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创新思考

2020-01-10 02:22寇金梅谭舒丹朱晨阳杨旭海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机械工程互联网+测试

寇金梅 谭舒丹 朱晨阳 杨旭海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0 引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课程。[1]本课程定位于技术基础课这一课程性质,同时具有实践性和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在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该课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机械设备大多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控制为一体的复杂机电系统,与此相关的机电新产品的开发、运行检测、故障诊断及现代工程实验等都需要掌握测试技术方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机械类现代高级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本课程也处于核心地位。[2]

“互联网+”是指在信息时代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即指互联网+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地将二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转型,使传统行业能适应新环境而不断向前发展。[3]“互联网+教育”既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特点,又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对新信息的跟进,从而引发了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和革新。

本文就该课程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谈一点思考和尝试,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满足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现状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包含测试和试验两方面的内容,测试是人们从客观事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目的,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试验是机械工程基础研究、创新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4]因此该课程对机械类专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本科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根据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教学过程的分析总结,得出该课程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如下:

(1)课时短、内容多、难度大。“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共有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22 学时,实验学时为10 学时,该课程主要研究机械工程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所以该课程明显存在课时较短、章节较多,内容量较大的问题,另外就是学生也是初次接触这样的领域,故对其来讲学习该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2)课堂积极性不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的相关内容、课后复习有关内容和查阅传感器的产品资料以及传感器在各领域检测和控制方面的案例,但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到上述几点,所以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不牢靠,课堂上不敢与老师互动,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其次是该课程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很多老师所讲的案例也不生动,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认真听课,这严重影响到课堂学习效率;最后就是大多数老师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教学有待完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一课程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很难完成复杂的实验,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这门课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由于实验设备有限故每次试验都是分组进行且各小组成员一般都在4~6 人左右,这就导致个别学生爱钻空子、不积极参与试验,最后仍然不能理解试验的内容,失去了试验的意义;三是实验内容基本都集中在某一章,不具有多样性,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余章节的知识点;四是实验过程中,学生大多都是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实验完成后,很多学生又相互借鉴实验报告,因此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

(4)考核方式单一。该课程的成绩评定中,笔试部分占比较大,即意味着试验操作和完成课后任务等模块被弱化,导致这一课程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没有很高的挑战性且会让学生习惯性认为只要考试前多记多背就可以轻松通过该课程,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更加不注重平时学习或更加没有学习的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率。

2 “互联网+”背景下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互联网+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更多高校的教育资源供给将以互联网为媒介。海量的学习资源、巨量的教育服务供给主体,还有各式各样的获取课程信息的渠道,这些在传统教育中很难实现。传统教育往往更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问题为线索超越学科界限的新模式正在兴起,这种变化开始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社会化、网络化学习不再支持好好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得高分的观念,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更明确,学习的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因此,鉴于“互联网+教育”融合后带来的多种优势,以下就主要是围绕“互联网+”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提出的几条课程改革建议。

(1)构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将学生转变成学习中的主角,将老师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引者。

(2)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减轻学习压力。“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一课程知识点比较广且知识面比较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知识面相近的章节或者关联性较强的章节整合到一个模块,然后借助互联网进行系统化教学。与此同时,还需要老师根据教学要求,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用的原则精选授课内容,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将互联网时代下海量的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课堂中,让更为生动的图、文、影、音有效结合,可以有效降低课程学习难度,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内容,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还需要老师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合理布置课后任务,促使学生上网学习、自觉弄懂课堂中的疑难问题。通过上述方式将互联网应用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一课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4)借助互联网点亮课堂。老师每讲完一章知识就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章节的整理复习,并以小组的形式制作PPT 或者知识框架等进行汇报,最后由老师和同学提问或点评。另外,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或章节,老师在完成教学之后,还可以给同学们分享微课、慕课或其他平台的名师授课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利用互联网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资源缺乏,个别老师可能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可能有的老师会现学现卖,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而直接影响授课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所以要求老师不光熟悉书本知识,还要借助网络为自己答疑解惑,同时,还应该要借助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优秀名师的授课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3 结语

一方面传统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过程过于乏味,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设备数量不足,实验内容较集中,实验难度较低,而且学生实验过程基本都是按照试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缺乏探索精神,导致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不能达到。而通过互联网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图片、声音、动画等有效地结合起来,[5]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互联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促进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将互联网应用到教学中有很多好处。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提高老师的授课质量和效率,可以培养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机械工程互联网+测试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幽默大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