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21-01-12 21:43苏峰刘丽超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史党史中国共产党

苏峰 刘丽超

(昌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国际国内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局部地区出现动荡加剧趋势,影响世界和平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出现。在这种世界变局下、动荡格局中该如何静观世界大事,讲好中国故事?身处变局之中,应该有洞悉世界的眼光,有应对变局的灵敏嗅觉,这种能力可在历史中去寻找,尤其应该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寻求解决变局的方法,找到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发展利益的解决方案。作为高等院校,更应该将党史学习教育贯彻到每一名学生当中,使学生从中学习到中国共产党人在应对变局、面对困难时那份从容不迫、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使学生从中学习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大变局、拥有大格局的那份坚定自信、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使学生从中学习到中国共产党人那份为人民、为百姓的无私忘我精神。

一、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意蕴

(一)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初心”和“使命”的感召和引领下,使中华民族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一个政党而言,百年时间并不长,但难能可贵的是一个政党始终保持着这份初心使命和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2]因此,高校大学生十分有必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奋斗史与进步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局势越复杂,人心越思动,变局愈诡谲。该如何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以便做好中国事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和贡献中国力量显得十分重要。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要明确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需要守住历史底线、做好今天事情、明确未来方向,故而更应该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角,中国的未来,更应该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民族复兴养分,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握历史思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高校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务实之举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党史学习教育是学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高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要做到“党史姓党、党史为党、爱党护党”的学术规则和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2]如何让高校大学生“发扬红色传统”和“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系统有效的党史学习教育是关键,使大学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学习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高校应该发挥党史学习教育“资政育人”的政治属性和历史使命,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新时代加强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是当下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当代大学生应该明党史、知党史、学党史和用党史。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轨迹一致,应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共产党人奉献人民、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思维和历史逻辑。青年大学生要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中夯实为人民、为百姓作贡献的理想之基。大学生只有深思、熟读和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才能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道路上理想更坚定、信念更远大、脚步更稳健。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需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深挖其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指引方向、正本清源。针对当下一些人误读、曲解、戏说和碎片化解读党史国史的现象,需要从根本、从源头讲好党史,学好党史。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更加便捷,网络资源在满足大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又夹杂许多主观臆断和碎片化信息,对某些历史事实、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清,论据不足,为博眼球,引流量,毫不负责地编造、歪曲一些历史,这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了概念误导和信息截取失范等情况发生,由此造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因此,高校更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视角,摆事实,讲道理,列实例,从根本上讲清楚党史,说明白历史,引导青年知史爱党,学史敬党。

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要常学以思考过去,要常用以明辨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党史,就是学习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奉献的历史。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以史育人、以史育才的目的。

二、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导向

(一)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

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应以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应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和立场方向。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明确其根本属性和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4]379要保持鲜明的政治方向,在高校进行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党史学习教育十分必要。尤其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不惧生死,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报国之情,树立为党、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理想。

高校应明确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导向和现实意义。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了解党的历史,主动走进党的怀抱,时刻关心党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在日益变革的社会实践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领导人民作出的历史伟业,才能真正信服党、时刻感恩党。需知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在世界舞台中间有如此展示力与话语权,完成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满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努力与奋斗的方向。高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奋斗史,讲清楚中国人民走过的苦难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走向了民族富强的辉煌史。坚持党的领导,准确客观实事求是地讲好党史,宣传好党史。

(二)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前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学史和用史要以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为前提。要培养客观公正的学史态度和历史思维,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我们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的。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5]406将研究党史的方法用在学习党史中,也应做到全面科学,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随意曲解。当下,网络信息技术催生“快餐式”的阅读方式,这种短片式、碎片化阅读和学习,对党史学习是不适用的。学习党史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似懂非懂”,当下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抓住阅读人群这种“似懂非懂”的痛脚,借阅读盲区或认知模糊来歪曲和曲解历史。更有甚者,裹着当下娱乐至上的外衣,企图戏说和以娱乐化方式解读历史,这都是别有用心、都是历史虚无主义肆意生长的借口。

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学史为知史、明史,为知过去、明未来,为敬畏先辈、纪念先烈。因此,学习党史一定要划清与其他误读、曲解甚至丑化历史者的界限。读懂党史、学透党史一方面是为了解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的卓越贡献,以促进当代大学生也能牢记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成长成才;另一方面是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树立历史思维,同各种错误历史思潮作斗争,在批判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史、熟悉党史和运用党史,为正风肃纪、守正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三)将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和主要任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并将党史学习教育逐渐推广至各系院、各学科和各专业,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向时,应该将党史学习教育,尤其是红色基因融入到“课程思政”中,达到全员参与、全员学习的目的。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确自己的人生航向和使命追求,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未来是青年的,要“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6]。

新时代青年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更高、更足。要正确引导青年靠近党、走进党和了解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7]11高校承担着培养青年人才的重任,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等教学,以此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行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高尚情操。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历史也要讲清楚、说明白。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品行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面貌,要以党史学习教育来磨练青年人不怕吃苦、勇于尝试和敢于拼搏的人生态度,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和完善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系统完备和运行高效的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制度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切实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党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青年大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蕴养的关键阶段,要从党史学习中深刻领悟共产党人敢于吃苦、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动荡频繁,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对青年的认知与观感冲击较为严重。那么,如何使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最有效和必要的方式就是让广大青年学习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革命年代的时局动荡中、在民族危亡之秋,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的。通过学习党史,使广大青年坚定信心,以饱满昂扬的精神迎接人生挑战。

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需要高校建立一套系统完备和运行高效的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制度。党史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做到教育要到位、学习有收获。尤其要健全上下贯通、运行有序的三级学习制度。从党委常抓常学到二级学院常学常抓模式的转变,在对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更要做到常抓常学。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更不能有“歇歇脚”的想法。各级各单位要出台和完善本部门的党史学习制度,形成一套成体系、有特色和有成效的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制度。可以依托和借助党社团和学习小组的原有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和安排,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学习机制,这样既可以学到最新的党史知识,又可以进行研讨交流,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使大学生更容易成为坚毅果敢、创新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二)挖掘和依托现有红色教育资源,设立党史长廊和红色家谱的讲解者和记录者制度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开展各类党史学习小组和专班,尤其是依托地方和高校现有的红色资源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如今,许多高校都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和特色文化长廊,实践教学基地有专门板块讲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专栏。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和讲解平台,不仅要让学生在书本上学习党史,更要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辉煌,走向富强的历史。历史应该被铭记,尤其是伟大的党领导伟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更应该被铭记。高校可依托校史馆,建立党史专栏或者建立党史馆,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历史结合起来,学校发展的历史,也是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

红色基因需要传承,需要有传承者、弘扬者、讲解者和记录者,要整理好、记录好和宣传好党的百年历史。一是要记录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中国人民在近代遭受诸多苦难,在黑暗中摸索,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才有了举旗定向的领导者,遭受多少苦难就有多少辉煌,要记录好这段既苦难又辉煌的历史。二是要记录好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任务都在发生改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引,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所以,更应该记录好、讲解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要讲好在新时代该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学习党史、记录党史和讲解党史的目的所在。

(三)参观革命遗址开展党史现场教学,从而建构知识图谱和规范角色行为

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停留在原始课堂灌输和日常学习中,理论学习让学生有主观层面的认识,这种单纯认知停留时间短暂,并不能凸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成果,要想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进入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亲身感受和聆听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百年历史。尤其是到党史博物馆、革命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党史、悟党史,让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从感官的感性情感流露,到理性的高度认知,达到学有所获和学有所感的目的。

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需要巩固,要在青年大学生头脑中建构知识图谱和结构框架。通过党史讲解员、教师和导游等现场介绍,借助电子设备复原、重温红色文化,复现红色故事,使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年代的苦难,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尤其是通过现场教学,学生会自动将自身融入到当时的场景中,不自觉地涌现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先辈们的敬仰,能更好地担负建设伟大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更重要的是学习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谆谆誓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党为国尽忠,舍身忘死的人不计其数,他们应该被铭记,应该被尊重,应该被学习,这份初心和使命,坚守和执着应该被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牢记。

四、结语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常抓不懈的任务。大学生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明理”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明事讲理、明史寻理,道理和真理是思想的演进与升华,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寻求中国发展的科学真理。“增信”是大学生的成长目标。增强信念、坚定信仰,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增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和追求。“崇德”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崇德向善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处世信条,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也要有厚德载物,向上向善的人生品质。“力行”是大学生成才的实践指南。中国今天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代代干出来的,大学生不能坐而论道、夸夸其谈,要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主要在讲好思政课,学好党史篇,始于敬畏,终于认同。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尤其在建党百年之际,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学习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至死不渝坚持真理,始终如一发展真理的精神品质。做好学党史、悟党史和用党史的理论自觉。将党的百年历史,百年辉煌融入日常思政课教学和学习中,使大学生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大学生也要将党史学习作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将党史学习做到入脑、入心和入行,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养分和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掌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做到知史爱党,敬史爱国。征途漫漫,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广大青年大学生应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史、明史和用史,以昂扬姿态,自信勇气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学史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