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师生关系新思考

2020-01-10 02:22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互联网+图书馆

刘 帆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学生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过去,高校图书馆作为第二可课堂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并未完全的发挥出来,而是更多的作为图书资料服务提供及信息服务的场所,极少有图书馆教育活动的开展。图书馆教育活动的缺失导致高校图书馆不能物尽其用,就连图书馆的教师也脱落了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定义,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从事一些图书整理、图书服务等相关的活动。作为掌握着高校海量的教学资源的图书馆教师,在图书馆管理中与学生真正的交流少之又少,自然就难以发挥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培养和谐的图书馆师生关系,挖掘图书馆的再教育功能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随着互联网+图书馆计划的开展,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教师的角色从管理者转为了服务者,而智慧化图书馆丰富的功能则要求图书馆教师绿色对学生多样化形式的再教育功能。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师生关系矛盾突出,研究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师生关系对于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促进图书馆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图书馆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高校图书馆教师也是教师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图书馆员与学生存在设师生关系,而实际工作中因为没有发生实际的教育活动,很难体现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图书馆作为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身份认可度不高。这种不认可并非出自学生本意,而是对图书馆教师的不了解。这使得图书馆员的身份介于教师和非教师之间,图书馆师生关系也很难有实际的教育活动建立和巩固。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关系成因

2.1 师生关系现状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教师在学生群体中间存在着身份认可度低的问题和沟通交流少的问题。这种问题普遍存在,而问题的背后反应的是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图书馆教师主要负责图书管理、馆内的学生管理及信息服务相关的工作,学生在图书馆自主学习或进行其他活动。部分学生进入图书馆内会违反图书馆管理规定,教师对其行为进行提醒,部分学生会表现出不耐烦,对教师的意见或提醒不闻不问,甚至对图书馆教师出言不逊,二者发生冲突现象的发生。

2.2 关系成因

2.2.1 图书馆及教师方面

(1)服务理念落后。“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教师要承担读者导航服务、管内资源管理及建设服务、辅助教学等服务,对图书馆教师综合素质及服务理念提出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员服务理念落后,信息化服务水平不足,难以适应智慧图书馆服务活动。同时,图书馆员对新时期学生自主学习引导缺乏创新理念,难以满足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需求。

(2)知识结构落后。图书馆教师在工作活动中同样承担着对学生再教育及自主学习引导服务的功能,因此同样需要具备完善、新颖的知识结构。事实上,大部分高校馆员数量较少,且人员设置单一,馆员的知识结构落后,无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学生在管内学习完全依托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很难培养师生信任关系。

2.2.2 学生方面

对学生而言,一方面不了解图书馆教师的身份也属于正式教师,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图书馆管理规定,也不排除部分学生素质低下。当二者因观念不同、意见不一或一方的错误发生矛盾与冲突时,表现出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

3 高校图书馆师生关系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教师面临着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功能性服务,这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很多的沟通与交通。同时,随着智慧图书馆功能的不断完善,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地位将得到提高。学生可在图书馆完成专业科研及学术的讨论、培训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等各类活动。在这种背景下,师生关系间的交流突然增多,而学生对教师的身份认可还停留在普通管理员身份,对教师信任程度不太高,可能引发二者交流的不畅,或引发更多的意见冲突,师生关系不和谐将成为图书馆教育与学生之间公同的障碍。

4 构建和谐图书馆师生关系的策略

4.1 加强图书馆教师的培训

高校应主动的对图书馆教师进行培训,针对智慧图书馆建设及管理的需求,培训馆员的专业技能、综合服务素质及智慧图书馆的运营新理念及模式,培养图书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新理念,从而提升图书馆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技能及服务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服务及日常管理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品质,以改变学生思想观念里对图书馆教师一贯的认知。

4.2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师生关系是一种双方的行为,因而高校还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学校的思想教育课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及工作中能够尊重师长及同学,平等待人,在工作生活中能够自觉的尊重它人,遵守规则。通过对学生思想教育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晋升,学会尊重图书馆教师和认可图书馆教师。

4.3 创新图书馆教育活动

高校应重视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大对图书馆及图书馆教师的宣传。在管理形式上,图书馆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利用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创新教育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多参与图书馆教育活动,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潜移默化的来培养学习道德素养,在对学生教育渗透的过程中进行价值引导,培养师生感情,增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

5 高校图书馆师生关系的启示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互联网+”背景下发生的教学活动将更加的频繁,学生自主学习的频率增高,图书馆的学习智慧学习平台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条件。对学生而言,需要更高品质的图书馆服务来帮助引导和帮助学习,以便于参与课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对图书馆教师而言,图书馆教师要充分利用管理平台完成对学生信息的管理,同时还要更好的完成对馆内秩序的管理及对学生的服务。因此,图书馆教师的工作不应该只是刻板的遵循管理制度管理学生,而应该灵活的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教师课堂的基础上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完成自主学习及学习评价。在管理上应主动帮助学生理解管理规定,不断的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来争取学生对教师身份的认可,通过增进感情来争取学生的尊重。图书馆教师应在服务及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渗透式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及素质教育渗透,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图书馆教师的身份地位,提高学生对其身份的认知及认可,增加双方的信任,从而培养稳定、和谐的高校图书馆师生关系,高品质的完成新时期图书馆教师的工作,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6 结语

无论在任何时期,高校图书馆教师都始终承担着对学生在教育的功能,而高校图书馆也始终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互联网+”背景下之所以会发生图书馆师生关系不和谐,主要是因为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发生了全新的改变,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图书馆管理员提出的新要求,要求馆员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而高校图书馆教师的服务理念及知识结构落后,难以满足新时期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需求,甚至是浪费了智慧图书馆的教育活动功能。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应该加强对图书馆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培养创新思维,提升服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现有的功能及服务,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及服务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传递图书馆管理内涵及教育思想,逐渐的将教育理念渗透给学生,实现对学生文化、素质、文明等方面的再教育。同时,教师应积极利用图书馆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加深师生关系,稳定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于教师对学生实施更多、更深层次的再教育行为,实现图书馆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互联网+图书馆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图书馆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