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9-10-18 06:57孙彦利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类药物高龄冠脉

孙彦利

单县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菏泽 27430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初期多伴随心绞痛,随着病程延长表现为心肌缺血、缺氧严重,从而引发心肌坏死,也即是心力衰竭,以心律失常、血压低下为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冠心病患者需给予及时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2],然而在其术后仍然存在多种并发症,如再狭窄率等。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新型脑血管治疗药物,具有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抗炎作用、调脂作用等,对胆固醇水平进行调节,有助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降低[3]。该文将以该院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9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该院接收的9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开展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5 例。 参照组,男∶女比为 22∶23;年龄 84~93岁,年龄平均值为(88.78±5.82)岁;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痛分别为12例、8例、18例与7例。研究组,男∶女比为 21∶24;年龄 81~94 岁,年龄平均值为(88.95±5.76);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痛分别为13例、5例、18例与9例。纳入标准[4]:资料齐全;年龄为80岁以上;入院后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β阻滞剂等治疗;熟知该次研究,并表示资源参加。排除标准: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左室射血分低于30%;肾功能不全;肝功能障碍;近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预计存活时间低于2年;不配合研究者。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所以患者均行硝酸脂类、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80029)、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

1.2.2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冠脉介入治疗: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20 mg阿托伐他汀 (国药准字:H20093819)进行维持治疗。

1.2.3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冠脉介入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上,术前使用80 mg辛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73875)强化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有关指标、血脂水平与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实验室有关指标:以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 反应蛋白(CRP)为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的水平进行检测。

血脂水平: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为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术前与术后1 d进行统计,并详细记录[4]。

1.4 统计方法

该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实验室有关指标、血脂水平用t检验,用均(±s)表示,不良事件用 χ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比对两组患者术前的HDL-C水平、TG水平与TC水平,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 d的HDL-C水平、TG水平与 TC 水平,研究组[(1.27±0.19)mmol/L,(1.43±0.57)mmol/L,(4.48±0.69)U/L]与参照组相比[(1.29±0.20)mmol/L,(1.47±0.64)mmol/L,(4.69±0.92)mmol/L](P>0.05)。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有关指标比较

比对两组患者术前的TNI水平、CRP水平与CK-MB水平,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 d的TNI水平、CRP水平与 CK-MB 水平,研究组 [(0.08±0.02)μg/L、(8.31±3.47)mg/L、(15.18±3.74)U/L]均改善优于参照组[(0.17±0.03)mg/L,(12.09±5.89)mg/L,(20.67±7.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4.44%)优于参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研究组(n=45)参照组(n=45)t值P值HDL-C水平术前 术后1 d TG水平术前 术后1 d 1.16±0.21 1.18±0.24 0.895 8 0.378 2 1.27±0.19 1.29±0.20 0.754 7 0.482 7 1.45±0.74 1.43±0.67 0.464 7 0.758 9 1.43±0.57 1.47±0.64 0.356 7 0.863 2 TC水平术前 术后1 d 4.98±0.91 4.96±0.95 0.673 2 0.538 4 4.48±0.69 4.69±0.92 0.626 8 0.573 3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有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有关指标对比(±s)

组别研究组(n=45)参照组(n=45)t值P值TNI水平(μg/L)术前 术后1 d CRP 水平(mg/L)术前 术后1 d 0.07±0.02 0.08±0.03 0.451 2 0.719 4 0.08±0.02 0.17±0.03 5.894 3 0.000 0 7.34±3.78 7.45±3.21 0.654 9 0.583 8 8.31±3.47 12.09±5.89 5.995 7 0.000 0 CK-MB 水平(U/L)术前 术后1 d 11.67±4.36 11.85±4.28 0.794 2 0.438 6 15.18±3.74 20.67±7.18 6.378 3 0.000 0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对此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当下人们的交通、饮食等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严重存相关性[5]。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时常采用药物治疗,以恢复心脏功能,减轻不良反应为治疗目的,而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常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然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6],高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极易引发狭窄与血栓形成,主要由于术后机体炎性反应激活,从而产生多种心脏不良事件。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TNI水平、CRP水平与CKMB 水平 (0.08±0.02)μg/L、(8.31±3.47)mg/L、(15.18±3.74)U/L,均改善优于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参照组[(0.17±0.03)μg/L,(12.09±5.89)mg/L,(20.67±7.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4 3、5.995 7、6.378 3,P<0.05)。由此可见,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预防术后炎性反应,具有机体保护作用,减少炎性反应因子变化,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他汀类药物为辛伐他汀口服治疗,可与胆固醇合成,从而发挥抑制作用,预防胆固醇升高导致的血脂上升,最终促进机体总胆固醇的数量平衡。王新华等[7]研究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组术后24 hCRP含量为 (9.49±2.38)mg/L优于未实施治疗的参照组(6.95±1.48)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辛伐他汀药物能够使机体的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改善,从而对凝血功能有效调节,改善症状。另外,该次研究结果中,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参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 0,P<0.05)。 辛伐他汀药物的治疗方式为口服,可使药效起效加快,使治疗效果更佳,进一步改善机体的心肌缺血症状,以及改善机体的心绞痛症状,在介入术前应用,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发生[8]。

综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有效抑制术后炎性反应,促进血脂水平恢复,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类药物高龄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