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痹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2019-10-18 06:57邓君进
系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关穴血府逐瘀汤证候

邓君进

重庆黔江区中医院,重庆 409000

冠心病(coronar diseas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会引起患者发病[1],心绞痛则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导致患者心肌出现暂时性的缺氧或缺血[2],因此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该次研究中,该院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接受诊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经诊断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且经中医循证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胸痹心血瘀阻证。该院借助计算机采用SAS软件[3]Rroc Plan程序将所有患者按照1∶1∶1随机分至3组,治疗组30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9~82岁,患者平均年龄(57.9±9.1)岁,患者病程 1~15 年,患者平均病程(6.9±2.5)年;对照1组3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46~80岁,患者平均年龄(58.4±9.4)岁,患者病程 1~17 年,患者平均病程(7.1±2.6)年;对照2组30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 47~81 岁,患者平均年龄(58.0±9.2)岁,患者病程1~15 年,患者平均病程(7.1±2.7)岁。 该院征求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该次研究同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许可。3组患者各项基础信息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3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1组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对照2组采用针刺内关穴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和针刺内关穴进行联合治疗。

血府逐瘀汤:其中药材主要包括柴胡20 g,牛膝、生地黄、当归、红花、桃仁各15 g,川芎、桔梗、甘草、枳壳、赤芍各10 g,用水煎煮,1剂/d,患者2次/d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4]。

针刺疗法:以内关穴为主,此外选取患者膻中穴、阴郄穴、太冲穴、血海穴、足三里穴及三阴交穴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1次/d,连续针刺1个月为1个疗程[5]。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该次研究该院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显效: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全部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心电图有所改善,ST段下降回升超过0.05 mV,且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心电图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此外,该院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证候积分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8.1医学统计学软件(美国SAS软件研究所制作)分别进行数据统计,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成组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00%和83.33%,对照1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00%和60.00%,对照2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00%和5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1、2组数据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对比[n(%)]

2.2 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情况

治疗前3组患者证候积分无明显差距,数据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证候积分低于对照1、2组患者,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2组数据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情况对比[(±s),分]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情况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30)对照 1 组(n=30)对照 2 组(n=30)t值P值10.7±2.2 10.8±2.3 10.5±1.9 0.78>0.05 4.0±1.2 4.4±1.6 4.5±1.7 6.95<0.05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胸部不适、发作性胸痛等,疼痛感常以压榨性疼痛为主,严重时还会涉及到胸骨周围的部位[6]。在中医理念当中,冠心病属于“心痛”或“胸痹”等范畴当中,情志失调、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是引起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国古代中医著作当中记载,胸痹患者可痰生水、影响气机、血行郁滞,或先血瘀,变生痰浊,二者兼夹为患[7-8]。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药剂当中红花可活血止痛,桃仁可破血行滞,川芎、赤芍则可活血祛瘀,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当归、生地黄可养血益阴,桔梗、枳壳可宽胸行气,柴胡可疏肝解郁,甘草则具有调和众药的作用[9]。针刺疗法注重调节经脉、腑脏之气,内关穴与心脏之间存在着内脏神经调节的联系,针刺内关穴等穴位可通过神经反射,使得患者内脏得到刺激,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该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30.00%)和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1、2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的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术后治疗组患者证候积分仅为(4.0±1.2)分。在王雷等人[10]的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23.33%)和总有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20.00%)和总有效率(56.67%),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次研究的结果相对比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将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内关穴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症状显著改善,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关穴血府逐瘀汤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酒精性肝病并失眠的临床效果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