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探析

2021-01-14 21:17陈步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高校学生形式

陈步伟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1)

随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通讯、网络及信息技术的普及,“新媒体”概念不断被认可,媒介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改革,推动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形态演变。立足当下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梳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嬗变与形态表征,在此基础上依托新媒体的功能优势和属性弊端,针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面临的现实挑战,践行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突破路径,是助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功能全面发挥的重要途径。

一、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一) 传播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单向性为主,受众接受信息较为被动。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的主客体提供了有力的互动空间,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主客体向双主体的转变,打破了传播方式的单向性窠臼。至此,信息的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界限逐渐模糊,平等共存的形态得以构建,传播主体得以多元化发展。

(二) 传播形式多样化

传统媒体以其固定性和单一性的传播方式削弱了受众的选择权力。数字传媒技术的日趋完善实现了信息传播终端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主体将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信息模态数字化,进而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多种感官形式的信息传递,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性,推动了宣传的艺术性,使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

(三) 传播模式分众化

传统媒体受技术限制和资源制约,难以针对受众需求进行信息的分层和归类,使得信息传播具有较强的大面积灌输性色彩。而新媒体以受众偏好为核心导向,通过对信息进行多层次分众处理,向受众提供其喜闻乐见的内容,实现了传播内容的时代性变迁,强化了信息传播与服务的个性化意味,增强了受众黏性,突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内容生硬嫁接的壁垒。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变化与形态表征

(一) 强化了大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延伸性和延展性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新”全面覆盖了信息的应用技术、传播方式、存在形式、表达形式等范畴,更新了信息观念、作用及应用习惯。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得以时代性的蜕变,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大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网络平台载体得以构建,党支部各项工作被冠以内容的多模态演变和方式的时效性嬗递,助推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生活化蜕变和体验式演进,使其深度与广度的拓宽得以平行发展。

(二) 助推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立体化和动态化

借助新媒体开放而立体的虚拟空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得以更多自我展示的渠道和平台,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化展示,有利于其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培育形成,促使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更具张力,同时推动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全面筑牢。其次,新媒体的发挥为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并为其提供了信息传播速度快、传输容量大、发布及时等功能,加之全互动传播和全渠道传播的优势,推动党员教育、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党建工作责任述职等党务工作的动态性演进,实现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由静止性向动态化的转变和升级。

(三) 加固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交互性和多维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呈现出由现实交往向虚拟互动变迁的形态特征,而当前各级高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上均加大了政策倾斜与经费投入,依托立体化和多维度的党建教育管理网络,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中的各主客体之间角色扮演的交互性明显增强。此外,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强化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维度划分,为多维度工作层次的演变和模式固定提供了资源平台和操作空间,并推动了主客体之间、主体之间、客体之间多维互动方式的确立。

(四) 提升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借助新媒体,大数据共享的作用与优势充分体现于大学生党支部工作,高校之间和学院之间的党支部间形成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平台,实现了数据与信息的借鉴与共享。数字化党支部建设的纵深推进,加速了大学生党支部新媒体平台的构建,小视频、微新闻、微漫画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形式被注入党建教育内容,满足了学生党员的个性化心理需求。与此同时,高度的资源共享性使学生党支部工作内容的展示和传播获得多方向的驱动力,强化了党支部工作的多元化特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 新媒体的多元化对党员信仰培育带来新挑战

强化并改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基础要素。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信息传播呈高度的多元化趋势发展,进而推动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开放性和自主化表征,多元化的党建信息传播方式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交流渠道,同时也对大学生信仰的培育与坚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首先,基于新媒体的党建信息平台上,各种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错落交织,标准迥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模式交互冲突,推动高校内部演变成一个日益开放且日趋陌生的“自由空间”。其次,借助新媒体渠道,高校内部与外部形成了真空式的相互贯通,加之传播主体去中心化的演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时刻处于各类信息的辐射中,多元价值观点的相互冲击极易造成部分学生党员的信仰动摇和信念滑坡,时刻挑战着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利于大学生党员的信仰培育。

(二) 新媒体的多维性形态对组织工作形式带来新挑战

新媒体普及之前,高校学生党支部主要以课堂的形式开展集体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以此达到宣传目的,强化并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相较于新媒体传播途径,传统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形式固然难以吸引成员的关注力,然而其也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向心性优势,可以使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更加平稳有力。而新媒体以多维性的形态去除了党支部工作的向心性,使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内部凝聚力遭受削减,使各成员在理念上呈现离析和分散的状态,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全面提升。由此观之,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来说,新媒体的应用以自身独特的优势改变了传统工作形式单向性和直线性的形态,然而也基本覆盖了传统工作形式的优势,同时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工作中的弊端也初现端倪,如何实现传统工作形式与新媒体形式的优势互补和扬长避短,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瓶颈。

(三) 新媒体的个性化色彩对组织固有结构带来新挑战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模式为主要结构,即校党委——学院党委——党支部委员会。这种固有的组织结构符合党的发展形态和内在诉求,并利于大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和组织力的夯实。而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赋予了信息传播以普遍开放和迅速扩散的特性,加之个性化传播的特征,“草根”声音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的转发评论功能迅速扩大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力度,一些广受师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在虚拟空间传播过程中形成连锁放大效应,导致不良信息的持续滋生和发酵,最终造成巨大的舆论影响力,使自上而下的党建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此外,新媒体以其个性化的方式吸引着大学生党支部成员对虚拟世界的向往,削弱了党支部成员之间的黏性,使其团队凝聚力和协作力大大降低,不利于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

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路径

(一) 创新方式,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号召力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首先需要盘活新媒体的各项功能,灵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首先需要以微博、小视频平台、时政APP等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开发大学生党支部网络平台,创建党支部公众号,以此为载体,承载党建工作的动态与决定的发布,并可以转载具有公信力的时政文章和专家点评,以此在第一时间向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部署,并强化党支部成员政治意识形态的把控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其次需要借助新媒体开展线上组织生活,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功能,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党支部会议开展,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设置虚拟课堂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打破传统会议的时空限制壁垒,提升党支部的号召力。此外要依托新媒体对组织生活方式进行创新,鼓励党支部成员利用新媒体的各种功能开展读书分享会、微党课、时政讲堂等活动,借助丰富多样的组织生活强化党支部的号召力,为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筑牢基础。

(二) 规范管理,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引领力

党内生活兼具严肃性、纪律性和规范性特点,是一项组织结构鲜明、规则意识强烈的系统性活动,而新媒体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给予党支部成员更具弹性的活动空间和更具随意性的活动方式,导致线上监控难度远超于线下监控,因而需要组织生活监督机制的全面构建,以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性。首先,要结合党支部的具体发展方向和活动范畴,对线上组织生活的纪律性进行明确,制定并落实线上组织生活规章制度,以约束党支部成员;其次,强化对已发布信息的阅读和反馈的动态追踪,支持党支部成员对新媒体上已发布信息发表评价;此外,构建监督奖惩机制,依据党支部成员的线上活跃度和信息发布质量,对其实施一定范围的奖励或惩戒,以此提升党支部对线上组织生活空间的权威性。

(三) 清朗环境,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

新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资源内容和多元互动的传播渠道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助力,同时也对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严密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净化基于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党支部凝聚力的提升筑牢基础。一是规范资源内容,对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形式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网络督查,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并对发布者进行警示;二是整合传播渠道,推动党建信息发布渠道与教学、科研等功能性信息发布渠道的整合,并借助党媒服务功能的发挥统筹传播渠道,提升师生对传播信息的信任度;三是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构建党委领导、党支部协调、师生相互监督的系统管理结构,提升校园党媒工作者的网络素养,为高校学生党建网络空间注入正能量。

(四) 实施联动,增益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贯彻力

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和工作方式来说,传统的形式和基于新媒体的形式各具优势,同时也各有弊端,因而要实现高校学生党支部贯彻力的提升,就需要将现实教育引导与多元的虚拟教育管理相融合,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合互动与动态平衡。对此,校党委、学院党委和党支部需要协同配合,结合新媒体的内涵表征和形式诉求,设计并开展相应的线下活动,在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工作方式和教育形式的优势,并结合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实现现实情境和虚拟场景的内在契合与无缝衔接,双管齐下,促进价值共融的构建与形成,在党支部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知、认同、践行的全过程中贯彻党的政策部署和路线方针。在此基础上需要关注信息传播过程中线上+线下的多维度互动,在搭建线上思想交换平台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下沟通方式,进而实现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方针的全过程、全方位贯彻,促使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高校学生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过去进行时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