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解析中医时辰导引及其应用

2021-01-04 09:23邹玲代金刚
中医药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子午流时辰习练

邹玲,代金刚

(1.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基础研究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00)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率近年呈现上升走势,调查人口中慢性病患病情况,例如高血压患病率10年间上升速度约为3~4倍[1]。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巨大,因而在人群中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多种形式的养生方法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导引养生法受到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逐步发展起来并受到广泛的关注,说明了其确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在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把导引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而不仅仅应用于预防疾病,从经络、气血等方面来看,拥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晋代李颐阐释了导引的目的是为令机体气行协调,筋脉通畅柔和,导气即是通过屈伸肢体使气血流注于活动部位,概括性地阐述了导引法的基本作用原理[2]。导引能调节人体局部气血分布情况,进而调整全身阴阳、气血的分配,从而起到保养正气,预防内外邪气相扰产生疾病。

而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在不恰当的时间进行锻炼可能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例如《素问》中强调人体阳气应时变化,到了晚上阳气虚少、毛窍闭塞,不宜动扰筋骨,否则容易损伤形体。在传统针灸医学中也有利用人体阴阳盛衰随一日时辰变化而发展出子午流注针法,认为人体内的气血游行存在时间规律[3],故应时推导经气输注以言补泻有助于更好的实践。导引法根植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结合生理、病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探析导引法和中医时间理论结合的应用,将更好地在现代疾病治疗方法中引入中医治疗疾病的理念以及传统疗法新应用的普及。

1 中医时间医学启示

中医经典《灵枢》认为疾病在一天之内的症状从早晨、白天、傍晚、入夜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一天中四个时间节点的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其中可以将早晨对应春天,中午对应夏天,傍晚对应秋天,夜半对应冬天,人体的阳气变化与此相适应,部分疾病也随之加重或缓解。正如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一天之中亦可根据阴阳变化而进一步划分四时[4]。《灵枢》中还基于此描述了针灸治疗应时理论,其卫气行篇有曰:“谨候其时,病可与期”,明确说明了对应的时辰内进行针灸治疗可以促进疾病恢复。后世发展为子午流注针法,其将气血在身体里的运行比作水流,以十二时辰为主线,在人体十二经络中循环流注[5]。《伤寒论》中所提“六经病欲解时”理论也同样论证了时间通过影响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变化而影响疾病。

导引法的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经络学说,前已说明了经络与一日十二时辰的气血配属关系,以及各个经脉的阴阳消长盛衰,那么结合导引养生治疗方法的时辰养生锻炼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更好的效用。《养生导引法·通玄集周天法》中关于十二时辰导引养生有这样的描述:“阳生子时,阴生午时,静室披衣,握固,端坐盘膝”,子时(23—1时)人体阳气开始上升,午时(11—13时)阳气开始下降,提示在相应的时间段内练习导引法可以补益阴阳真气[6]。

2 中医基础理论与时辰导引

2.1 相应经络

经络理论是导引法的核心,经脉流行经过的地方也是经络治疗的主要病位。以导引练习中的手型“八字掌”为例,使大指、食指伸直,打开虎口如八字,余指弯曲,此掌式可伸展牵拉肺与大肠经,这与上述两经的循行密切相关。明代导引著作《保生密要》中即记录了多种疾病应用经络理论防止疾病的导引养生方法,例如“头痛导利用手法,百会掏六十四度,擦亦如数,兼运后功”[7]中提到的“擦涌泉、掏肩井、环跳穴”等说明了导引法与经络理论的密切联系。而在不同的时辰,经络的盛衰情况不同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及治疗,如伤寒阳明病日脯潮热是因阳明经气旺于申时(15—17时),因胃肠燥热内结,故在此时热势加重[8]。因而习练者在通过自主锻炼来激发全身经络、阴阳、气血平衡的基础上,在经气旺盛时习练或可促进经络气血流行而提高效果。

2.2 相应脏腑

脏腑的时辰对应与经脉的流注顺序有关,十二经脉各自对应十二时辰[9]。慢性胆囊炎等胆囊疾病多在子时(23—1时)发作或加重,此时人体气血由三焦经而来,入于胆经,接下来流注到肝经,气血与疾病邪气交争,故而发病;五更泻发于黎明卯时(5—7时),此为大肠经主时,且为阳始生之时,若平素脾肾阳虚,则阴气盛而阳气生成不足,无力温煦肠道,故为泄泻[10]。

因而导引法从脏腑论治疾病同样需要对应时辰,明确各脏腑阴阳、气血盛衰情况。中医理论认为脏腑之气反应于十二经脉循行所过的体表部位:心肺邪气在两肘,肾的邪气留于两胯,肝的邪气在两腋等,而导引练习时旋转、屈伸手臂,可以刺激肘部,从而起到畅通心肺经络的目的,而下肢运动则刺激足三阴、三阳经,起到调理脾胃、固肾健腰等作用[11]。从脏腑气血应时盛衰知道如何顺应正气生长收藏,能帮助正确提高机体各脏腑功能。

2.3 子午流注补泻法

针灸“子午流注”理论中常用的两种为纳子法和纳甲法[12],其都以十二时辰中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理论为支撑。其中纳甲法主要选配五腧穴治疗疾病,纳子法则配用子母补泻原则治疗疾病。而《针灸大成》中认为子时阳气始生,午时阴气始生的子午法概念论述从阴阳方面进行补泻[13]。因而导引在利用子午流注补泻进行习练指导可以从经络腧穴、子母补泻原则、阴阳关系几方面来考虑。导引与此理论联合体现在和“按跷”并提的传统临床应用,即在习练导引功法的同时,习练者自行按摩体表相应部位或腧穴。而经脉因时辰不同有盛时和非盛时,经脉盛时行导引按跷法,则能够根据补泻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2.4 经典导引法习练时辰

传统导引法中陈希夷的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是发展比较完善、现代临床应用较广的时间医学理论导引法,其根据中国历法所分二十四节气及天人相应思想,应用不同的导引术式,且绝大部分习练时间在“子、丑、寅”时进行。此外十二段锦歌诀中提到“子后午前行”[14],即是对导引功法习练时间要求的体现。从以上两种习练时间要求可以看出,导引法练习主要是在子时之后、午时之前进行的。这个时间段的选择原因主要与时辰阴阳变化有关,《周易参同契·春夏据内体章第五》中指出:“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如果冬至为子,巳午为夏至,四季阴阳变化类比一天中从子时到巳时,则辰巳时为阳动时,午至戌亥为阴静时,一天中从子时后到午时前人体内阳气长阴气消。

3 现代研究

有不少研究者将子午流注理论或现代的时间医学理论运用于抑郁症、糖尿病、脑卒中、鼻炎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祖建[15]等人的临床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多在气血运行至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等四经所主之时而发病,此时人体气血流行于诸脏腑,脑部处于相对空虚状态,此时若有卒中诱因,便易发病,故以上四经所主之时卒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疾病的发生与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有关,而十二时辰阴阳、气血的变化对疾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利用导引防治疾病需要对应时辰阴阳、气血变化制定合理的方案。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实验证明,白细胞计数下午高于上午,冬天高于夏天,若不了解这一规律,忽略其正常差值,易影响判断[16]。兰彩莲[17]通过采集不同时辰艾灸足三里的红外辐射轨迹显现结果,发现艾灸30 min后,辰时胃经平均温、最低温和最高温与艾灸前的差值明显高于非辰时。这反映了在辰时胃经的腧穴敏感性较强,经过艾灸激发后可快速传导刺激效应。张文凯[18]对比普通艾灸组和子午流注艾灸组发现,艾灸联合子午流注能明显促进大鼠背部创面愈合。

4 临床应用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时间的强调不仅仅体现于针灸“子午流注”理论方面,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发挥作用。因而,时辰导引不仅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一种预防养生手段,还可以在临床相应的疾病治疗中应用。在产后康复方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必需解决的常见问题。一项产后康复的临床研究利用中医时间医学方法,选择大肠经旺盛时进行腹式呼吸等训练,选择心经旺时进行调神通畅气机,通过形成排便习惯以及锻炼盆底肌解决产后便秘问题[19]。结合中医导引八段锦运动处方[20],将时辰导引法开具处方给临床相关慢性疾病以及康复性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帮助普及中医传统疗法,同时确保疗效。

其相关的应用前景,例如在糖尿病的治疗及预防并发症方面,选择导引法为八段锦相关术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及“左右开弓似射雕”等术式上可以看出,其动作目的在于牵伸肺、三焦经等的经气,沟通人体上下阴阳、气血,补虚泻热[21]。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从时辰养生方面确定在一天中的哪些时辰习练上述术式可以促进经气的补泻效果。《素问》的阴阳别论篇认为两阳结聚,是消渴的病因,邪气郁结于胃、大肠经,使胃肠俱热而耗伤津液,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要求,确定治则、治法并进行导引时辰处方:肺、胃、大肠、肾四脏经脉分别对应时辰为3—5时、5—7时、7—9时、17—19时,实证者习练时辰则避开上述经气旺盛之时,虚证结合子母补泻及经脉旺盛之时而进行习练。

5 讨论

导引法的“引气令和”理念与针灸能导引阴阳之气相同。因而,导引习练也能通过践行针灸治疗的经络、藏象等理论基础实现相应类型疾病治疗的目的。利用中医理论指导时辰导引,进而掌握阴阳、气血盛衰变化角度,去顺应自然对人体施加的影响而调整治疗方案,才能利用时辰导引法更好地辅助治疗现代常见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性疾病等。

另外,导引作为一种中医的传统疗法,注重调神与调形的结合,这是区别于简单的运动训练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最大区别。因此在临床慢病防治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结合现代时间医学理论,以及古代文献中对导引习练时间的规定,制定出各种慢性疾病的导引术式,需要临床处方者熟练掌握,然后教授于患者。导引法对于患者而言相对简便易行,但在临床处方过程中,做好使中医相关理论的简单阐释,才能做到更好的中医理念的社会普及同时帮助临床患者早日痊愈。

猜你喜欢
子午流时辰习练
孔门十二时辰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长安十二时辰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热扎依:人生犹如『十二时辰』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