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牧《疏林幽涧图》浅析

2020-02-07 05:35吴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董其昌笔法笔墨

吴杰

一、罗牧生平简述

罗牧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等。江西宁都县钓峰乡人,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工书画,得魏书(石床)传授,又继承黄公望、董其昌画法。其画笔意空灵,林壑森秀,墨气翁然,独具风格。他不仅是清初著名画家,还是江西负有盛名的画派开派山水画家,被“扬州八怪”誉为“一代画宗”、还被誉为“江西画派英才”。作品被康熙皇帝鉴赏,旌为“逸品”。

罗牧二十四岁时便开始寻师习艺。后经人介绍,初从魏书学画(此时罗牧约三十岁)。魏书,字石床,梅江镇人,工诗文,善书画,真草隶篆無所不能,尤善山水、竹木、鸟兽,且鸟兽姿态万千,在当时的宁都是一位极负盛名的画家。罗牧在其门下学艺,刻苦专研,深得其法。承魏书放浪不羁之性情,不入俗流,且常嗜酒并大醉,每与人论古今,大为纵情奔放,并毫无忌惮。罗牧深受其师影响,以致他慷慨,不拘小节之性情的养成,并且他一生好游历与交友。

二、罗牧绘画特征及江西画坛形成略谈

他的画造诣极高。他的山水画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擦笔皱,纤细严谨;二是笔致粗犷、墨色鲜明;三是烟雨迷蒙具有“米氏云山”的风格。因此为行家所赞颂。罗牧不仅绘画造诣颇高,且对艺术的态度极为严谨,同时也通晓诗词。在罗牧山水画作品构图中,尤以一下两种最为常见:一时全景式构图,山石高耸险峻或隔江平渚,树木不多且多为杂树,多表现深秋萧疏景色,无过多山路环绕,茅屋简陋大多空无一人;二是无背景的枯木孤石,萧瑟之景犹如被死神凝固一般。但他一生为人谦虚,并不因此而傲傲然。由于罗牧家境贫寒,很多时候也会绘制一些花鸟、山水画出售,以补生活之用,所以他的画作流传甚广。现在国内多个博物馆、海外日本等地以及个人都有都珍藏。

罗牧移居南昌时,居住在当时风景优美秀丽的东湖区的百花洲,同时画画,也制茶,并常与南昌一些文人画家相邀聚会(尤其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南昌文人及画家),或吟诗作画,或切磋艺技。如当时有名画家徐世溥赠诗曰:“彩笔常悬梦里思,十年古道见页眉。云山本是无常主,更写云山卖与谁?”后来,随着罗牧年事渐高,他对山水画的创作越加痴迷。为了使当时江西画坛能够壮大队伍,还与八大山人等组建了“东湖书画会”,由于他当时在绘画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较为突出,已“颇为名流称重”,所以受到时人推许,因此他与八大山人都成为“东湖书画会”主要领导者。当时参加书画会的大多都是在南昌的书画名家,如临黄庭坚书法的徐煌和董其昌书画的熊秉哲,以及彭士谟、李仍、蔡秉质、涂岫、闵应铨、朱容重、吴雯炯等人。他们一同交游雅集,共同切磋,探求艺术意趣,丰富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情操、艺术品味和艺术追求等,因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江西画坛的画家群体。

三、《疏林幽涧图》浅析

《疏林幽涧图》是罗牧己亥春月时所作,款识:疏林未落上方月,幽涧忽生平地云,己亥春七十四岁画。云庵,牧。钤印:罗牧私印(白)饭牛(白)。时年罗牧已七十四岁(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像他这样已经是非常高寿)。作品为纸本水墨,纵140.5厘米,横58厘米,现藏与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如果给罗牧绘画作品分一个时期,那么,此图应该是罗牧晚期作品。因为此图与他八十三岁所作《林壑萧疏图》用笔用墨极为相似。

《疏林幽涧图》为作者七十四岁所作,所画山石线条自然流畅,且顿挫有致。山石无过多皴擦,多用自然流畅的长线勾出轮廓,转折方画,墨愈苍劲,墨色沉静,浓淡、疏密、干湿交错并施,与布局相互统一。里面用极少断线皴出山体结构,远山轮廓外则多以苔点表示草木。罗牧山水画笔法、墨法独特,依靠对象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笔法,善用正锋、侧锋,巧拙互参,随笔转折,挥洒自如。罗牧晚年的山水画既有笔法秀润的风格,又有“笔墨老到,丘壑浑成”的风格,笔墨运行变化达到纯熟。他在学习传统笔墨与融化的同时,又注重师造化,并且多次游历庐山。按董其昌的原则“画家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疏林幽涧图》构图平稳,山石树木丛生,屋舍隐现与山脚,远山重叠高耸,浮云缭绕。山峦坡石,笔法圆润浑厚,似多吸收沈周、董其昌、龚贤等人之笔法,墨色变化鲜润,于幽静之中呈现出一种清新之气。画面中断屋舍云雾环绕其间,下端溪水潺潺。全图布景疏密有致,有崇山峻岭占据画幅,高低起伏,层次分明,所谓山外有上山,水外有水,萦回缭绕,极为光怪陆离之处,笔墨老辣,并无丝毫犹豫,所作为高远之风景,整幅画面氛围浓厚。他晚年的山水画中经常呈现出枯木怪石,多为冬山秋天之景色,或孤舟、茅舍,亦或是一二人垂钓和读书的状态,此意境之幽静,所造之境为可游可居之地,体现了画家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思想。

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就首先提出说:罗牧的绘画风格“林壑森秀,墨气滃然,诚为妙品”,这充分肯定了罗牧的艺术成就。而明末清初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更为后世大批画家所遵循。董其昌认为山水画之所以分南北二宗,是因为绘画的表现方法的差异,所导致绘画风格相异,而视南宗为文人画,北宗为行家画,扬南而贬北宗。所以,董其昌所倡导的“平淡天真”、“自然浑成”等审美规范作为后来较多画家的箴言,而罗牧则深受其影响,而追求“文人气”、“士气”。

《疏林幽涧图》罗牧把对庐山景观的感受加以艺术的幻化。峰峦气势奇拔,山腰间云烟浮动,山峦坡石秋树槎栎,屋舍楼宇中空无一人,画作下端小溪缓流。笔墨老辣,苍厚放纵。而罗牧更晚的作品,于1704年所作《林壑萧疏图》与他七十四岁所作《疏林幽涧图》有极为相似之处,其笔势更为苍浑雄健,方圆并进,水墨淋漓,画风浑厚峻拔。而他在画上自识:“画中原有诗,何必再为题,余白太高远,兼之林壑奇。甲申五月并画于种兰草堂云庵罗牧时年八十有三。”

纵观罗牧的存世作品,尤其以《疏林幽涧图》为代表。其山水多以墨笔渲染为主;笔墨点染之间,处处透露着湿润的笔调及景致;不管是山石还是草木,其线条都有些沈周粗阔笔法的影子,在转折、顿挫中正侧锋并用,并且又有着充分的湿润感;在山石笔法中,多用折带的皴法和略显方硬且直的线条,加上大笔的斧劈皴和长线条的披麻皴,两者相结合;山峰上土石相间,多为樊头皴,其构图高远虚实相生;烟雾缭绕,间以苍松相映其间,杂树丛生。

在清初画坛上,罗牧和以“四王”为标准山水画之比较,他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追求。“四王”的山水画用笔细秀圆浑,墨气圆润,丘壑经营繁密,意境雍容静穆,罗牧的山水既有秀润之笔,又有苍厚沉静之笔意,与“四王”相比较为笔墨松劲疏简,流露出超然绝尘的文人理想。罗牧更注意于传统的师造化,寻求诗情画意在他作品中的抒发,抒发了画家怡山乐水的意趣,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影响颇大,被誉为“江西画派第一人”。

参考文献

[1]  黄笃  江西派开派画家罗牧的几个问题.美术研究. 1989年第1期

[2]  蔡骅  江西开派画家罗牧画风研究及价值影响探析.美术与设计

[3]  黄笃  罗牧年谱.朵云. 1990年第2期

[4]  胡丹  华尽悠然物外天罗牧及其山水画.收藏家. 2005年第8期

[5]  毛冰霜  罗牧与“江西画派”艺术价值研究.美术大观. 2018年第11期

[6]  刘三品  罗牧的十二条山水屏

[7]  黄笃   罗牧年谱.云朵. 199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董其昌笔法笔墨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董其昌的面具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笔墨厨神
《左传》笔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