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信息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解构与重塑

2021-01-14 21:17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话语政治思想

刘 珍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西安 710600)

碎片化是自媒体的典型特征之一,碎片化阅读和信息输入固化了大学生碎片化的思维习惯和交往方式,隐匿于信息背后的整体价值观在悄然无息中被消解,大学生通过传统媒体塑造的认同感被自媒体重塑。对此,高校需要明确信息碎片化的外在特征,全面分析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形势下的解构做出重塑,进而坚守主流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

一、理论溯源:信息碎片化的内在机理

当前,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大众生活节奏日趋加快,自媒体以其大众化、即时性、交互性等优势迅速获得了受众的依赖并占领了信息载体领域,催生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碎片化以其时代性特征推动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度演变。其一,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信息碎片化传播通常以自媒体为基本载体,凭借自媒体传播信息海量化和传播即时性的特性,各类庞杂的信息爆炸式地吸引受众的关注度,信息的排列布局随意且凌乱,难以形成主流体系。其二,信息传播主体的碎片化。基于自媒体大众化和低门槛的特点,其使用主体的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要素参差不齐,受众群体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模式呈多样化态势,以“90后”和“00后”为主力军的自媒体受众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碎片化”更加凸显。其三,信息传播时空的碎片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与空间的阻隔,促使信息呈现爆炸式传播的态势,模糊了时空概念,割裂了时间与空间,而自媒体以其即时性和交互性的优势将大众之间关系的演进从现实世界转移至网络空间,使得信息碎片化成为新时代不可逆转的固有形势。

二、逻辑理路: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

(一) 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改变

自媒体以其独有的后现代气质改变了话语生成、传播及演进的形态,并深刻影响着大众的阐释和理解方式。因此,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首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结构化背景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性和理性化的叙事结构被自媒体碎片化信息拼凑、无序的叙事方式代替,自媒体以其网状“互播”的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信息平台垂直有序的线性结构。基于信息成本和准入门槛的双低优势,自媒体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引导舆论形成话语权的效能,其信息碎片化传播方式分散了话语权力,冲击了话语的权威性。此外,具有相同主张和共同诉求的群体依托自媒体聚集于“圈子”,小众且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依托信息碎片化传播范式被广泛认可,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普遍性功能,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新环境和新界限。

(二) 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构

自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将时间和空间进行强势分割,助推了大众交往形式和思维方式的碎片化演进,而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属于特定时空的产物,严肃晦涩的特性使其不易被自媒体时代的受众接受并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大叙事传统和主流话语权被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拆解,历史叙事方式被片段信息的拼凑效应切割,结论的系统性分析与理解被短时记忆取代。同时,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以感性理解和浅层认知阻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性推演的论证方式,并以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的碎片化特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体对等性、内容丰富性和语言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 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塑

应对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带来的挑战与契机,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当务之急。所谓重塑,实则是要求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立足时代背景,客观审视自身所处的时代语境,打破传统结构框架和传播渠道的窠臼,顺应自媒体时代发展的整体趋势,推动话语体系得以重建。话语重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势所趋,而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塑需要恪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行动准绳,汲取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的优势实施话语转型,强化话语形式的丰富性,同时要明确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的弊端和短板,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分众”引导的基础上深度整合自媒体碎片化信息,汇拢虚拟“圈子”,聚合网络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时代性重塑。

三、困顿表征: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构

(一) 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流话语权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以一元话语传输结构为主,导致主客体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简单粗暴的话语方式时有发生,话语内容难以脱离枯燥、晦涩的属性局限,难以激发受教育者的注意力。而自媒体以其时代性优势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对话语权的垄断,为受教育者创造并提供了充分的话语空间。依托自媒体平台,话语蓝本、话语来源、话语平台的范畴和角度得以拓展和外延,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原有的信息先导权和支配权被逐渐削弱。与此同时,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以其高度的平等性和交互性,通过满足大学生“多元对话”的需求,使大学生话语的表达空间不断拓展。此外,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以文本开放性、传输间断性及不可预见性取代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决定性、连贯性和稳定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向性的话语支配权、自上而下的话语层级、被动接受的主次关系在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中,逐步被以尊重和对等为主要内核的双主体关系所取代。

(二) 割裂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

线性思维下的宏大历史叙事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说教式表达和刻板的语言难以避免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而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以便捷性和个性化的片段信息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浮躁的思维方式。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通常以主体内容为主,而“不完全语境下的理解”容易造成大学生对传播内容的断章取义,进而对其进行“裂变”式传播,这些信息的混淆视听导致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大大降低。在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线性叙事解构被改造成网状式和拼图式的结构,无限界的内容在随机性而自发性的二次加工下,以拼凑和无序的方式展现于大学生的眼前,削弱了大学生的专注能力,在赋予了大学生信息处理的自由性和无限性的同时,导致其原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发生退化,不利于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正确塑造和引领。

(三) 阻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论证方式

逻辑严密的论证和思维理性的推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合法性的基础支撑,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以海量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刺激着大学生的视觉感官,使之不经深层思考便简单粗暴地完成了信息的处理,加剧了思维惰性的产生。长期处于浅层次的信息处理维度会导致大学生思维积极性下降,导致大学生难以实施逻辑严密的论证和思维理性的推演,对信息的挖掘能力和对精神的连接能力急剧下滑。受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的影响,大学生在信息接收和传播的过程中,情绪表达的权重已远远超过主动思考,因而使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丧失了逻辑意义和理性深度,并从深层次的本质维度走向浅层次的表面维度,导致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缺乏对事物动态变化背后客观规律、作用机理、演进缘由等方面的深度洞察,进而陷入认知的浅层模式和思维的错觉循环,思想的困惑与心理的迷茫也随之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路径建构: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塑

(一) 在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础上,探寻平等对话机制

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以其低门槛、对等性和交互性的特性催生了大学生强烈的个体参与意识,在理论上赋予了个体成为“话语中心”的权力,进而改变了传统的话语交流模式,打破了教育者话语垄断的固有模式,使教育客体话语的权力范围和能力得以强化。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打破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交流和层级分明的说教式对话,创设双主体的互动式反馈机制,构建以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提供的虚拟的间接式的双向交流模式,推动信息的传输由单向性流动向双向性流动转变,摒弃文化精英的权威性地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权威话语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的话语空间的提升,进而在“空间缺位”到“信息在场”的转变过程中凸显并强化弱势群体的权能,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守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以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结构和传播方式的拓展性和外延性,深化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内心想法的全面把握,进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以提升。

(二) 强化微观叙事基础上的宏观引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严肃抽象的宣传内容和生硬刻板的传播形式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极度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而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全面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宏大历史叙事方式的固有形态。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推动宏大、抽象、深刻的话语向平实、具象、生动的形态演变,实现话语的政治性、理论性、文本性向生活性、大众性、鲜活性的内在转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拉进大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距离,促使大学生在具象化的语境和生活化的情境中深化认知、增进思考。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去组织化和多主体化色彩浓厚的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完成灌输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的转变,并利用其追求平等交互且没有刚性约束的特性强化话语的感染力,易于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并理解。在此基础上,需要兼顾阶段性和针对性,以宏大的布局理念强化对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微观形态的科学引导,因而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的前期阶段全面并充分地了解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心理规律,以长远布局、立意高远的姿态在选题策划、内容设计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强化话语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形成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高度认同。

(三) 以“分众”引导整合信息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深度解读

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迎合了大学生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加深了大学生在虚拟空间的信息联动和多方互动,基于共同的关注领域和兴趣指向,大学生以自媒体为载体自由聚合成各种形式的“圈子”,长期的情感支持和信息共享,使“圈子”成员之间实现了身份认同与利益互惠,形成了同质化的价值诉求,催生了具有排他性的闭环效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建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以专业的理性思维和系统化的统合手段,围绕大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将其从庞杂无序的信息范畴“分众”出来,整合碎片化信息,充分挖掘碎片化信息间的内在关联,依托版面的科学安排和内容的合理选择,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占主导地位,以单元化的方式聚合日常事件,以结构化的形式组织舆论专题,将深刻的属性内涵内隐于平实化的话语中,从信息碎片化传播的范畴引导大学生从浅层次的认识方式回归于深度的解读剖析,进而将信息碎片化的价值导入传统的深度解读中,以此增进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深度思考和全面剖析。

猜你喜欢
话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