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英雄的研究述评

2020-04-22 20:27庞瑞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英模改革开放英雄

庞瑞华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表达其对英雄的崇敬之情,鼓励全社会应当“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斗,这些论述既彰显了时代特色又反映了时代所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英雄及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英雄的内涵、价值意蕴、学习路径等方面,但目前这一研究仍然存在着范式单一、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学界亟需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展开述评,进而变革研究范式、转换研究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进一步深入推动英雄及其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改革开放;英雄;英模;革命英雄主义;英雄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2-0123-06

时代呼唤英雄。“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1 〕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再次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2 〕。国家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2 〕,就是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无数凡人英雄在全国防疫抗疫过程中涌现。这些凡人英雄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不畏牺牲,勇做“逆行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英雄及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英雄的内涵、价值意蕴、学习路径等方面。但目前关于英雄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如关于英雄概念之辩尚未达成认识上的统一,多局限于静态的理论思辨而忽视动态的历史考察,多局限于对英雄以及与英雄有关的概念的阐释而未转向比较研究、实证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为此,笔者拟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英雄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梳理、展开述评,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英雄及其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英雄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

目前,关于英雄的内涵,学界主要有英雄品格说和英雄标准说两种解释。此外,英雄的其他概念主要有英雄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英雄文化、英模文化、英雄精神和英雄崇拜等,学界对这些概念内涵的认识也各有千秋。

(一)英雄的内涵

1.英雄品格说。程立涛认为,革命英雄是“特指在我国近现代社会变革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有着清晰明确的历史镜像(真实的人物和事件)” 〔3 〕147。英雄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体现高尚的人格 〔4 〕。潘天强认为,英雄是社会群体中具有崇高、悲壮、不屈和进取品格的具体人物 〔5 〕。在英雄身上能够看到坚定的信念信仰、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人格风骨,他们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 〔6 〕。

2.英雄标准说。有学者认为,英雄“是一个具有统一思想的先进集体,一个积极的综合而成的价值体系” 〔7 〕。英雄最核心的价值判断标准,“就是符合大众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敢于牺牲的精神” 〔8 〕。贺麟认为,“英雄就是永恒价值的代表者和实现者,永恒价值乃是指真善美的价值而言,能够代表或实现真善美的人就可以叫做英雄” 〔9 〕。也有学者认为,英雄的具体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代的英雄是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为社会的正义、为国家的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而生死絕不是衡量英雄的标准 〔10 〕。

(二)英雄的其他概念

1.英雄主义。学界关于英雄主义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其一,认为英雄主义本身就是集体英雄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 〔5 〕。其二,认为英雄主义包含个人英雄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10 〕。其三,认为个人英雄主义是与革命英雄主义根本对立的精神风貌和价值选择,主张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学界对于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学界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个人英雄主义则是过分夸大个人的社会历史作用,贬低或抹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3 〕150。

2.革命英雄主义。王健认为,革命英雄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他革命者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魄和人格特质,是一种伟大而坚强的意志力” 〔11 〕,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敢于克服各种困难,勇于向反动势力、守旧势力和自然界进行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的精神状态及其外在表现 〔12 〕。这些论述既反映了革命英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也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的人格特质,如顽强的意志力、勇于攻坚克难和不屈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等。程立涛认为,“革命英雄主义是历史上道德英雄主义的最新阶段和最高形式” 〔3 〕151。他将革命英雄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英雄主义相联系,扩大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外延。

3.英雄精神。唐勇认为,“英雄精神是以人民英雄、民族英雄为本体依托,以英雄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系统和价值系统,是关于英雄观念、英雄行为、英雄伟绩、英雄价值的总和” 〔13 〕。柳礼泉、张红明将英雄模范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爱国精神、进取精神、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14 〕。前者从哲学高度概括英雄精神的内涵,后者用归纳法凝练概括出英雄模范精神的基本内涵。

4.英雄崇拜。羊森认为,英雄崇拜是一种自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活动和精神行为,是对自我的认同、对信仰的执著 〔7 〕。曹荣认为,古今中外,英雄形象是人们精神向往的代表和表征,“英雄所承载的强大的生命意志使得人类培育出强烈的英雄崇拜情结” 〔15 〕。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 〔16 〕。因此,英雄崇拜有助于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5.英雄文化、英模文化。关于英雄文化的内涵,张明仓认为,英雄文化是“以英雄人物为依托、以英雄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和价值系统,是关于英雄观念、英雄行为、英雄精神、英雄功绩、英雄评价、英雄传承的总和” 〔17 〕。中西方英雄文化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即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 〔15 〕。关于英模文化的内涵,学界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其一,“两种模式”论。张明师将英模人物和精神分为“至人”模式和“硬汉”模式,“‘至人模式强调在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克服常人所难以克服的欲望,而‘硬汉模式则往往是在危及生命或承担很大风险的情况下,实现对个体的超越” 〔18 〕。张明师还认为,“硬汉”模式既可以指向个人也可以指向集体,因而更具有包容性 〔18 〕。其二,将英模文化定义为社会现象。孙昌帅认为,英模文化是指一种树立、宣传、学习英模人物的社会现象,包含英模人物的实物、宣传表彰制度、效仿行为、社会评价、社会效用等 〔19 〕。其三,将英模文化视为文化现象。张凤莲认为英模文化的实质是,以英雄模范人物为主体,以英模事迹为载体,以英模的价值观念、道德品格、信仰追求、行为规范为内容,通过党和政府的倡导、宣传,并为广大民众广泛认可和践行而形成的文化现象 〔20 〕。

二、英雄精神的价值意蕴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时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发展需要英雄精神,勇于进取奋斗的人们同样也需要英雄情怀。

(一)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是英雄精神有助于推动实现中国梦。唐勇认为,英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是引领时代主流文化和社会风尚的重要源泉,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二是发挥人民英雄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王卫星认为,充分发挥人民英雄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形成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力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2 〕。三是英雄文化、英模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张明仓认为,英雄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深厚土壤,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血脉基因,是激发英雄精神、坚持不懈奋斗的内生力量 〔17 〕。张凤莲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视角出发,认为英模文化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现实生产力 〔20 〕。总之,一切革命、进步阶级的英雄主义既可以促进社会变革的实现和重大社会历史任务的完成,又能够从思想意识上升华人的生命价值,优化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23 〕。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英雄教育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第一,有助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张凤中认为,英雄模范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素材,广大党员干部要讲好英雄模范故事、感悟英雄模范崇高、传承英雄模范品格、践行英雄模范精神,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找差距、抓落实,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气解决好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6 〕。第二,有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曹荣基于初中历史教学视角,认为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青少年人格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青少年理想人格的极佳素材,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且有助于传承、发扬英雄的理想人格和爱国精神 〔15 〕。第三,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云雷认为,榜样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我国人民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是人们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表现 〔24 〕。英雄人物是各个时期人们精神向往的代表和象征,是塑造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是古今中外各国进行德育的重要方式。第四,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周玉兰认为,“英雄人物总是代表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进步要求,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荷载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4 〕。张凤莲认为,英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耦合关系表现为:“英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共同的精神特质和共同的价值诉求,它们具有内在的高度契合性” 〔20 〕。

(三)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陈建志、阚延华基于军队现代化建设视角,认为革命英雄主义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的必然选择;是夺取信息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手段;是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他们还认为,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一致性,前者对后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25 〕。邹小华认为,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彰显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因此,传承革命英雄主义情怀、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不仅对于永葆人民军队宗旨、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国民精神品格 〔26 〕。

(四)其他视角

赖静萍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认为英模塑造的实质,“是国家实现政治动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对党和政府实现特定时期的政治议程和目标、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巩固政权合法性有着特殊意义” 〔27 〕。有学者认为,对大学生开展英模教育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认识的需要,是顺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需要 〔28 〕。柳斌杰以《本色英雄张富清》的出版为视角,认为“人民群众需要英雄事迹的感召,需要英雄道德的滋养,需要英雄文化的化育,需要英雄精神的激励” 〔29 〕。

三、英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英雄是时代所呼,是人民所需,然而在学习英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英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时代发展对学习英雄、传承英雄文化和培育英雄精神提出新的挑战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冲击、阻碍着英雄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英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英雄教育主要包括青少年英雄教育和大学生英雄教育。首先,青少年英雄教育问题。李静认为,青少年英雄教育存在着教育者对英雄教育的价值导向关注不够,教育者示范引导作用尚显不足,教育内容未能体现时代性,教育方法单一化等问题 〔10 〕。也有学者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英雄形象进行研究,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在英雄形象选择上主要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数量分布不均,容易导致“英雄形象扎堆”“英雄形象空白”两种现象出现;二是英雄性别比例失衡,女性英雄形象过少,忽视了我国现当代女性的英雄形象。其次,大学生英雄教育中的问题。有学者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三个方面提出当前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传统榜样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困境主要是指教育内容盲目追求高大全,不具模仿性,教育方法一味强调灌输,不具实效性,教育理念无法摆脱官方特色,不具自发性 〔30 〕。羊森认为,英雄的存在能够为迷茫困惑的人们提供相对完整的价值参照和追求的依靠,有助于重建信仰和精神家园 〔7 〕。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

唐勇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解构英雄精神,消费主义文化侵蚀英雄精神,代际传承弱化倾向挑战英雄精神 〔13 〕。田旭明认为,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声东击西、恶意中伤、本末倒置等策略,随意涂抹、肆意篡改榜样人物,企图否定革命榜样本身,否定榜样人物身上所代表的价值观,否定时代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最终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终极目的 〔31 〕。刘仓揭露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虚构史料和史论存疑等错误论证方法来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从而达到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改变中国道路、改变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等目的 〔32 〕。

(三)其他视角下的问题

李勇基于军队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视角,认为在高技术战争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面临的困境是,作战节奏的变化增加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难度,作战主体的变化提高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标准,作战客体的变化拓宽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视野,作战手段的变化拓延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路径 〔12 〕。田旭明认为,新时代英雄宣教方式存在脱实向虚、固化、形式化、运动化和非常态化等短板,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泛娱乐化等不良社会思潮冲击和阻碍着英雄文化的培育,变异的价值和心理倾向的纷扰均不利于英雄文化的弘扬 〔31 〕。也有学者透过丑化、詆毁和污蔑英雄的现象,分析英雄“污名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借“学术研究”之名质疑英雄事件的真实性;借“文学艺术”的形式丑化和矮化英雄形象,进而揭露英雄“污名化”现象的本质,认为英雄“污名化”现象既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33 〕。

四、学习英雄的路径

如前所述,在弘扬和传承英雄精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现实困扰,如英雄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挖掘不足、英雄教育方法单一、实效性不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中革命英雄主义如何体现时代性等问题。为此,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学习英雄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唐勇认为,新时代捍卫和传承英雄精神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利用大众传媒对英雄精神进行舆论建构,拓展英雄精神传播渠道;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将英雄精神融入道德建设体系中;推进英雄精神纪念活动普及化,增强英雄精神集体记忆的效果;大力发展特色红色旅游,促进英雄精神集体记忆的唤起、稳固和传承 〔13 〕。

二是强化军队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李勇认为,革命英雄主义是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为此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其一,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其二,勇于献身的崇高品德;其三,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其四,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其五,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其六,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 〔12 〕。王健认为,应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融入官兵日常学习工作中,同时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要警惕两个思想苗头,即“无所作为”和“个人奋斗” 〔11 〕。也有学者提出,要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重构英雄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指导,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增强英雄文化建设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使革命英雄的血脉和英雄精神代代相传,为强国强军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7 〕。

三是讲好英雄故事。有学者认为,弘扬英雄主义最根本的是讲好中国英雄故事,既紧扣时代脉搏塑造多元的英雄形象又建构回应社会需求的英雄价值观,既满足社会个体通过奋斗自我实现的需求又满足社会集体对公平、正义、安稳、有保障的现实生活的需求 〔34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要宣传英雄品质、胸怀和业绩,讲好英雄故事,让青少年在英雄精神的熏陶下树立远大志向、具有广阔胸怀,做一个堂堂正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0 〕。

四是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孟威针对网络舆论场上出现的诋毁英雄的现状,认为要及时坚强有力地抵制“英雄诋毁说”,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其二,抵制错误思潮的逆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三,提升“主流话语”的引导能力和水平,积极回应网民需求;其四,深入开展网络新媒体素养教育,提升人们理性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其五,建立起防范错误思潮的长效机制,加速推进网络法治化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5 〕。

五是健全保障机制。张明师认为,弘扬英模文化必须积极营造适应大学生崇尚英模的社会场域。因此,要以教师为引导,率先垂范;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实践;以舆论为导向,传播正能量;以机制为保障,弘扬主旋律 〔28 〕。张凤莲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出发,认为弘扬英模文化首先要健全英模的权益保障机制,包括健全相关行政法规体系、完善相关帮扶体系和建立相关监督体系。其次,要注重英模事迹的宣传方式,在宣传内容上要贴近实际、贴近民众,在宣传载体上要整合传统与现代媒体资源的功能与作用。再次,要加强区域民众的教育引导,将区域社会建设和提高民众素质相统一。最后,要加强区域地方史教育,激发广大民众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 〕。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是我国英雄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他路径则是学习英雄方法的具体化。各种宣传英雄精神、弘扬英雄文化等具体路径并非独立发挥作用,而是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五、对国内英雄相关研究的若干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学界从不同视角和不同层面对英雄及其相关主题展开了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学术观点,为推动这一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笔者认为,还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英雄及其相关研究范式的变革、议题的转换等问题。

(一)对英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的再思考

对于英雄的概念界定,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达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在“英雄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上,还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集体英雄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三者关系不清的现象。集体利益强调的是集体内部所有人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而不单单是某一个人的具体利益,是为集体内部每个人的利益服务,而不单单是为某个人的利益服务 〔36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1 〕。显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下的英雄是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勇于斗争和无私奉献的人们,革命英雄主义是集体英雄主义在革命年代的生动写照。英雄文化以英雄为载体,是英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英雄精神是英雄文化的灵魂,英雄文化的内涵通过英雄精神表现出来。实践中,学者只有对以上这些基础性问题给予正面的回答,才能对传承革命英雄文化和学习英雄的路径进行具体阐述、深入探讨。

(二)研究范式的变革

第一,充分利用比较分析法。我们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可以看出,关于英雄的理论资源、基本内涵和学习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关于英雄的纵向研究、横向比较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如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英雄模范宣传教育的比较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雄研究远远不足,关于英雄研究的学术专著也相对较少,基于现代化发展视角来探讨英雄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又如,国内学者虽然对西方一些关于英雄的学术著作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有力的理论批判,但是对于中西方英雄本质不同的生成逻辑还缺乏深入的探討,对于西方英雄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流变、其反映的社会大众心理及其蕴含的可借鉴之处等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第二,注重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调查或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推论研究结果的研究方法。学界关于英雄的研究大多是定性的理论研究及部分案例研究,但基于英雄个体或英雄集体的相关实证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学界要注重实证研究。如基于英雄个体或英雄集体,对英雄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理、影响效应进行研究设计;探讨关于英雄的内涵及结构维度、英雄行为的促进机制和英雄行为对社会成员的传导作用等;以个体或集体为单位,对英雄行为、英雄行为动机以及英雄心理、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性研究。

(三)研究议题的转换

现有英雄研究主要侧重于英雄精神、价值、品质等静态层面的研究,忽略了更能彰显英雄教育实效性的行为层面的研究。有些学校不重视英雄教育的现状值得深思,对诋毁和侮辱英雄人物的不良现象必须坚决抵制,对于青少年盲目追星的情况必须加以正确引导,等等。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的方法路径。例如:针对现实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量身定制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讲好英雄故事、宣扬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避免个人英雄主义;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亟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跨学科研究有待深入挖掘。国内外学者从文学、影视、戏剧、诗歌、艺术等不同的学科视角研究英雄,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将紧扣时代之问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结合,实现跨学科研究略显不足。因此,挖掘英雄模范的品格特征、积极的心理素质,并将其有效转化为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宝贵资源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02).

〔2〕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30(02).

〔3〕程立涛.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4〕周玉兰.当前我国“抹黑”英雄现象及维护英雄形象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5〕潘天强.论英雄主义——历史观中的光环和阴影〔J〕.人文杂志,2007(03):20-25.

〔6〕张凤中.讲好英雄故事,弘扬英雄品格——推动军队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系列谈③〔N〕. 解放军报,2019- 10-21(06).

〔7〕羊 森.论英雄与英雄崇拜在当今校园的隐退〔J〕.理论观察,2013(12):148-149.

〔8〕魏 勇.新中国前十年间英模文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9〕贺 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72.

〔10〕李 静.当代青少年英雄教育探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11〕王 健.高举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旗帜〔J〕.政工学刊,1996(10):34-35.

〔12〕李 勇.革命英雄主义及其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发扬〔J〕.政工学刊,2003(02):48-49.

〔13〕唐 勇.捍卫与传承:英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02):101-105.

〔14〕柳礼泉,张红明.英雄模范的精神及价值示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08):14-16.

〔15〕曹 榮.论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16〕祥 贵.崇拜心理学〔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156-157.

〔17〕张明仓.英雄文化的反思与重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05):32-36.

〔18〕张明师.论建国后的英模评选与英模精神的伦理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58-61.

〔19〕孙昌帅.近三十年来中国“英模”文化研究(1981-2011)〔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0〕张凤莲.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J〕.人民论坛,2016(25):246-247.

〔21〕习近平推崇的英雄精神〔EB/OL〕.(2018-05-25).http:// 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0525/c385474-30012753. html.

〔22〕王卫星.今天我们该这样崇尚英雄〔N〕.人民政协报,2019-10-17(03).

〔23〕谢洪恩.英雄主义与当代企业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1999(04):53-57.

〔24〕成云雷.榜样力量与人格优化〔J〕.山东社会科学,2006(07):148-150.

〔25〕陈建志,阚延华.浅论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价值〔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05):36-39.

〔26〕邹小华.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03):105-112.

〔27〕赖静萍.当代中国英模塑造现象探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10-15.

〔28〕张明师.对加强大学生英模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73-75.

〔29〕柳斌杰.英雄与时代同在〔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11-01(04).

〔30〕王雯娜.榜样教育新视角:多元化榜样教育模式及其建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9(08):68-71.

〔31〕田旭明.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8):139-146.

〔32〕刘 仓.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5):146-155.

〔33〕姚 琳.英雄“污名化”现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34〕蔡 骐,吴 梦.《闪亮的名字》:英雄主义的新时代表征〔J〕.中国电视,2019(07):26-30.

〔35〕孟 威.抵制“英雄诋毁说”“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逆袭及其克服〔J〕.人民论坛,2015(15):56-59.

〔36〕耿步健.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J〕.求索,2005(09):107-109.

责任编辑 芳 晔

猜你喜欢
英模改革开放英雄
新时代学习宣传英雄模范的路径方法
江西寻乌:三举措开展英模教育
英雄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天津市慈善协会主要领导慰问见义勇为困难英模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