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护士针对性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22 02:01宋青洁衣丽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器械

郭 芳 宋青洁 衣丽丽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辽宁大连 116033

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医源性种植,虽然较少见,但对患者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主要种植过程可能为术中胎盘娩出过程[1],导致子宫内膜相关组织碎片散落并遗留于腹壁切口部位,因子宫内膜组织有一定的种植与侵蚀性,可导致子宫内膜医源性种植[2]。目前医护人员对手术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仍未引起足够认识。以往研究提示,术中腹壁切口未实施有效保护,破除胎膜羊水涌出中未及时有效负压吸引[3],针对胎盘娩出过程中清理宫腔纱布未能做好有效隔离,以及子宫缝针与缝线重复利用,未及时更换手套与吸引器头等,均是导致子宫内膜组织种植的危险因素[4]。做好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整体防范意识,严格手术操作,做好保护切口,加强术中手术用物管理等,以上各环节均与器械护士相关[5]。加强手术器械护士工作能力培养,提高其认知度,对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总结近年相关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纳入标准:入组前与产妇及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18〜30岁,既往体健。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产褥期感染,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皮试过敏者,病理妊娠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年龄18〜30岁,平均(24.5±1.3)岁;孕龄37〜42周,平均(39.2±0.3)周;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6.4±3.4)min。对照组中,年龄18〜30岁,平均(24.4±1.4)岁;孕龄37〜42周,平均(39.3±0.4)周;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73.2±5.4)min。两组的年龄、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器械护士配合,主要根据台上医师需求配合及传递器械为主;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对上台的剖宫产器械护士统一培训,并做好术前准备,上台后将手术器械根据手术关腹时机分为两组,并提前备好部分干净器械及治疗巾,以便关腹时使用,其中对关闭腹腔前器械建议放置器械台左侧,关闭腹膜后器械放置器械台右侧,做好隔离,尽量避免关腹前接触。②对器械进行常规消毒工作,切开腹壁后,为主刀医师传递两块纱垫做好切口保护,在宫腔切开后,将手术刀及时回收,且再次使用更换刀片。③切开胎膜前,器械护士将负压吸引装置备好,其中包括胎儿吸引器与母体吸引器,并做好区分,打开胎膜后,配合医师进行羊水负压吸引。④胎儿娩出后,对台上医师传递组织钳便于充分取出胎盘,随后将胎盘直接放在隔离治疗盘中,并传递两块干纱布以便再次清理宫腔,取出纱布时器械护士使用镊子夹取,并将其放置在专门治疗盘内,做好隔离。将术前预留的两块治疗巾铺于腹壁切口处,加强术野干燥无菌处理。⑤关闭子宫时传递专门子宫缝合线,并及时将缝合针线及纱布回收,注意对子宫切口擦拭时关注纱布留置腹盆腔。⑥关腹及关腹后与巡同护士共同清点手术用物,必要时为术者更换手套。⑦关闭腹部筋膜后,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反复冲洗,注意更换吸引器头,及时更换纱布,缝合腹部切口前用乙醇清洗切口边缘皮肤。

1.3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腹、盆腔疼痛数字评分(NRS),两组术后随访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及确诊情况。疼痛NRS 评分:以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明显;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以超声结合临床症状拟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化为正态分布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56.4±3.4 73.2±5.4 26.327 0.000 2.1±0.3 3.4±0.5 22.295 0.000 243.2±34.1 435.4±46.5 33.332 0.000

2.2 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腹、盆腔NRS 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术后1、6个月的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腹、盆腔NR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腹、盆腔NRS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出院时 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1.2±0.5 2.5±0.3 22.295 0.000 0.4±0.1 3.4±0.4 72.761 0.000 0.2±0.1 4.3±0.7 57.973 0.000

2.3 两组术后随访腹痛、下腹下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腹痛、下腹下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术后随访腹痛、下腹下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产妇反复腹痛、下腹坠胀、月经不调、性交痛、痛经,引起不孕症的发生[6]。本病有一定的发病率,其属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侵袭与种植趋势,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属于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的妇科疾病[7]。属于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因剖宫产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出现种植而导致子宫异位症的发生,尤其是随着“二孩”政策开放,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明显升高[8],虽本病对产妇生命安全不造成威胁,但对其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给产妇带来较大生理痛苦,故应引起重视[9]。对导致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多项与手术器械护士相关[10],故加强对器械护士培训,对降低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有一定价值[11]。

本研究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剖宫产术中器械护士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另外对术后随访6个月腹部盆腔NRS 评分情况,观察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其腹部盆腔N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剖宫产术中器械护士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产妇疼痛有一定价值,可能与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相关性。最后对两组术后随访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及确诊情况比较,术后观察组出现腹痛、下腹下坠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确诊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剖宫产术中器械护士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观察组实施针对器械护士的重点干预,首先要求器械护士保障器械、物品准备充分,摆放整齐有序[12],器械护士铺置无菌台时,做好关腹膜前后器械的区分,必要时铺设橡胶防水布,尤其是关腹膜时做好切口保护,防止羊水及血液污染腹部切口[13]。在打开子宫肌层前针对手术切口,通过大腹垫加强切口保护,预防子宫内膜组织随羊水与血液涌出而造成的污染及腹部切口种植[14]。术中一旦无菌巾被浸润应及时更换。同时在打开子宫肌层时,更换专用器械,进行子宫肌层止血、胎盘剥离、取出及宫腔内擦拭等操作[15],随后将相关器械隔离,对所有接触过子宫内膜器械,均应在关闭腹膜时做好隔离工作[16]。在关闭子宫肌层时,在手术切口双侧及下方,覆盖清洁无菌单,加强保护[17]。通过以上器械护士相关工作,有效的减少了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18]。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的器械护士进行有效护理培训,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产妇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腹壁缺损的重建方法与研究进展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腹壁缺损重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