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考试评价
——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

2019-11-26 12:55王泽润
小学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标体育老师体育课

⦿王泽润

最近,和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体育教师谈起当下的教育现状,他说: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可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体能和技能越来越差。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还有体训队,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对体育都还很重视,体育老师上起课来有模有样,什么跳马、跳高、前滚翻、垒球,校园里每天都能见到练习和训练的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些都没了,学校的联合攀登架也锁起来,理由是怕学生出安全事故。于是,任由这些体育器材在太阳下氧化,在雨雪中腐蚀,在学校仓库的角落里霉变、腐烂,常态的体育课因教材和器械的缺失更多成了放羊课。自从2003年,安庆市进行新课改以来,体育课就没有了教材,这使得很多刚入行的体育教师连“门”都摸不着了,根本不知道体育课常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不能不承认:学生文化课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课外,家长们忙着把孩子往作文班、奥数班、剑桥、新概念英语班送;课内,艺体老师的课常常被语数英老师抢占,这一方面是学校迫于学科考试的压力,对这种现象大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艺体老师自身对艺体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轻必引来人轻”。而这种“自轻”,我以为源于考试评价,以体育学科为例。

一、给了教学内容自主发挥的空间,却没有提供“脚手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了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目标以及课程内容标准大体框架和分级水平要求,给了体育老师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步骤。体育老师不仅要吃透课标精神,还要能根据所教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甚至还要考虑地域文化特点等诸多因素选择、设计教学内容。可是,有不少年轻教师对体育课的基本常规教学内容都不清楚,口令、队列等专业术语都不精准。一节课上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花样繁多,实则虚浮无物,漏洞百出。即使是在课改背景下,我们观课、评课还是要看教师最基本的体育素养以及一节课上学生所表现出的体育基本素养,这是底标。抛开这个“底标”,体育课的“底线”也就“失守”了。

二、有了更多的选择,却缺少测控的手段

《课标》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给了体育教师更多张扬个性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教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全凭教师根据课标的大体框架和分级水平自行选择。一些老师要上公开课了,就开始“精心”准备了,上上下下,群策群力,拿出了一节比较像样的课。可是,平时的教学呢,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琢磨了,甚至连基本的教学环节都不愿去组织,绕着操场跑几圈就开始自由活动。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很少是体育老师一节一节、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示范教会的,多数情况下是看挂图、放视频或是高年级的学生带教,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的动作准确、到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少学校组织两操比赛,但是很多时候,这项工作最后落到了班主任的头上。体育老师由“主教”变为“协助”。对常态体育课进行教学管理,这在很多学校都是难题,因为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造成检测的困难,而有些能力和水平又很难用有效的可操作的方式去检测。

三、有很高的体育教学要求,却缺少专任教师

课改以来,国家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据安徽省课程设置和课时要求,体育课时增加量不小。而从绝大多数学校目前的专职体育教师数量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开足课时的要求。基于学校教师结构比例不合理,先从内部调整优化的原则,只能从相对富余学科中动员一些年轻的可塑性较强的青年教师转岗,这也造成了学校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有很美好的构想,却缺少展示的平台

课标要求:体育和健康课程应该坚持四个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在游戏和活动中掌握技巧,得到锻炼和发展。归根结底,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为学生和教师搭建锻炼和展示的平台。这种机会和平台应该是多层面、多形式的。学校春秋两季运动会因为人员、时间集中、场地受限,很难既能保证“面”又能照顾“点”。再者,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希望能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得到锻炼和展示。记得以前每年一次的市小学生运动会,吸引了那么多家长和学生,社会影响力极大:很多体育老师因为运动会上学生的成绩出色而得到领导的赞赏、同行的钦佩、家长的信任,获得了职业幸福感。很多学生因为在运动中表现出众,被体校选拔走,从而获得了很好的专业发展,也有一些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找到了自信、学会了拼搏……这些优秀的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体育老师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多举行一些体育比赛,特别是综合性的,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展示体育魅力和个人风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体育老师,我希望小学体育教学在课改背景下,在更多更丰富的评价形式促进下,越来越精彩。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在体育课上获得受用一生的对体育的兴趣。而我们的体育教师能在课标引领下,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魅力课堂,找到学科教学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获得职业幸福感。而我们的学校也能因为体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让校园更加充满活力和朝气。

猜你喜欢
课标体育老师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体育课上的“意外”
有些唐突
讨厌的理由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