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差异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2019-12-27 01:4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源民办教学质量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旅游学院,江苏无锡 214081)

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性、差异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能的差异性。从总体上而言,高中生源的学生自我学习效能要高于中职生源及其他生源的学生,尤其是在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理论课程方面,由于在高中期间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高中生源学生的成绩占据优势。但在专业实践课程上,由于受高中传统理论教育的影响,高中生源学生的实践操作及应用技能较中职生源学生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不同生源之间差异较大,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为不同生源学生发展扬长避短,方可达成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1 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差异特点

随着高职院校之间生源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源已经日益成为了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实现院校的全面发展,持续扩大院校规模,民办高职院校必须提升生源数量,而由此导致的院校入学门槛低、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由于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依托学生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生源质量决定教学质量,而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差异性特点,也必将给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一定的影响。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差异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两类生源原有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在民办高职院校现行招生模式下,学生生源结构较为复杂。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主要涵盖了普通高中毕业生及中职毕业生两类。普通高中及中职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差异,普通高中主要侧重对学生进行高校升学预备教育,旨在为高校输送合格毕业生,其课程主要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课程;而中职教育则旨在为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及初中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两类,相对比较注重实践能力及实习工作能力。由于两类生源的原有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因此必然导致两类生源在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2 两类生源的录取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跨度越来越大,这也导致生源素质之间的差异逐步拉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之间家庭背景、生活及学习习惯、乃至思想观念等相对差异较大,这也给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与此同时,普通高中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普遍优于中职教育毕业生,而中职教育毕业生则在技术技能掌握及实践熟练程度方面优于普通高中毕业生。

1.3 两类生源在心理方面存在差异

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更多来自于社会存在的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有色目光”,他们存在一定的自卑、困惑、孤独等心理问题,极易形成逆反心理,厌学情绪更是油然而生。中职教育毕业生则对自身未来深感迷茫,很多学生甚至抱持着“混文凭”的心态,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不高。加之由于受互联网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很强的功利心,他们既缺乏对所学专业所在行业企业的了解,同时对自己缺乏正确定位,极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很难获得企业的青睐。近年来,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结构中普通高中生源学生逐渐减少,受中职生源的影响,院校学风亟待改善。

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应的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的技能水平,而且还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与定位。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入工作角色后,由于技能工作非常辛苦,外部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必须要求毕业生具备服从管理、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良好品质,方可适应岗位需求。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部分生源学生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及外部口碑,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仍需加强。

2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

基于不同生源之间的差异,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但目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在专业理论课程课堂上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不高,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内容对自身未来发展帮助不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照本宣科”,缺乏师生互动交流。与此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所设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内容较为精深,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后也并未及时辅导跟进,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深感枯燥无味,即便是具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也因课程内容及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所限,想学而无从学起,想问而无从问起,直至形成恶性循环。

2.2 教师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缺乏深入挖掘

目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缺乏内生动力,对自身所教授课程的教材缺乏深入挖掘,其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并未确定,未能及时做好相应的课堂评价。同时,教师对学生生源存在的差异性认识不足,无法针对学生特点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地继续开展相应的高职教育,导致教学质量明显不高。

2.3 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深入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如何根据不同生源学生的不同基础开展教学,这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督导工作不够完善息息相关,目前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仅仅停留在检查和评判阶段,在引导激励教师自主改进提升教学质量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4 就业形势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相比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较低,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业压力也更加沉重。在就业压力面前,学生难免出现迷茫焦虑等多种复杂情绪,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3 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思路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将不同生源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从教学管理及组织、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下大力气,必须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下大力气,必须从为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考虑下大力气,这样才能真正达成培养目标。

3.1 在教师之中引入绩效考评机制,并同步加强教学督导

一方面,在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学项目研究及教研成果研究的基础上,同步引导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建立课堂过程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内容及结果全面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评优选先、薪酬福利等方面,从而在成就教师可持续成长发展的同时,有效激励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理论课堂教学质量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充实内部教学督导队伍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教学督导交流研讨,使督导队伍专业督导能力得到提升,进而能够更好地起到引导激励教师自主改进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3.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重点培养“双师型”优秀教师

面对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形势,必须通过培养、引进、留任、聘用等多种有效方式,不断充实壮大教师队伍。同时,有重点地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必要时可通过校企合作,选聘企业高技能人才及高水平工匠担任院校兼职教师,从而在加强教师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师资力量建设及“双师型”优秀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3.3 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坚持“以学生为基本、以能力为基础”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应结合不同生源学生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模式,在综合考量班级学生各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科学地分为多个水平相近的组别,并同步确立相应的分层策略,使各组学生都能够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与提升。同时,在加强分层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辅以“分类指导”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以达成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适岗能力,切实将职业理想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车间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之中,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定位,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及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为其今后走入社会适应繁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就业率是衡量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将提升学生就业率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加强就业指导教育,重点关注学生因就业形势问题导致的厌学及迷茫情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贯穿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我,并全面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理念,从而避免学生的厌学及迷茫心态,避免因受外部不良影响造成的好高骛远及眼高手低的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同时,有条件的民办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确保就业优惠政策能够得以全面落实。

4 结 语

民办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引入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加强教学督导体系建设、加大师资力量建设、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等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可实现为社会各界及企业单位输送优秀高技能“工匠”人才的最终目标,从而进一步化解因最初生源差异导致的发展困境问题。

猜你喜欢
生源民办教学质量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跨省生源调控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