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汉社稷,旌落犹未还

2019-09-10 08:42陈国琼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爱国主义教学

陈国琼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利用语文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有效。导入激趣、形象分析、人物对比、角色朗读、写颁奖词等几个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感受苏武伟大的爱国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苏武传》教学 爱国主义 渗透方法

翻开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在此,我结合《苏武传》的教学,谈谈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中的“爱国”精神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导入激趣

如今的学生喜欢流行歌星和流行歌曲。对于《苏武牧羊》这首歌曲,在学生中几乎无人知道。但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是如此的打动人心,把它作为这篇课文的导入语,应该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歌词内容: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有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将事先从网上下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在反复欣赏的过程中会对其中表现苏武“心存汉社稷”“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的歌词所感动,也会为他的不亏大节的坚定意志感染。

二、在苏武形象的分析中进一步明确其爱国精神

苏武是将门之后,他的性格中有刚烈、视死如归的特点。在课文节选部分,我们需要通过他以死报国的行为,来把握这一在历史长河中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形象。

作为汉朝使臣,他深知自己承担的使命,无论如何不能让国家受辱。当虞常在匈奴谋反事件失败,张胜告诉他这件事时,苏武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苏武没有顾及自己的生死,而是考虑怎样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他的两次自杀,一方面为国雪耻,另一方面也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单于朝夕派人来问候苏武就是很好的说明。

再看看后面的情节,单于想让苏武投降,对他实施的各种折磨。首先,单于把苏武关进了大窖中,并且不给他吃的、喝的,想要用这种办法迫使苏武屈服。但苏武并没有被吓倒,渴了,他躺在地上嚼雪;饿了,吃毡毛来充饥。经受百般折磨,苏武顽强地活了下来,连匈奴人都把他当作神人。单于企图用艰苦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斗志的计划落空之后,仍然不甘心,接着把他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等到公羊生下小羊才能回去。到北海后,公家的粮食没有送过去,苏武只能挖野鼠,收集野草的果实来吃。苏武在艰苦环境下仍不屈服,并且不论是睡觉还是起床之后一直手握旄节(国家民族的象征)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从苏武的身上,真正体会到了“贫贱不能移”的偉大爱国精神,强烈的爱国心是苏武借以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三、在与人物的对比中体会其爱国实质

在节选部分,有两个人物与苏武形成了鲜明对比,那就是卫律和李陵。卫律本是汉人,但在苏武出使匈奴前就已经投降,在文中是一个贪图荣华富贵、国家民族的罪人,是一个可耻的叛徒的人在苏武被关押之后,卫律奉单于之命劝苏武投降。他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企图达到他的目的。先是当着苏武的面杀了虞常,然后以连坐治罪的话威胁苏武,苏武不为所动。卫律使用第二招------利诱。卫律用他现在所拥有的荣华富贵来诱使苏武,没想到得到的是苏武的严词拒绝,狠狠地把卫律骂了一通:“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卫律无话可说,终于认输。通过卫律劝降苏武的话,学生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卖国求荣的令人唾弃的形象,而苏武对汉朝的一片忠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卫律劝降不成功,单于并不甘心,他又派来了苏武曾经的好友李陵。李陵劝降的方式和卫律不一样,他采用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十分文雅的方式。他凭借是苏武好友的身份,首先用苏武的哥哥(伏剑自刎)与弟弟(饮药而死的遭遇来激起苏武对朝廷的怨恨,挑拨了苏武和汉武帝之间的感情;接着又以苏武母亲已不幸,妻子改嫁,妹妹以及苏武孩子生死不可知的情况来让苏武断了回家的念想,打了第二张亲情牌。苏武听后的反应是给李陵上了很好的一课,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让李陵无地自容:“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苏武以他的言语,传达出了即使被囚禁,即使经历万般磨难,即使因此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会改变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就卫律和李陵形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是他们各自的身份,然后仔细品读两人与苏武的对话,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让苏武爱国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在分角色朗读中走进苏武,领会苏武的爱国情操

通过文本解读,学生对苏武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民族气节已经有了理解,也充分感受到苏武的伟大人格。但他们似乎有些意犹未尽,有同学提出来可不可对重要情节进行分角色的朗读,用表演的形式来呈现苏武形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我们没有理由反对。朗读内容从虞常谋反开始。本该改编成课本剧,但时间仓促,以分角色朗读来进行。

人物设定:苏武、虞常、张胜、卫律、李陵等。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十分投入,尤其是临时准备的一些小道具,为这一个环节增添一些色彩。当读到卫律劝降的情节时,扮演卫律的学生显得趾高气扬,说话的语调也十分符合卫律的身份。而扮演苏武的学生充分抓住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特质,从气势上充分体现出苏武的义正词严,丝毫不为所动的特质。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后的相关内容,学生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动作,“渴饮雪,饥吞毡”的展示深深感染了学生;苏武“卧起操持”旄节的情节,

五、为苏武写颁奖词,让学生从心底里表达对苏武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了苏武形象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设计这一环节,教师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人物事迹进行概括的能力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书面表达,把对苏武的敬仰之情诉诸笔端,接受苏武爱国精神的感染。

片段1

北海虽然将一切都封存起来,却冻不住他那颗炙热的爱国心。他耐住了十九年的寂寞,让贝加尔湖永远记住了他的正气。他挥一挥羊鞭,抖一抖衣袖,看透了所有的坎坷和辛苦。他用挺直的脊梁,坚定的抉择,向世人诉说着他对汉朝的忠贞,用他的民族气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光芒!

片段2

北风呼啸,似乎在诉说着你的忠贞;雪花飘飞,你在且歌且行。你在冰天雪地中,苦忍了十九年,旄节已脱落,你心依然如磐石。匈奴对你劝降、幽禁和流放,你却耐住了十九年的凄风苦雨。十九年的流浪,十九年的坚持,你写下了一个动人的传说。这段千古绝唱,让你成为历史长廊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通过以上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苏武的爱国情怀,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意识,受到很好的感染和熏陶,会将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不断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版

【2】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爱国主义教学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