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痰、解毒护肺方干预PM2.5颗粒致肺损伤大鼠的机制及形态学影响

2020-09-18 11:47孙熙桐史锁芳李玥胡珀张慧朱汇滨盛倩雯
中医药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染毒肺泡低剂量

孙熙桐,史锁芳,2*,李玥,胡珀,张慧,朱汇滨,盛倩雯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3.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现雾霾天气,其主要致病源PM2.5颗粒具有强富集性,可携带有毒有害污染物远距离传输[1],人体吸入后极易沉积于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严重干扰肺脏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进而诱发气管、支气管炎症反应,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表明,PM2.5颗粒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等多种机制导致呼吸系统损伤[2]。IFN-γ是由Th1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介导与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PM2.5颗粒暴露人群的血清中IFN-γ表达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3]。MDA是最常用的脂质过氧化指标之一。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史锁芳教授在运用中医理论治疗PM2.5所致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PM2.5的致病机制并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拟定“健脾化痰、解毒护肺方”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对此方干预PM2.5致肺损伤大鼠模型,探究中医药对PM2.5染毒大鼠肺组织损伤状态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为中医理论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治疗思路指导治疗雾霾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雄性大鼠25只,体质量200~250 g[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苏)2014-0001]。购买后在SPF级动物房、维持温度(15±2)℃、湿度(70±2)%环境中适应性饲养1周。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每组各5只。

1.2 仪器设备与试剂

ELX800全自动酶标仪(美国伯腾仪器有限公司提供);Th-150系列智能中流PM2.5环境采样器(武汉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FDU-1200真空冷冻干燥机(杭州嘉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Q-500B型超声波清洗机(上海跃进医用光学器械厂);LDZ5-2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北京京立离心机有限公司);γ-干扰素(IFN-γ)、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海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药物

健脾化痰、解毒护肺方(以下简称雾霾方)组成:炒白术10 g,炙甘草5 g,薏苡仁20 g,桃仁5 g,芦根20 g,冬瓜子15 g,陈皮6 g,瓜蒌皮10 g,皂角刺3 g,桑白皮10 g,苦杏仁10 g,黄芪12 g,桔梗5 g和法半夏10 g;购于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由实验人员煎取2倍人用剂量(1.41 g生药/mL)浓煎剂。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兰苏),购于江苏省中医院西药房,临用前由实验人员用双蒸水配制成浓度为7.5%大鼠用剂。

2 方法

2.1 PM2.5的收集与混悬液配制

PM2.5悬液:采样点设于南京市内居民商业街区较高建筑物顶层(16层建筑,约50米高),时间选择在雾霾天气易发生的下半年,具体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1月,期间用Th-150系列智能中流PM2.5环境采样器及聚丙烯滤膜连续采样,滤膜经超声洗脱处理后,收集PM2.5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后-20 ℃保存。根据大鼠的一般生理特性,假设大鼠的潮气量约为c=2.1 mL,呼吸频率约为p=102次/min,暴露人群雾霾天气下暴露时间t=8 h,对应大鼠模型暴露时间一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重度污染下空气中PM2.5颗粒含量为m=250 μg/m3。则每只大鼠每日吸入PM2.5颗粒质量计算公式为M=60 cptm/106(μg)≈26 μg,染毒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260 μg/mL的PM2.5混悬液。

2.2 动物模型建立

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于模型建立当日其经鼻腔滴入配置好的PM2.5颗粒混悬液(0.1 mL/只),1次/日,持续3周;空白组于模型建立当日起经鼻腔滴入0.9%氯化钠溶液(0.1 mL/只),1次/日,持续3周。实验周期内每日观察大鼠染毒后的饮食情况、精神状态及活动的变化。造模期间每周及给药结束后分别记录体质量,计算大鼠体质量增长百分率。

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实时大鼠体质量-染毒前大鼠体质量)/染毒前大鼠体质量×100%

2.3 给药方法

按照参考文献[4]的药物剂量换算方法,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及西药组给药量为10 mL/kg,每只约3 mL,高剂量组给药量为20 mL/kg,每只约6 mL。染毒结束次日,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中药高剂量组予6 mL浓煎剂灌胃,每日2次;中药低剂量组予3 mL浓煎剂灌胃,每日2次;西药组予7.5%的盐酸氨溴索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9天。

2.4 标本采集与处理

2.4.1 ELISA检测

于末次给药后24 h将各组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心脏取血于2 mL离心管中,室温静置1~2 h,离心后取上清并分装,存放于-20 ℃冰箱待用。1周内使用相应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标记,后用ELX800全自动酶标仪读取吸光值并计算结果。

2.4.2 病理学分析

脊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新鲜右肺,迅速转移至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用切片机将各组组织蜡块切成4 μm厚度切片,HE染色后予中性树胶封片,编号并妥善保存。在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共观察10个视野,按如下评分标准[5-8]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1)肺泡腔融合面积占比(a):无,记0分;0%20%,记3分。2)纤维细胞占比(b):b≤25%,记0分;25%75%,记3分。3)浆细胞浸润数目:无,记0分;少量,记1分;较多;记2分;显著,记3分。4)肺间质单核细胞数目:无,记0分;少量,记1分;较多;记2分;显著,记3分。5)肺泡壁水肿情况:无水肿,记0分;轻度水肿,记1分;中度水肿,记2分;广泛水肿,记3分。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各组大鼠均无死亡。染毒开始后,各组大鼠毛发光泽度未见明显区别,但空白组体型生长速度及活跃程度明显优于各染毒组,整个染毒过程中染毒大鼠均出现鼻尖干裂情况,个别大鼠伴随少量出血,可于3~4 d后自行消失。药物干预后,中药高、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呈恢复趋势,而模型组、西药组体质量增长率并无明显变化。见表1。

表1 不同阶段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比较

3.2 肺组织结构变化比较

如图1显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相对完整,肺泡分布均匀,总体可见轻度小血管扩张、肺间质有极少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极少量纤维细胞增生,肺泡壁断裂及肺泡腔融合不显(A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呈严重炎性改变,可见明显肺泡间隔增宽、肺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细胞增生(A2)。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结构较完整,可见局部肺泡壁断裂,伴有少量出血和渗出的现象,部分肺间质及支气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充血(A3、A5)。中药高剂量组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炎症反应,肺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A4)。肺组织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图1 各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结果(×200)

表2 各组大鼠模型肺组织评分比较分)

3.3 大鼠血清中IFN-γ、MDA表达水平比较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FN-γ、MDA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血清中IFN-γ、MDA含量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血清中IFN-γ、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MDA表达水平比较

4 讨论

PM2.5颗粒是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颗粒物,最主要来源是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烟草烟雾等,其特征是体积小、重量轻,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可直接进入肺泡并沉积,并可通过肺泡吸收入血引起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影响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害成分可随循环系统对人体多脏器产生损伤,对多种疾病发病率、住院率、病死率存在明显影响。PM2.5颗粒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肺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炎性改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间质淤血水肿、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肺纤维化肺组织形态学改变[9]。因此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以直接反映PM2.5颗粒对呼吸系统的病理影响,是探究中药对雾霾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的重要依据。

IFN-γ是由Th1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介导与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是创伤或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之一,能显著增加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MHCⅡ类抗原的表达,增强抗原递呈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使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增强,导致肺组织细胞损害[10]。此外,IFN-γ不仅可直接作用于肺组织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诱导同样能直接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TNF-α因子的表达[11],同时又诱导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IL-1、IL-6、IL-8等细胞因子,进而再度激活炎症效应细胞,扩大炎症反应[12]。大鼠体内IFN-γ因子的表达水平是反映PM2.5颗粒对肺组织损伤机制的重要指标。

MDA是脂质过氧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可作为氧化应激的标志,由活性氧降解多不饱和脂肪酸而生成[13]。在肺损伤发展过程中,氧自由基的释放可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破坏细胞的膜性结构,增加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促进肺水肿的发生[14]。检测药物干预前后PM2.5大鼠模型体内MDA水平,对探究雾霾方对PM2.5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显著,血清中IFN-γ、MDA水平显著升高,这表明PM2.5所致大鼠肺损伤过程中可释放大量氧自由基,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同时刺激TH1细胞分泌IFN-γ,进一步“级联放大”炎症信号,导致肺组织细胞损害,同时说明PM2.5混悬液鼻腔滴注法可成功建立PM2.5所致肺损伤模型。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肺组织评分、IFN-γ水平、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说明雾霾方可以通过降低IFN-γ的表达而抑制染毒大鼠体内的炎症反应;同时可以初步推断,本方可以通过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减轻PM2.5颗粒对肺组织的损伤作用。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的IFN-γ、MDA的水平较模型组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剂量的中药治疗组对PM2.5所致大鼠肺损伤均有一定影响,但具体的量-效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中医学认为,PM2.5为代表的雾霾污染属于“浊毒”范畴,是外邪的侵袭,能够损伤人体肺卫功能,在体内产生病理产物,进一步对其他脏腑产生影响[15]。《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采用中医药预防性治疗PM2.5接触患者,将有益于提高该部分群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加强机体排毒解毒功能。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教授经长期临床实践,认为雾霾(PM2.5)作为“浊毒”侵害人体,可在体内进一步形成痰湿、瘀毒;易感人群辨证属肺脾气虚。在动物实验中,以中医理论剖析“雾霾大鼠模型”实为“痰湿碍脾、浊毒伤肺”之证,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因而模型大鼠可见明显的生长减缓,与中医理论相符。因此,拟“健脾化痰、解毒护肺方”,意在用健脾润肺法扶土生金以固本,兼顾化痰祛湿解毒而治标,可恢复脾脏运化、肺之宣肃。方中桑白皮清泻肺热,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薏苡仁、冬瓜子、法半夏除湿化痰,桔梗、苦杏仁理肺祛痰止咳,芦根、瓜蒌皮润肺利咽,桃仁、陈皮、皂角刺理气活血、祛瘀解毒,炙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可收扶助正气、祛除浊毒之功,为中医药防治PM2.5诱发症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猜你喜欢
染毒肺泡低剂量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泡灌洗液G和GM试验对早期诊断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大生产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硒对邻苯二甲酸酯亚慢性暴露雄性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染毒的脐带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