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写句子的梯度训练及收获

2019-12-23 07:13向天好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标句型语境

向天好

摘 要:听写句子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段,有梯度地进行句子听写,可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听写句子;词汇量;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60-02

低年级课堂,学生发言特别积极,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却不愿意安静地倾听。即便是“听”也是过眼云烟,没有过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各学段倾听能力作出了如下要求: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一直以来,听写词语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听写词语的时候,凝神聚气,教室里特别安静。如果把“词”拉长一点,变成“句”,是不是更挑战他们的听力呢?因此,从一年二期开始,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听写句子训练。

经过一个学期的听写训练,笔者发现最开始的“培养听力”好像已经不是问题了。在语文这门课程里,学生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还有“语言文字的运用”。“运用”这个词在2011版课标中出现33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这样的理论依据给了笔者继续前行的勇气,笔者开始把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训练目标。

一、研究过程

一年二期:每天早自习,我留10分钟给学生听写简单的句子,主要是以课本上的句子为基础。前几周是一次听写一句,因为学生的识字量还不大。主要听写的句型是:

谁是什么。(如我们是小学生)

谁在干什么。(如爸爸在看报)

谁怎么样。(如妈妈很漂亮)

什么地方有什么。(如大树上有苹果)

什么东西干什么。(如小鸡捉虫)

什么东西怎么样。(如花儿开了)

学生才上一年二期,对词和句的区分不是很清楚。通过对六种基本句型的听写,学生知道了词和句的区别,也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同音词。在听写中,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对答案的时候再把字补上。教师不要急着要学生记住这些没学过的字,因为负担过重,学生就会觉得难,从而对听写句子产生厌倦感。只要坚持,每天花10分钟,在日复一日的修正中,学生就把不会写的字记住了。

学生适应了句子的听写,掌握了基本句型,笔者开始在六种句型的基础上扩句,把短句变成长句。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写兴趣,笔者会选择作业中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听写。并加问一句:“这样有文采的词你是在哪里学来的?”学生会骄傲地说他们是在课外书中看到的,或在电视里、别人说话中听到的。这样的追问无疑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看到其他同学的句子可以拿出来做听写的范句,学生写好句子的欲望也强烈起来。学生养成留心看、留心听的习惯,造句练习中的句子越来越有文采,为以后的习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年一期:结合课标要求,我开始给学生听写儿童诗和名家的诗句(一般是两句)。如叶圣陶的儿童诗、泰戈尔的飞鸟集、金波儿童诗集等,更多的时候是用薛瑞萍、徐冬梅等编的亲近母语系列中的语句。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名家的锦句,用词精准,语言规范。特别是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詩歌的韵律,朗朗上口,很多时候,学生听写完就能背诵了。在之后的写话练习中,不少学生也写出了有韵律感的文字,这是笔者意外的收获。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要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冒号、问号、引号、省略号、顿号、分号、破折号10种常用的标点符号,知道这些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及书写规范,并能结合具体语境正确使用。

于是,在听写句子时,笔者告诉学生,停顿的地方就是有标点的地方。遇到停顿,学生就会思考,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每次听写完,对答案时,我都会注意标点符号,并且多问一句,为什么要用这个标点。日复一日地使用,学生都能根据语境灵活正确地使用标点了。

二年二期:二年级学生要扩大现代汉语常用句型积累,能在具体语境中尝试使用多种常用句型。因此,笔者开始听写由3、4句组成的段落。在句型的选择上,有被字句、把字句、肯定句、否定句,以及因果、并列关系的复句。通过在具体语境中听写句子,学生更易掌握。

语文课标在第一学段写话和综合性学习中指出“留心周围事物”“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根据这一要求,笔者除了继续选用名篇,还加入了生活中的材料。

从内容的角度选材:班上发生的一件事;对一个同学的描写;学生写的一篇日记等。

从观察的角度选材:校园的色彩、云朵的形状、雨滴的声音、美食的味道等。

多角度的选材,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触感等角度观察事物,以及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话,为其三年级写好一段话打下基础。

三年一期:进入写作阶段,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观察到的事或对生活的见闻,通顺连贯地写一段话,能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写具体。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笔者把听写内容控制在100字左右的段。内容多选择承接关系的构段,或按事情发展顺序,或按时间推移顺序,或按方位转移顺序。这些段落的听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范例。学生在听写句子中收集材料,在听写句子中学会构段,三年级的写作难题迎刃而解。

这里要强调两点:①操作时,切忌心急,要先掌握一个顺序以后,再推进下一个。②三年级虽说听写长度是以段为单位,但句的积累依然是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要求三年级学生掌握拟人、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手法,认识简单的关联词。所以,在选择听写内容的时候,笔者会加入上述修辞,也会适当加入关联词。

三年二期:笔者把听写内容控制在200字左右的段,材料选择上又加入了“并列”“总分”这两种常用的构段方式。内容开始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有以前学过课文的改编,有本册课文的续写,有名家名篇节选,有班级生活特写等。

四年一期:在听写内容上,笔者开始着重关注某一种细节的描写,如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环境等。同时结合课标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要求,加入一些递进、选择、转折等关系的关联词和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

经过三年的听写训练,学生的速记水平也上来了。教师在课堂上,把听写和实践应用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语文训练的强度。

二、结果与收获

好处一:学会倾听,更正标点。

刚开始听写句子,学生老是不停地问“什么?什么?”,一个句子需要報好几次。一周以后,这种现象慢慢消失,听写句子训练实施两周后,笔者发现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在听写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耳听、脑记、手写,还得思考停顿处的标点。在一次次的思考修正中,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烂熟于胸。

好处二:减少错字,丰富词汇。

低年级识字量大,词汇量也骤增。学生特别容易混淆词汇,只有经常使用,不断加深理解,储存的词语才能“流水不腐”。如果只听写单独的词,它就不与其他的词发生关系。而句子则不同,它是词语与词语的排列组合。当词放到句子中,词就有了语境,活跃了起来。同音词的使用,就得通过语境去衡量,如下。

公式:这个数学公式我经常用到。

公事:爸爸因公事出差。

“公式”“公事”,在句子听写中,学生得根据前后词语的意思去思考,调动脑中的储备,思考到底是用哪个“gōng  shì”。单独的词,因为词语与词语的关系,句子的语境丰富了起来。在一次次的更正中,错别字也一个个被消灭。

好处三:培养语感,根植素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样的,靠长期朗读习来的语感,不如听写句子来得更快。一个一个词组合成句子,怎么排列,都有语法规则。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多靠的是一种平时习来的感觉,如从周围人的说话中,从书籍的阅读中,慢慢培养的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笔者所选用的句子多来自名家大作的文章中,规范的语言、精妙的遣词、畅达的表述,给学生做了很好的垂范。听写这样的句子,就是把这种能力通过“听”“写”“记”来加深。这种综合能力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素养吗?

好处四:激扬文字,提高习作。

“我手写我心,我心表我闻”,根据以往带班经验,我知道学生害怕作文,一是缺乏观察,没有素材写。二是心里想的变成手下写的输出,需要调动语言词汇,这个过程学生觉得为难。听写句子,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经过一年的训练后,二年二期,笔者开始听写自己随口说的句子。如自己早上的见闻、班级发生的事情、夸夸身边的学生。这样,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写兴趣,因为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的主角就是他们熟悉的同学。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像教师一样去留心身边的事物。再次可以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随着这样的训练,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难事,他们总能洋洋洒洒地写上一大版文字。通过三年的训练周期,笔者深深地感悟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中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课标句型语境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典型句型大聚会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