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路径探究

2021-01-14 21:17蔡晶晶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抗疫防控疫情

蔡晶晶,胥 青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0)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区域,成为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区域。随着国内疫情局势的有效控制,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有序恢复,各大高校也陆续全面复学,在经历全民战“疫”这一重大时代大考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必然会与疫情暴发之前存在一些不同,呈现出一些新问题、新特点。高校要把握好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找准着力点,在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家国情怀、忧患意识有所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奋斗中的医护人员和其他一线工作人员感动了太多人,这些事迹给中国人民上了生动一课,尤其是对年轻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交平台“探探”发布的《疫情后·90后观念变迁洞察报告》( 下文简称《报告》) 显示,在被调查的90后青年人群中,基于对党“人民至上”的坚强立场、政府有效组织管理、社区基层人员服务到位的高度认同, 96.50 %的青年民族自豪感更加强烈, 76.50 %的青年在抗疫期间体会到了祖国的强大,明确表示会把国内作为未来个人发展的首选之地,22.70 %的青年奔赴战“疫”一线或参与了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在看到同龄人成为战“疫”的中坚时,36.17 %的青年表示“理解敬佩,为他们点赞”[2]。这场疫情促使广大年轻人包括大学生群体对灾难有了新的认识,对国家情怀、中国精神、生命的敬畏、生活的热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学生心理困境复杂度有所加剧疫情蔓延时期大学生经历了长时间的“宅教育”。在此期间,他们通过新媒介接触到很多有关疫情的信息。但由于监管困难,很多信息鱼龙混杂,而部分大学生缺乏鉴别能力,会对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和疫情阶段性反复产生恐惧感;对初期“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模式产生不适应感;对因长期“宅”家与父母产生冲突;对因疫情导致父母失业带来家庭经济困难产生焦虑感和不安感。这些焦虑、恐慌、愤怒、盲从、不适应感并不会随着后疫情时代高校复学的到来而烟消云散。复学后各大高校采取封闭式校园管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和节奏与疫情之前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打乱了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崇尚自由的大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秩序[3]。他们当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次生”心理问题,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将会有较长的痛苦平复期。

(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滞后复学后,各大高校采取封闭式校园管理,这对教育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方面,需要掌握最前沿的疫情知识、政策、信息来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要安抚好因封闭式管理学生不能自由进出校园的焦躁情绪。教育管理者在对疫情解读方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国家相关政策把握不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也存在着参差不齐,对学生管理往往采取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这导致学生怨言颇多。加之辅导员带班人数较多,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使很多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大,导致某些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学生管理效率低下。后疫情时期,校园管理是学校稳定的重要抓手,高校应该多方调研,齐抓共管,共同探讨学生管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及时介入学生相关工作。

二、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新路径

(一) 凝力,增强战斗力疫情爆发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上下凝心聚力,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老师们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履行工作职责,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防护意识和树立必胜信心为工作抓手,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先后组织召开多场以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将学院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疫情防控知识和通知精神及时传达给每位学生,并做好重点人群的跟踪反馈;对学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情绪调整,帮助学生减轻或消除消极情绪,增强防护意识;以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五堂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不忘“学思践悟”,理性对待疫情,“点对点”“心连心”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与他们正并肩战“疫”。

(二) 淬魂,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方向标,是战胜困难的勇气,是前行的力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无数医务工作人员不畏生死,奔波在抗疫一线,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情怀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最终打赢了武汉防疫的攻坚战,赢得了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初步胜利。后疫情时代,各高校应积极挖掘抗疫故事中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讲好抗疫故事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活动[4]。开展微课大讲堂、记“疫”微视频、最美丽逆行者视频集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全国上下、全校上下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让艰苦奋斗、爱国教育融进网络课堂,融入大学生生活,淬炼思想。

(三) 赋能,增强自信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让人们对这代青年有了全面的认识,实践证明“90后”“00后”能够担当大任,他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够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给青年大学生赋能是高校的任务,也是国家、社会赋给学校的任务。高校要积极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5]。疫情期间,我校积极利用“两站两室”工作平台开展专业教育和抗疫精神教育。“两站两室”是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海运集团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合作建立“公休船员党支部”、“海嫂联络站”“金牌船长工作室”“金牌轮机长工作室”,简称“两站两室”。湖北武汉疫情爆发后,“两站两室”积极行动起来,和辅导员老师一起线上跟踪湖北籍学生,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时给予补助,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对一进行辅导。复学后,校企双方积极利用“两站两室”平台,邀请船长和轮机长到校开展“我说疫情”大讲堂。让学生与船长、轮机长面对面近距离感受专业魅力,让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有了更多的期许,更加努力奋进。“两站两室”实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为学生赋能。

(四) 铸根,提供行动力新时代大学生要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哺社会。后疫情时代,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平时自由惯的学生对这样的生活非常不适应,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学生想着各种办法请假,甚至对家长、老师撒谎就为了请假出门玩耍,学生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甚至有些学生不顾自身安全,翻学校围墙出门,对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专业走廊”“心中你我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最美逆行者”等文化墙、主题园的设计,让学生徜徉在文化海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于心、外化于行,铸根铸心。后疫情时代不代表疫情的结束,而是疫情防控工作新的开始,高校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不可松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才能助力疫情防控和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