵读中体验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如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展现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风土人情、作者的求学经历,以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结合文本,我设计了教学课件,里面插播了关于德国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的教学视频,课堂上,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进行阅读体会,但是感受比较空洞,此时播放教学视频,德国那整齐的街道,家家户户窗台外摆放有序的花盆,五颜六色的花朵……这独特的异域风情在学生心中留下了直观印象,激发了学生对美的向往。此时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自然而成,学生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

三、在感受中体验美

同样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本,它不仅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內容去体验美,更是创造了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们可以抓住课文中“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句话来帮助学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及意境。“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助人为乐,我为人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我为人人”。助人是无私的,它使你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你的精神升华,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环境。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在课后拓展中,我围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举出身边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组建班级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于是这种优秀品德自然根植于学生心中,学生受到了乐于奉献的灵魂美、奉献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自然流露的一举一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课堂评价的每一句……都可以散发出“美”的讯息,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陶冶他们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猜你喜欢
花是我为人人云雾
魔法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星星
梦境
早起何为
啊,正是这样!
初恋热恋苦恋
脑筋急转弯
不再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