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10-21 06:45金贺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有效策略初中数学

金贺英

摘  要: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将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唤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境式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情境的创设往往带有华丽浮躁、牵强附会的性质,并没有给教学带来有效的改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有效策略

我们知道,新教材中大都运用具体情境引入新课内容,而且在每一个章节的结束也都有情境探究式的题目,可知情境式教学已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应用。情境式教学可以切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将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唤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情境的创设往往带有华丽浮躁、牵强附会的性质,并没有给教学带来有效的改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所谓的教学情境,并不是播放一段教学视屏,又或者是挂出一张图。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不能为了追求情境化而过于脫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又或者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教授一些与教学内容完全不相关的背景,这样的话也是不利于学生观察、感知、概括的。现今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存在一下的几个问题:

(一)所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情境教学的形式,创设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或是视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整个情境与教学内容根本不沾边,完全脱离了教学目的,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使得整节数学课的进程也遭到极大的影响,变成了纯粹的为了情境而情境。还有另外一种现象:教师出示一张情境图片之后就问学生从这张图片中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也很配合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漫无边际地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性认识,而老师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都加以表扬。实际上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所预设的数学问题根本就不沾边,教师表面上表扬学生,面带微笑,而内心却充满了不安。

(二)情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牵强附会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时,有位教师创设了以下的情境:某中学即将与9月28日举行校运会,学校操场是一个400米环形跑道。班级同学进行锻炼,甲同学顺时针而乙同学逆时针各跑4圈。问此时甲乙两同学跑的情况如何?

生:甲同学记为-4,乙同学记为+4。

生:甲同学记为+1600,乙同学记为-1600。

生:……

在这个情境中,表面上看引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其实在这个情景中的目的却是模糊不清,不切实际。在有理数的乘法这节课中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推得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而在情境中教师所设计的环形的跑道,笼统的提问,在正反两个方向上给学生造成了错乱。而且从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推导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多样的回答,也只能面露难色。

(三)创设出的情境喧宾夺主,画虎不成反类犬

情境式教学的合理运用确实是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现今的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在看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之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情境式的教学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而且有的教学内容不适合这一教学方法,要是强硬使用得到的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如,在函数的教学时候,为了引入摩托车加油的生活实例,某位教师特意迟迟不进到教室。而此时由于任课老师还没有进教室,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开始窃窃私语,“老师怎么还没来啊?”“为什么迟到呢?”“不会是生病了吧?”“今天他要上什么内容的课呢?”过了大约两分钟,教师才匆忙走进教室,他的开场白是:“对不起,同学们,我迟到了,大家一定想知道我迟到的原因吧?那是因为从家里来学校的途中,我发现所骑的摩托车没有汽油了,于是就到路边的加油站加油。在加油过程中我发现显示器上的一些数字很有趣(边讲边画显示器的草图),如3.18元/升一动不动,而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地跳动着,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然后教师就提示学生,这两个数字一个是油量,一个是金额。然后再接着问学生问题:“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有些学生回答说:“因为进油时,油量会发生变化,油量变化了,金额就跟着改变了。”老师先是表扬了学生平时留意生活的小细节后,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变量与函数。”

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子之后才引出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还浪费了几分钟的教学时间作为铺垫。这种情境不符合有效性的特点。其实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函数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也不难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作为函数概念的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直接提出:“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函数?什么是函数的常量和变量呢?”这样的问题切入主题具有直接性,而且也没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创设摩托车加油的情境,而且这种直接切入的方法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二、创设初中数学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寓教于乐,创设游戏情境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的:“学习的源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2]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游戏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游戏中不自觉地掌握新的知识点。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情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讲授概率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如果任意扔两个骰子,落地之后均以偶数点朝上的可能性大小为多少?此时,学生们先有些茫然,接着有人喊出1/2,还有的学生说是1/4,也有的学生指出是1/6。教师可以不用立马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们一听说要做游戏,就来劲儿了,个个都摩拳擦掌,精神焕发,跃跃欲试的表情替代了平日里对数学的焦虑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思想放松,思维的火花随即喷涌,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然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差了。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悬念情境不可少

为了引起学生对于事物的关注度,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些悬念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先讲述“印度国王奖赏国际棋发明家的故事”。按照国王的承诺,国王决定奖励发明家麦子,规则是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类推,让学生算算国王奖励给发明家多少粒麦子?一开始,学生还没有弄懂摆放规则,就七嘴八舌地猜:10000粒!100000粒!

生1:10000粒!教师摇头。生2:100000粒!教师还是摇头。

学生们惊呆了,都不敢往下猜。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引入:“国王本来以为几粒麦子就能轻易打发发明者,因此轻易地许下了承诺,但是为了最后却发现整个国库的麦子也不够奖励给发明者呢?同学们学完今天的有理数乘法就可以知道结果了。”不知不觉中,学生注意力全都被吸引新授的知识点上了。乘方的魅力使得学生觉得数学其乐无穷,奥妙无穷,于是投入的精力和热情更大了。

正所谓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3],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创设出悬念情境,让学生跟着问题探討新的知识点,就会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曾经指出:“数学是由大自然写成的。”[4]因此,数学不全脱离于我们的实际生活的,相反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能帮我们更好地服务于实践生活,情境的创设也要注意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授函数的时候,教师创设了这么一个情境:小杰家在安装了分时电表前,某一个月的电费是122元,小杰经过计算发现如果改用分时电表,他们家那个月的电费将节约31/244,下表是分时电表的收费标准,你能知道小杰家在低谷时段的用电量吗?

这个情境将数学知识的使用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是有切实的帮助的,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结束语

总之,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能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样的资源,整合其他学科,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柳斌.重视“情境教育”,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J].人民教育,1997年第3期.

[4]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学学报,2002年第11期.

注释:

① 曹嘉兴,浙江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的使用与建议[J].上海中学数学,2009年第5期,第24页.

猜你喜欢
情境式教学有效策略初中数学
关于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茶艺课程中情境式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