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2020-09-26 12:12崔小燕田丰
求知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崔小燕 田丰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仅为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引起重视。这就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模式。在当前背景下,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含义、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18-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均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一教育模式需要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高效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累学习经验,形成独特的思维逻辑及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展开分析,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与应遵循的原则

1.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過掌握科学的技能、方法及思维,形成科学的观点。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该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育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当前背景下,这一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受到各学科教师的广泛青睐。

2.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自主性原则。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从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足够的热情。第二,团队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三,活动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理解的过程。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1.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课堂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即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绝对主导者,在该模式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感受,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主动权,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这样一来,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有利于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学习平台,拉近师生距离,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让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学习情况[2]。

2.培养学生善思好学的习惯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学科的技巧就是强化记忆[3]。实际上,不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善于思考都是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有更多主动探究与思考的机会,且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善思好学。

3.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当前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每个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得到锻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探究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点,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才会主动进行探究。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往往习惯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整个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因此很难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使其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探究能力[4]。以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为例,教学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何文中父母对同一幅画的点评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因此,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而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其发现其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再如,为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强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很多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应用过探究性学习模式,但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引导方法不当有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效率不高,甚至使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此外,教师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时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也要认识到,教师自身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也是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存在学生不配合或者教师自问自答的情况,导致探究性学习活动很难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教师应做好一切准备,在上课前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尽可能提出具体的问题,尽量不问学生文章中大概内容、写作背景等简单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回答难度较低,且不具探究意义。教师可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思考。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可自问自答,应在给学生提出问题后,为学生预留思考与探究的时间。然后,请各个小组代表发言,并对学生发言进行补充,如此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的目标。

3.选择富含趣味性的探究主题

要想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教师要科学地选择富有趣味性的探究主题。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探究欲望较强,教师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探究主题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5]。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结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做游戏的特点选择探究主题,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以学习《翠鸟》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先为学生播放一小段翠鸟在空中飞舞的视频,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视频中的鸟是哪一种鸟。学生无法说出名字也没关系,笔者告知学生视频中的鸟名为翠鸟,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如体形、颜色、爪子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这篇文章在描写翠鸟时用了何种方法?”整个教学中前期工作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之后通过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来给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4.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与思考

小学阶段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6]。教师应在教学中从更深层面挖掘语文知识,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并与他人讨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拓展思考深度,逐步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以《特殊的葬礼》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本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大致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葬礼这个词表达了悲伤的心情,那么‘葬礼给人们什么样的警示呢?”笔者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交流,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 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尝试更多新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发展道路中的重要尝试,需要广大教师引起高度重视,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參考文献]

褚昭楠.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50.

刘永.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98.

苏小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02):287-289.

万普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1):225.

蒙允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语文课内外,2019(14):71.

王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3):35.

作者简介:崔小燕(1983.7—),女,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田丰(1983.1—),男,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