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60例临床效果

2021-01-09 07:42甘经岳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股骨置换术医务人员

甘经岳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重症膝关节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了上升趋势。重症膝关节疾病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就重症膝关节疾病治疗情况而言,传统的常规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相对有限。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为代表的新型治疗方式开始替代传统治疗手段[2]。本研究旨在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手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研究样本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名膝关节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人数32例,女性患者人数28例,患者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4.9)岁。

2 方法:本研究采用以回顾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资料,治疗方法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内容:(1)手术方法。手术期间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患者手术体位为仰卧体位。手术期间气囊止血带应用于大腿上端,手术医师在患者膝关节正中位置坐纵向切口,后在患者髌骨旁股内侧肌下缘做纵向切口,沿着髌骨内侧部位进行入路操作。手术治疗实施期间,医护人员仔细检查患者膝关节腔内的实际情况,完成滑膜、髌上囊、髌下脂肪垫与内外侧半月板的清理。后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接触外侧、内侧痉挛的软组织及后侧关节囊。接触关节囊以后,手术医师利用骨凿清除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骨赘,以暴露股骨远端内外解剖边界及与之相关的胫骨平台。手术期间使用的钻头为直径8mm的髓腔钻头,钻入位置为后交叉韧带附着点前5-10mm处的股骨髁间沟中线,在插入髓内杆以后,手术医师需要借助股骨定位器完成定位,股骨定位器安装完成以后开展试模调试,并在保持周围软组织平衡的基础上,稳定髌骨轨迹,后再修正髌骨关节面的基础上,进行去神经化处理。在完成术区止血操作以后,手术医师利用脉冲枪完成创面冲洗,并确定创面干燥的情况下,利用骨水泥安装假体。在完成关节稳定性检查以后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2)术后处理方法。利用专用的静脉泵、弹力袜及预防深静脉栓塞等材料开展术后处理。低分子量肝素钠等药物被应用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在手术治疗完成以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血常规诊断结果、血沉检验结果及C-反应蛋白化验结果,开展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并在术后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在手术结束后第1天,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开展足泵锻炼及患肢肌肉锻炼,在手术治疗3天后开展床上伸屈膝功能锻炼与床边伸屈膝锻炼。手术治疗5天后,医务人员利用扶助行器和拐杖等工具指导患者下地练习行走。

3 观察指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4 评价标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标准为患者HSS膝关节评分在85分以上(含85分)。有效标准为患者膝关节评分在60-84分之间,无效标准为患者膝关节评分在60分以下。

6 结果

6.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根据术后随访结果,显效患者人数为35人,有效患者人数为25人,无效人数为0人。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6.2 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与疼痛评分:患者治疗前的膝关节评分为(37.6±4.2)分;膝关节活动度为(66.6±4.5)°;疼痛评分为(45.3±5.5)分;治疗后的膝关节评分为(86.7±15.2)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7.2±4.0)°;疼痛评分为(13.2±5.4)分。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3 并发症情况:术后1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1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3.3%。

讨 论

老年人是重症膝关节疾病的高发群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此种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3]。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研究者已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阶段次此种手术方式已经开始在膝关节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应用[4]。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3%,这一结果验证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重症膝关节疾病治疗领域的临床效果。就本研究而言,膝周围软组织平衡是术后关节稳定性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骨赘切除不全及韧带不平衡等问题会导致术后膝关节僵硬症状的出现[5]。出于保证治疗效果的需要,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实施期间需要遵循膝关节屈伸位间隙对称原则。根据手术治疗的实际情况,在股骨与胫骨切开以后,膝关节可放置在伸直位,医务人员需要观察关节间隙是否对称或是否存在过窄、过宽的问题[6]。感染症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特点进行分析,感染症状与患者自身情况及手术器材等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在手术实施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一些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层流手术间开展手术,手术医师也需要在完善术前准备。在手术治疗完成以后,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做好引流工作,以避免血源性感染给患者预后的影响。在手术感染发生以后,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引流液、关节穿刺液及感染处的局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开展抗生素治疗。在患者未出现骨感染症状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可采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理措施,如打开患者关节以后无明显的脓性分泌物,医务人员可以对关节内部的坏死增生组织进行清理[7]。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以后,医务人员也需要对手术的适用群体进行明确。如存在屈肌障碍及膝关节僵直症状的患者不能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8]。过度肥胖及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慎用群体。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60名患者中只有1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这一结果表明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重症膝关节疾病治疗领域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此种手术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猜你喜欢
股骨置换术医务人员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