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通督调神治疗干燥综合征累及神经系统临床报道

2020-12-27 10:57张璨曹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8期
关键词:夹脊督脉针刺

张璨,曹奕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8岁,自2010年起,偶发头晕乏力,未予重视,近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伴嗜睡,行走不稳。2018年8月1日,患者为求明确诊治,就诊于外院门诊,查体:神情,精神差,形体瘦弱,言语流利,对答切题,体温正常,口干,眼干,脱发;心率65 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未见明显异常,指鼻试验及轮替动作正常完成,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双侧肢体针刺觉及振动觉对称存在,双下肢巴氏征及戈登征未引出。Schirmer 试验示:泪液减少,角膜炎特征。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甲状腺功能五项正常,25-羟基维生素D 水平为19.345ng/mL,腮腺造影(+),ANA1:320(+),抗SSA(+),唇粘膜淋巴细胞>1分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外院明确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治疗上西医予以:1.润舒滴眼液 点眼 t.i.d ;2.碳酸钙D3 咀嚼片 1.04g 1片 q.d.口服;3.善存佳维片 1.33g q.d.口服;4.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0.1g q.n. 口服;5.环孢素胶囊75mg b.i.d.口服。

经一年系统治疗,患者病情有所好转。2019年6月19日,为寻求中医中药进一步诊治,患者来我科门诊就诊。就诊时患者头昏乏力,严重时行走困难,平素胃脘饱胀,纳谷不香,嗜睡多梦,口干不喜饮,小便正常,大便干燥,舌尖红苔白,脉细。经中医辨证,患者脾胃不运,水谷不化,则见胃脘饱胀,纳谷不香;脾失健运,水液化生及转输障碍,水液停聚而生痰,痰引肝风,上扰清空,故头昏、行走不稳;痰湿困脾,故嗜睡多梦;津不上承而体内又痰湿聚集,故口干不喜饮;津亏肠燥,故大便干燥;舌脉均为脾虚痰湿之象。治以健脾祛湿,化痰止眩为法。方用:炒白术15g,法半夏5g,天麻10g,白芷10g,全当归10g,川芎4g,桑寄生10g,山萸肉15g,淮山药15g,大茯苓25g,益智仁10g,广陈皮10g,豆蔻仁10g,薏苡仁10g,绿梅花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生甘草6g,7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同时予以针灸治疗,通督调神为大法,针刺百会、大椎、风池、夹脊穴、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悬钟,并予以艾盒灸背后督脉。2019年6月27日二诊,患者自诉药后症状改善,未再出现头昏及行走不稳,仍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燥,乳房胀痛,舌尖红苔白,脉细。治疗上前方去益智仁,加浙贝母10g,荔枝核10g,瓜蒌皮15g,10 剂,针灸同前。2019年7月15日三诊,头昏及行走不稳未作,仍口干口苦,纳食二便如常,双膝胀痛,舌红苔白,脉细。治疗上前方去浙贝母,荔枝核,加狗脊10g,川牛膝10g,10 剂,针灸同前。予以治疗5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

2 讨论

2.1 西医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外分泌腺淋巴细胞浸润和B 细胞的高反应性为特征,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治疗极为棘手。而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为8% ~ 62.50%,可发生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任意阶段,目前尚缺乏统一诊断标准。[1]目前西医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当临床表现严重时,予以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均尚未有明确临床试验的证据支持,疗效尚不确切,有待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

2.2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

笔者查阅中医相关文献,发现没有针对性记载,根据该病主要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燥证”“燥痹”等范畴,病机一为外感燥邪,一为素体阴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伤,日久阴阳俱虚,与燥、瘀、毒等交结为患[2]。

中医治疗该病,多使用中药。研究证明中药可有效缓解该病患者口干、眼干的症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3]。治疗多从脏腑论治、气血津液论治、三焦论治等,一般疗效较好,中医将会在该病上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优势。

2.3 中医通督调神之法治疗该病的优势

2.3.1 通督调神之法的理论基础

我院张道宗教授,中医造诣深厚,从医几十年来,执着于传岐黄之道育人,施银针艾火治病,临床上擅于针药并用,更是对督脉理会深刻,匠心独具,提出了“通督调神”学术思想。

阳气者,生命之火、动力之源,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十四经之首,上通元神之府,下络先天之本,与任脉阴阳相贯,与五脏经脉相关,是唯一一条既属于脑又络于脑、既属于肾又络于肾之脉,既与多条经脉相交会,又与多个脏腑相联系的经脉,这就构成了它对神经、消化、泌尿、生殖等多系统都有治疗作用。《灵枢·营气》曰:“足厥阴……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起于下级之俞,交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从督脉的循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督脉与脑有着深部、浅表的联系,又与诸经在头部并行或交会,因此头部诸疾与精神系统的病症均可取督脉穴。以上,故张道宗教授提出“通督调神”之说。

张道宗教授在疾病治疗中重用督脉,通督调神,和调阴阳。其认为督脉起于胞中,沿脊中而行,贯穿脊柱,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为病常可引起脑病。通督调神之法治疗脑部病变,即是通过针刺督脉组穴,以疏通督脉、调整元神。督脉属奇经八脉,总司诸阳,合足太阳络肾入脑,分支贯心,虽无直接脏腑联系,但通过膀胱经与五脏六腑的气血功能密切相关;而“调神”,《灵枢·本神》认为:“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杨上善提出“欲为针者,先须治神”。通过“通督”与“调神”,可疏通督脉及其相联的经络,使气畅血行,元神得调,神机得转,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针灸大成》提出百会治“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无心力。”从现代医学上看,上述症状属于神经系统疾患,皆可在干燥综合征累及神经系统时出现,均为脑部病变。而首取督脉已成经络防治脑病的共识,疏通督脉是促进脑髓修复的重要途径。通督调神之法治疗该病可直达病所,也可同时调理诸脏腑。

现代研究证实,督脉位于人体中轴线上,可通过双侧神经调节,促进脑功能的代偿和重组功能。多项研究表明针刺督脉穴位可提高人体血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清除有害自由基,降低过氧化脂质。针刺督脉百会穴,可以改善VD 大鼠自由基代谢,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对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3.2 通督调神之法常用取穴

通督调神针刺法取穴常为:百会、风府、哑门、大椎、夹脊、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而其中夹脊穴不属督脉穴位,张老认为华佗夹脊穴属督脉的经外奇穴,可沟通膀胱经与督脉之气血,针刺夹脊各穴可促进该处肌肉运动,改善脊柱功能,故针刺夹脊穴也是通督之法的体现。诸穴合用,可通督脉,醒脑神,实为治疗神经系统疾患之良方。

2.4 结语

就目前来我处就诊的患者来说,采用通督调神之法治疗该病,不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可有效的防止复发。针灸的生命力,在于能解决临床许多疑难病证问题,对于现在吾等中医从业者,应对针灸这门实用性科学潜心研习,悉心维护,竭力传承,发力创新,让这门古老的医学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为临床所用,为病人所用!

猜你喜欢
夹脊督脉针刺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最方便的健身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