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程教学中的微课运用探究
——以伊犁师范大学为例

2020-01-10 02:22孙玉翠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逻辑学讲授知识点

孙玉翠

(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伊宁 835000)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社会发展靠创新驱动,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创新型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相关学科及专业课程来培养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社会与时代赋予的重任。普通逻辑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逻辑思维得到训练,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1 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

逻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我校的汉语言文学、法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开设多年,但其他文科专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选修课中也没有相关类似培养思维能力的课程。在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授课中一直以来也存在课程目标与考核等方面都没有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核心,还停留于讲授逻辑学知识的阶段,难以达到锻炼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这是现行逻辑学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时数的有限、课程内容的复杂与学生基础薄弱的矛盾,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逻辑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每周的课时为3 课时,但学生由于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并且很大一部分学生习惯于形象直观思维,所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讲起,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和运用逻辑思维,然后才能逐步深入,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穿插大量逻辑推理训练,这样一来就会明显的出现教学课时紧张的问题,教师要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讲授,这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较好的消化所学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矛盾,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逻辑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解析和讨论,这就使得学生还是被动接受,其主体作用受到限制难以发挥,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出现分化现象,学生分化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在逻辑课讲解过程当中能快速接受、快速反应;第二层次是课堂讲解例题和内容的时候,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多讲几遍之后,学生经过反复学习也能理解,即便课堂不理解的课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也可以弄懂;第三个层次是上课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都听不懂,无法理解,在运用逻辑学知识解决思维训练题时存在困难,课后复习也难以跟上。

第三,课堂讲授与课外辅导的矛盾,造成课堂内外衔接不畅。逻辑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就要将课堂课外有机衔接起来,不仅课堂上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跟上教学进度,才能理解并运用,还需要课外花费大量时间去预习和复习,才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但是一旦课堂上无法跟上进度,那么就需要教师课外利用时间补课,但是边疆高校教师本身教学任务较重,课外辅导时间根本无法保证,也是不现实的,对于一些自制力和自学能力差的学生而言就会出现懈怠情绪从而放弃学习,这也是一直以来逻辑学挂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2 微课在逻辑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化解矛盾问题的有力武器和有效途径

“微课(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它通常由简短的微课视频及配套资源所组成,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而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等,实现自主学习。”[2]国内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于2011 年提出了“微课”概念,并总结出微课的短小精悍、类型多样、技术简单、使用方便、交互性强、效果良好等诸多特点。[3]微课的特点决定了运用微课能够较好的解决现行逻辑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微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的理念符合当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也符合逻辑学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要想学好逻辑学,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唤醒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重视逻辑知识向逻辑技能的转化,不断提高学生运用逻辑知识的实际能力。

其次,通过精心挑选逻辑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以及教学案例习题等制作成微课,这样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分化的状况。并且,微课一般而言比较简短,平均时长控制在6 至10 分钟以内,它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最后,微课的主要形式为微视频,教师可以将它发布在学习通、雨课堂这样的学习平台上,学生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这样的可视化学习更加吸引学生,也能较好的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能够做到按需学习,尤其是针对那些课堂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重复多次播放,直到弄懂为止,从而提高学习品质。这样也就解决了课堂内外衔接不畅的矛盾。

3 逻辑学课程应用微课教学的策略

微课应用在逻辑学教学中主要运用三种类型和多种呈现方式,以学习通和雨课堂等学习平台为载体,让学生轻松学习。

从微课类型来讲,逻辑学课程中的内容可以制作成三种类型:一是导入型,主要是将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命题、判断、推理等基本知识点做成微课,以供学生课前预习。这种类型是通过导入新课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精准掌握基本知识点;二是问题型,主要是将一些逻辑推理问题制作成微课,例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选言命题及其推理等,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推理公式以及真值表等都可以以问题为主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串起微课,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的学习有所启发,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调动其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类型的微课既可以在课堂讲授中使用也可以在课后复习巩固使用,这就照顾到了学生的层次性,理解力强的学生就可以少看或不看,那理解慢的同学就可以多看几遍,直到理解为止;三是习题型,逻辑学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将所学逻辑学理论运用到分析问题当中去,因而做习题是逻辑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来选取微课习题,以习题为线索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起来,通过习题巩固强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类型的微课适用于课程章节结束和阶段性总结。

从微课的呈现方式来讲,可以通过拍摄、幻灯片演示、录屏混合等多种方式呈现,基本原则是结合微课内容选择适合的呈现方式即可,也要借助于录屏软件、PPT、Flash 等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让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未来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制作微课,身处信息化时代,学生在运用信息手段和工具方面比教师更有优越性,甚至比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要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逻辑学课程教学不在仅仅停留在只是教学层面上,更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逻辑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化,逻辑学不仅可用来认识、论证和反驳,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仅仅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或者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所学的逻辑学知识可能会在毕业之后的生活中遗忘殆尽,但通过逻辑思维的反复训练所获得的思维能力却会使学生终生受用。

猜你喜欢
逻辑学讲授知识点
The Mission of Wisdom:A Reflection on What Philosophy Is and What Philosophy Can Do
一张图知识点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简单的逻辑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