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微穿孔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研究进展

2021-01-07 01:17李艳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牙周膜牙槽骨牙根

李艳华

(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 口腔科,广西 南宁 530003)

0 引言

现如今,口腔正畸技术能治疗较多的错牙合畸形,临床医师不但需开展合理的正畸治疗,还需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患者的错牙合问题[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为改善牙颌面的功能与美观度,较多成年人患者正畸治疗。以往的正畸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可达1.5~2.0年,甚至更久,其会增加牙根外吸收、龋齿、牙周疾病的风险,导致遵医行为减低[2-3]。为此,临床较多学者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方面做了较多研究,从而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提升治疗效果。目前,加速牙移动的方式包含五类,即药物治疗、高效矫治器、物理治疗、外科治疗及基因治疗。其中外科治疗干预治疗效率较高,受到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牙槽骨微穿孔术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4]。鉴于此,本文就牙槽骨微穿孔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相关研究进行整合,综述如下。

1 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基础

正畸力直接实施于牙齿,其经牙周膜向牙根周围牙槽骨传导,在力学作用下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细胞因子释放、血管反应与神经传递、相关细胞增殖与分化等,从而导致牙齿移位。

1.1 牙周膜反应。有相关研究显示,正畸力直接作用于效应细胞,牙周膜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基于正畸力,通过多种生物力学作用调节各通路信号,引发细胞增殖、分化作用,改变牙周组织代谢,引发牙槽骨重建[5]。与此同时,正畸力会导致牙周膜压力侧循环障碍,改变细胞反应进程,极易引发牙周膜损伤,进而造成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也有学者研究显示[6],骨吸收与形成过程均会刺激炎性因子分泌。

1.2 牙槽骨反应。一般状况下,在牙齿矫正过程中牙根周围组织由于正畸力的作用,会导致牙槽骨重建,其属于应力顺应性平衡[7]。在上述过程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均具有积极意义,也有部分激素、细胞因子在该过程中具有调节效果。牙齿移动速度主要由破骨细胞的活性及表达水平而决定,而其是由于成骨细胞及其分泌因子调节。成骨细胞可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进行激活及募集,通过前泪腺素、分泌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等,调节破骨细胞、免疫系统功能[8]。在多因子的相互作用下,诱导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化,导致牙槽骨吸收,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牙槽骨微穿孔术的含义与发展

牙槽骨微穿孔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外科治疗措施,其是一种辅助的牙槽突手术,该治疗措施能在最小手术干预下促进牙齿移动,无需开展翻瓣,有效降低对硬组织和软组织的完整性与结构的干扰。且该治疗措施会增加炎性反应表达,促使牙齿移动[9]。有学者于19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了骨皮质切开术,并证实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度[10]。随后较多学者对该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骨块移动理论”,因牙齿移动过程中主要阻力源自于牙槽骨的皮质骨板,为此对其进行连续性破坏,可促使其在短时间完成正畸治疗。21世纪初期,临床将皮质切开术、骨移植有效结合,称之为加速成骨正畸。且Wilcko医生否定了骨块移动理论,其提出骨皮质切开加速牙移动的理论基础与局部加速现象相关。有学者提出微创骨皮质切开术,是一种皮质疏松术。而后有学者对其进行改良,使用超声骨刀,骨刀的精确、选择性切割有利于骨愈合,不易引起骨坏死,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但骨皮质切开术极易引发肿胀、疼痛及血肿等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较低。为此,21世纪10年代有学者提出牙槽骨微穿孔术,该方式无需软组织翻瓣,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势[11]。

3 牙槽骨微穿孔术的临床进展

3.1 牙齿移动。赵云鹤等[12]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采取牙槽骨微穿孔术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将大鼠分为单纯正畸加力组与牙槽骨微穿孔术+正畸加力组,结果显示,牙槽骨微穿孔术+正畸加力组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为(420.82±175.58)mm较单纯正畸加力组(224.87±85.64)mm高。刘志锋等[13]研究发现,对成人正畸牙开展牙槽骨微穿孔术,其可有效提升牙移动距离,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且不会郑家患者的牙根吸收量。局部牙槽骨微穿孔术是一种正畸治疗辅助方式,在临床上受到重视,特别是成人患者。该方式在移动的牙齿周围选择性地进行少量较浅的骨穿孔,刺激组织反应、暂时性的骨量减少,促进正畸牙齿移动。但也有国外学者提出[14]牙槽骨微穿孔术不能提升正畸牙齿的移动速率,没有缩短正畸周期,该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并不能在正畸过程中增加牙移动速度。随着牙槽骨微穿孔术促进正畸牙移动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但大多数研究显示其能促进正畸牙移动。

3.2 牙根吸收。牙根吸收是正畸过程中较多见的不良反应,其是因正畸诱导的炎性反应而致,大部分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牙根吸收。炎性牙根吸收的程度往往与牙齿易感性、个体易感性、治疗相关措施具有相关性。且其还与正畸力程度有一定关联性,正畸力过大会引发牙周纤维玻璃化、牙周膜缺血坏死,进而导致牙根吸收,因此,牙根吸收通常发生于牙周膜受压最严重的区域。付腾飞等人[15]研究显示,微骨穿孔是正畸中创伤最小外科治疗措施,其能有效促使牙齿移动,重复应用仍可达到加速牙移动的效果,且不伴有牙根吸收。但也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正畸牙牙根吸是一种炎性反应,炎性介质高表达会造成牙根吸收。牙槽骨微穿孔术术后患者机体炎症标志物水平提升,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增加,加大牙根吸收的风险。

3.3 患者满意度。牙槽骨微穿孔术术中会引发轻中度疼痛,但大部分患者均于术后7d自行消失。也有研究显示,牙槽骨微穿孔术术后1个月患者仍存在疼痛症状,2~3个月后缓解,其主要与说话、咀嚼因素有关,并不会影响患者一般活动,大多数行牙齿矫正者对该措施的接受度较高,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正畸牙移动的速度与施以正畸力后牙周骨改建的情况息息相关,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是骨改建的直接作用因子,正畸力作用造成生物活性因子大量释放、牙周循环障碍为骨改建的协同作用因素。现如今,加速正畸牙移动的措施较多,临床研究人员也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多种加速原理,但均可归纳为细胞分子水平,主要通过改变牙周缓解,促进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生成,从而影响炎症反应进程,促使骨改建,缩短治疗周期。牙槽骨微穿孔术是正畸中创伤最小外科治疗方式,其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该手术、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建议临床上考虑使用该手术来加速正畸牙移动。但针对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需日后临床进一步进行探讨,从而明确牙槽骨微穿孔术对促进正畸牙移动的效果。

猜你喜欢
牙周膜牙槽骨牙根
LINC00963靶向miR-525-5p调控LPS诱导的牙周膜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分析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维生素C对牙周膜干细胞中HDAC1和HDAC6表达的影响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钢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