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支生花的妙笔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9-11-26 12:55吴长娥
小学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创作课文

⦿吴长娥

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和教学目标。学生的高水平写作能力是优秀课堂的综合体现。为了配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颖教学方法,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增加见识和学识,让其把握“练笔点”。只有依据小学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自觉酝酿写作灵感的好习惯,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其全方面发展。

一、注重写作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在新时代的作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写作教学的方法,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知识,并制定出有效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的练笔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绝大多数的写作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元素。当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便能提高自身的取材能力,养成良好的构思习惯。适当的周记可以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充分活化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优美丰富的内容,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教师要鼓励孩子善于发现课文中美好的句子,将生活与创作充分结合在一起。毕竟语文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化和自由化。为了指导学生找到写作的高效技巧,教师要引入各种生活的教学题材,注重写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以一种放松愉悦的心情去创造,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合理构思和想象。

二、加强写作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感悟性

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充分融合当代的语文作文教学实际,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练笔”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创造性的有利教学工具。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充分融合了当代的文化,涉及许多先进的教学元素,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做讲解和引导,才能让他们在课文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进深,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写作构思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

比如《金蝉脱壳》一课就向学生展示了一曲美妙的生命之歌。课文中对蝉脱壳的过程和退化进行了全方面的描写,生动而形象,尤其是蝉尾出壳的动作更是令人为之震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ppt给学生播放相关蝉脱壳的视频,帮助他们理解,让语文课堂有一个“缓放、定格、生动”的教学过程。当学生能自行想象到课文中生动的画面,便会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想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对“腾空后仰”、“敏捷前扑”、“用力一抽”等表达有了画面感,蝉脱壳的过程就“尽显眼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让他们从课文中吸取创作的精华和灵魂,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并帮助他们在写作创作中找到美的感觉,达到创作和灵感的相统一和协调。

三、完善写作教学的实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生命教育为基础,各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完善写作教学的实例,才能做好课堂方案和计划,训练学生的写作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展现多元化的文化和有趣的故事,能合理的地开展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和效率,让“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绽放。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组织一个“即写即练”的课堂环节,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自行发挥。创作题材可以是一个小动物、一方山水、一次旅行、一个论点等。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题目多角度分析,在笔记本上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这种课堂“小训练”,旨在给学生一支生花的妙笔,在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同时,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做好方案设定。

创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创作思想,字里行间要始终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尊严。只有注入灵魂的创作,才能显现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循规蹈矩”式教学,这就等于机械式的发展,会阻碍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这样的课堂也就毫无生命的活力。学生处于想象力活跃的阶段,对许多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并利用课程资源优势为学生的写作带来各种灵感和素材。

总而言之,写作教学的方法是课堂小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引入各种有价值的作文教学题材,提升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素材的引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当学生积极的融入到课堂中,教师就要进一步扩展写作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感悟性。只有这样层层递进的作文教学课堂,才符合新时期的作文教学理念,综合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创作课文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背课文的小偷
《一墙之隔》创作谈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