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初心和使命的四重内核

2021-01-12 21:43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初心马克思主义

蒋 超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不忘初心才能赢得初心,勿忘使命才能践行使命。今年是建党百年,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国家谋富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以后又继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展示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领导,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的崛起。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和壮举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在共产党百年的正确领导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全面推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秉承以改革促发展的战略布局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为世界谋和平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谋求中华民族的幸福和国家的富强。人强才能国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得到了满足国家才能安定繁荣。中国共产党以百年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协调处理好家国关系才能不忘初心,才能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深入发展,提出了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发展观,继续推进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振兴,以振兴促富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通过革命与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在这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始终强调要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的位置,防止阶级斗争的过度蔓延。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改革发展道路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

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发展道路的第一个转折点。毛泽东同志作为“三大改造”的总设计师,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三大改造”的宏伟目标,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变革,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把社会主义私有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此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改革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三大改造”中,毛泽东同志采用积极、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革,既保留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活力,又通过改革实现了性质的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是坚持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持推进以改革促发展的发展战略,实现了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成功转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第二个转折点。邓小平同志提出全面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方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之后,中国的改革发展道路步入正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加明确。邓小平同志的“黑猫白猫”论深入系统地阐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他提出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只是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独有的经济制度。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夯实了基础。并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迎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党百年来的又一个转折点。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发展相结合,以改革促进发展。不过,新时代的改革发展秉承的是全面的改革和共享的发展,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已经不是要解决物质文化发展的需要,而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统筹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追求绿色GDP。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新中国成立百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初心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砥砺前行。

二、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心系群众,联系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中国实现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主要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和一切为了群众的革命路线和发展路线,成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壮举。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既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又要关注每一个群体的利益,实行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建设表现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新中国成立初始,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紧接着,中国共产党为了安定社会、稳定民心,加大力度镇压反革命,防止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新中国的反扑,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此外,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建立长久的和谐,从而下定决心抗美援朝,积极打击国际霸权主义对中国和平统一问题的干预,谋求正当的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真切地推动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发展,是不忘初心的现实体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以及“文革”时期,即使在此期间中国的发展是螺旋式的发展,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尤其是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具有重要的启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提供了国内外积极的因素。如今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进而谋求人民和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绝对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深入贯彻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方法论的灵活运用,使得中国共产党多次转危为安,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多次化险为夷。直至今天,中国共产党戒骄戒躁,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且,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开展党内廉洁自律建设、先进性建设以及纯洁性建设,永葆党的青春和活力;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为更好地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发展群众路线夯实了基础。

三、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为民族谋复兴之路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理想追求。”[1]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华民族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列强,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并且处境堪忧。虽然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但是它们都没有通过改革和实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是和党的宗旨和纲领相契合的。一方面,党的最高宗旨和最终理想是推翻剥削和压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具有彻底性和人民性的特征,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由崛起向富有,再到强大的目标而奋斗。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执政初心永远在践行。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落实到实践中,既要通过实践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也要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纠正民族复兴的理论,使理论和实践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初心论源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不懈奋斗历程、共产党执政规律”[2]。马克思通过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形式的探索,总结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发展逐渐向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转变,世界各国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逐渐深入,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精神交流、物质共同和信息交互变得越来越密切。基于此,以经济全球化和多媒体融合发展为发展契机,出现了地球村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方便和密集,历史的发展呈现世界历史的趋势。但是,列宁通过分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对帝国主义进行探索,创立了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根本特点是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解决国内的危机和实现资本的拓展,他们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破坏世界秩序的和谐。概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发展的执政思路就是要积极融入世界历史体系之中,顺势而为,实行全面的改革和全面的开放。并且,在处理好中外关系的同时要继续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营造世界和谐的发展秩序,贯彻和平和发展的世界主题。然而,针对当前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我党会继续推行“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坚决打击国外势力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形式干预中国内政问题,采用刚柔并济的改革发展道路促进民族的复兴。

四、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协调统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和不断斗争来实现。斗争思想并不是要破坏社会的安定繁荣以及国家的发展,相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不断地斗争,需要发挥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弘扬红色基因和红色血液,扫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障碍。可以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必然手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保障。马克思主义强调要破坏旧秩序的枷锁,迎来新秩序的辉煌,那么就必须通过必要的革命手段来打破根深蒂固的腐朽统治,以此来为新事物的产生创造条件。然而,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的发展总是蜿蜒和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新中国百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初心和使命的关键,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和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把党的建设看作是一项伟大、长远的工程,并且这个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经常开展整风运动,提高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轰炸,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和活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严厉惩处了贪官污吏,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夯实和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整顿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提高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从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文革”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自身建设当作伟大的工程,并以此来践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提出有一个理论逻辑的现实展开过程。”[3]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在这百年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初心和使命不断努力和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初心和使命需要坚持伟大事业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需要以中国的国情、人情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能盲目照搬和照抄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来说,西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和中国有本质的差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贯彻的是资本的发展逻辑,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谋求资本的积累和扩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自由和解放思想并不具有彻底性,相反,社会主义的中国坚持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推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真正实现全面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伟大梦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统揽‘四个伟大’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4]把握好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需要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伟大梦想不是想出来和等出来的,伟大梦想需要通过斗争、实干来创造。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秉承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初心和使命必须以伟大斗争为手段,发挥伟大工程的保障功能,明确伟大事业的主体内容,实现伟大梦想的最终目标。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5]中国共产党执政初心和使命具有严密的逻辑层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发展,彰显的是“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和“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秉承以改革促发展的战略布局,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协调统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辩证关系,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赢得民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必须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要走得好、走得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初心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永远的初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不忘初心”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