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判性思维视角浅析宽容原则

2020-03-03 15:00赵德芳张艳伟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批判性庄子口罩

赵德芳,张艳伟

(1.岭南师范学院 法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2.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一、准确理解宽容原则

(一)宽容原则的概念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恩尼斯(Robert H.Ennis)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1]51-52。为了促成思维的反省和合理性,批判性思维强调理性的标准。美国学者理查德·保罗(Richard W.Paul)和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认为,批判性思维的理性标准包括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和公正性[2]99-100。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批判性思维要采用宽容原则。加拿大学者马克·巴特斯比(Mark Battersby)和莎伦·白琳(Sharon Bailin)提出:“很多论证都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当一个人解读一个论证的时候,必须使用宽容原则(1)《权衡》一书的英文原版(Reason in the Balance : An inquiry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中“宽容原则”对应的词语为“Principle of Charity”,此书的中文译者仲海霞老师将其译为“善意原则”,下同。。”[3]64-66所谓宽容原则,指的是“一个人在理解实际论证内容的基础上对其选择最为宽容的解释”[3]64-66。宽容原则的真正意图是确保对论证的解释的公正性。“它通过鼓励我们趋向宽容的解读方向,防止由于我们与某人观点不同而导致对其立场或者论证做出不公平或者不准确的解读。”[3]64-66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宽容主要为了避免解读者先入为主或者情绪化的理解,从而影响论证解释的公正性,并非是要求解读者对论证“宽容”,进而将一个论证诠释为好的论证。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对话场合(语言或文字的,双方或多方的),对他人的语言和论证的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从论证提出者的本意出发,而是从解读者自身出发,那么对话双方或多方之间就缺乏一致认同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的理性探讨以及消除意见分歧都将变得举步维艰。宽容原则是避免这种出发点分歧的重要原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客观、公正原则。

批判性思维提倡客观、公正、合理、反思的理性思考精神,致力于不同(尤其是观点不同)的人们之间更有效的沟通。然而很多人对批判性思维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咄咄逼人的、专挑别人毛病的、主要持批评立场的、甚至是敌对的一种思维。其实,恰恰相反,正如批判性思维宽容原则所提倡的那样,在解读他人观点时应尽可能理解表达者的本意及表达背景,尽量不要曲解表达者的初心。本文从批判性思维视角出发,围绕宽容原则,运用案例分析法,就一些经典的论断应如何正确诠释进行分析,论证宽容原则在批判性思维中的重要意义。

(二)宽容原则的要求

在哲学和修辞学中,宽容原则或宽容解释要求以最合理的方式解释说话人的陈述,在任何论证中,都要考虑其最佳、最强的解释[4]78。宽容原则体现了恩尼斯所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合理的、反思的精神实质,并且契合理查德·保罗所提出的清晰、相关、准确、深度、公正等理性思考的标准,是一项既严谨又通俗易懂的批判性思维的原则,有助于厘清我们对批判性思维的一种误解——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负面的思维。大家对某一特定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这是彼此进行交流的起点,不应该把别人没有的意思强加给别人,把本来有前因后果的表述孤立出来,加入自己全新的理解和解释,那不符合宽容原则。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量的医护工作者从行动和理论方面给大家许多帮助,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医生便是其中一员,他通过实际的行动、讲座、直播、公众号等方式做了大量的医学知识普及工作,曾经在一次直播中,他提到过早上不许吃粥,当时这个言论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受到很多人的批判。而我们如果回看直播的完整过程,会明白其前因后果,张医生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大家应该注重营养,这样才能提高免疫力。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宽容原则,当一些言论或观点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或直观感受时,先弄清楚其客观真实的含义,再做评论,而不是马上抨击和指责,那么我们的理解就会更加理性,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就更加可能。

总之,宽容原则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两点:其一,对说话人的陈述要做最符合其本意的解释;其二,对说话人的陈述做尽量客观的解释。

(三)宽容原则的益处

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有大量的误解、矛盾、冲突,对他人的观点或论证可以有多种理解,众所周知,“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止步于自己的理解,而不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或者达成一致,那么自由度很大;而如果需要理性地沟通、达成一致、消除意见分歧,则需要宽容原则的指导。具体而言,宽容原则有以下益处:

1.使论证保持理性、使诠释保持公正宽容原则通过释放宽容、保持同理心,将对话或论证保持在理性状态,使得每个人都试图尽量公正地理解他方的意见。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专家提倡大家带口罩,对于这种建议的理解就应从流行病学、口罩的作用、新冠病毒的特点、医生的详细建议等方面来理性地理解,而不是如某些美国政客一样,从意识形态、阴谋论等角度过分解读。

2.避免“稻草人(straw person)”的谬误(2)稻草人的谬误包含了攻击一个被错误刻画的论证或者立场。当辩论者把一个并非对方的观点归于对方,并通过驳斥那个被错误表述的立场来反驳对方的观点时,他们就犯了稻草人的谬误。(马克·巴特斯比,莎伦·白琳:《权衡》,2014年,第103页)“稻草人”谬误在论证中很常见,当解读者不认可某人的观点或主张的时候,前者就会倾向于错误地表述后者的立场。宽容原则要求解读者摆脱个人主观立场,“宽容”与己不同的观点或主张,避免通过夸大、歪曲、过于简化等方法错误刻画他人论证或立场。比如,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我们国家向美国出售或捐赠口罩、医疗器材等设备,却被某些美国官员或媒体歪曲为要借机摧毁美国的制造业,并对此进行强烈抨击。这就是典型的稻草人谬误,运用宽容原则就可以避免稻草人的谬误。

3.使批判或批评更为有效如果解读者对他人的论证做出了最为宽容的解释后,仍然发现了后者论证的弱点甚至谬误,此时的批判或者批评将比没有坚持宽容原则解读的论证更为有效,因为这样的批判和批评最大程度排除了解读者的主观好恶,保持了解释的客观、公正。例如,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是否应该戴口罩的讨论,对于提倡应该戴口罩的观点就应该做最宽容的解释,比如:戴口罩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和非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紧迫性不同,新冠病毒感染者戴口罩是必须的,非新冠病毒感染者戴口罩对预防新冠的作用重在保护自身,对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意义更加重大;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戴口罩更加有必要等等。这样,就可以集中讨论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哪些人哪些场合必须戴口罩等等。这样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戴口罩的问题就可以形成相对更加客观、公正、理性的认识。

4.使对话更为自然得体理性的不带情绪的对话,避免了咄咄逼人的、专挑别人毛病的甚至敌对的对话氛围,使对话过程更为顺畅、得体和自然。用宽容原则以理服人,与心理学的“心理相容”是异曲同工的,任何对话都是从一定的共识开始,逐步展开的,宽容原则对于达成这种共识有重要作用,这样的对话过程也是和谐、放松的,更容易消除分歧,达成一致意见。

在论证阐释中,是否采用宽容原则会对结论判断产生较大差别,接下来以一些经典论断为例加以比较分析。

二、宽容原则应用分析

人们进行的日常交往、学术交流等等,表面上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和接收,实质上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所以各种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当出现分歧时,是完全坚持己见,还是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对方,特别是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选择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有没有坚持宽容原则。“濠梁之辩”和“学而优则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两个著名的命题,下面运用宽容原则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濠梁之辩”的分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5]268

关于这段论辩,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都有不同的解读,有学者认为庄子的意境更值得认同,也有学者认为惠施(即对话中的惠子)的逻辑性更强。那么,从批判性思维的宽容原则来分析,又有怎样的解读呢?宽容原则要求对说话者的陈述做最符合其本意和最客观的解释。在此对话中,惠施对庄子的陈述就应该尽可能符合庄子的本意,庄子看到鱼游的形态,认为鱼很快乐,此时更多是一种愉悦心情的表达(3)现代生物神经学研究发现,动物虽与人不同,但其从其体态或动作也是可以看出一些情绪的。。

因此,在理解庄子的“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时,惠施应先考量其合理之处,然后对其他可能性做适当的补充。比如从鱼的这种形态看,鱼的确可能是快乐的,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看到了食物,或看到人来了受到惊吓等等。若是这样展开对话,双方就会有共识,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消除意见分歧,达成进一步的共识,或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而消除意见分歧、达成共识正是论证或论辩追求的目的之一。

(二)“学而优则仕”的分析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6]280。

“学而优则仕”是由春秋时期治国选贤的需要而产生的,此处“学”的最初含义是学做人、修身。后来才逐渐演变为一种功利性较强的含义。正如罗安宪提出的:“学而优则仕”,在孔子以至先秦儒家思想体系里,是“内圣外王”精神之体现,而在科举制度下,则成为士人登入仕途、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门径[7]。

按照宽容原则,对“学而优则仕”的理解应结合其提出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肯定其中合理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对其后来所形成的一些比较功利的解读应加以修正,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合理的态度——批判继承,但可以把继承放在前面。如果不考虑孔子提出这一命题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仅对命题文本的机械、僵化解读是不恰当的,属于“稻草人”的谬误。

批判性思维会考虑命题的语境,语境便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对一个有历史背景的命题的分析和讨论是不能脱离它的历史背景的,这正是批判性思维所提倡的宽容原则的体现之一,也是批判性思维与形式逻辑的差异所在。

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学说,在《实践论》中提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8]296-297命题是属于理论的,其与相应的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对命题的解读和分析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其相关的实践,在这些实践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命题提出者的本意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从这个角度看宽容原则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致的。

三、结 语

从批判性思维角度诠释“濠梁之辩”、“学而优则仕”等经典论断,应符合宽容原则,即对说话人的陈述做最符合其本意的解释和尽量客观的解释。解读“濠梁之辩”时,惠施应更符合庄子的本意;解读“学而优则仕”时,应充分了解孔子提出此论断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些论断的含义的基础之上,肯定其合理的地方,对其不合理的地方也应客观地、有建设性地指出来,这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充分而深刻地展开讨论和研究,从而真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文化自信。

根据宽容原则,对这些经典论断的理解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符合论断提出者本人的意思,而不能想当然地抛弃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曲解提出者本人的意思。这其实也契合了孔子所言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表述其本来就有的意思,不要表述其没有的意思。这正是批判性思维的宽容原则所提倡的,同时也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曾说:“由此可见,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和喝并且需要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9]53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典论断都有自己的社会意识,对它们的分析自然应结合当时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历史条件等,不能孤立地、想当然地脱离当时的历史特点进行。

现代论证理论认为论证的目的或作用之一是消除意见分歧,而宽容原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在信息量日益庞大的今天,各种信息之间的冲突和分歧比比皆是,如果没有宽容原则,在意见出现分歧时,大家都以战胜对方为目的、为辩论而辩论,那么分歧只会越来越大;而分歧双方或多方如果都能以宽容原则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那么,无论是辩论、谈判还是更严重的冲突,都有消除分歧、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进而,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都会更加和谐。

猜你喜欢
批判性庄子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雾霾口罩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