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以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为例

2021-01-14 21:17夏雨希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学院毕业生岗位

夏雨希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一、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一) 新时期就业环境变化

1.国内求职者大幅增加。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0万人,较上一年增长40万人,增幅是2012年以来的峰值。在国内高校毕业生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境外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人数也大幅增加。据国内就业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秋招中,2020届及2021届参加校招的留学生同比增长了94.3 %。

2.总体招聘需求暂缓或缩减。2020年2月1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但短期内,国内经济情况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就业需求大幅缩水,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吸收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大幅下降。并且,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各类求职考试时间推迟,部分招聘需求暂缓。

3.“互联网+就业”迅速发展。疫情防控的需要催生了“互联网+就业”招聘求职新渠道,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网络求职、空中招聘、视频面试、网络签约等就业新形式为企业招聘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毕业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原有的学校就业平台拓展了如“空中春招”“就业指导”“办事流程”“就业资讯”等服务功能,不断整合政府部门、校友企业、人才市场等资源,在毕业生就业服务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变化

1.“慢就业”现象突出。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期待值更高,“慢就业”现象逐步产生和蔓延。受就业压力的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更加突出,因部分求职考试时间推迟、企业招聘计划延缓,高校毕业生有了更长的”等待期“,更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工作、也不继续深造,对就业形势和意向岗位持观望态度,慢慢考虑、慢慢选择人生道路。

2.“体制内”偏好明显。刘保中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anel study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简称PSCUS)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意愿上仍旧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体制内偏好”,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的比例显著高于选择去外企、私企和创业等体制外就业的比例。另外,在疫情期间外企、私企、创业主体等体制外单位受到冲击较大,企业倒闭、裁员、减招等信息,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内”偏好更加凸显。

二、新时期文学院毕业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 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机遇

1.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近两年,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加大力度稳企业、扩大升学招生规模、扩大国家基层项目、事业单位和国企等招聘规模、鼓励毕业生入伍参军、持续开展网络招聘活动、对特殊群体进行就业帮扶等,最大程度上为高校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问题。其中,教育部还表示,要扩大中小学教师的招聘规模。教师岗位的扩招,增加了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

2.教育行业就业优势明显。张鑫、吕芳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每两年统计的全国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抽样统计调查数据发现,2019年教育行业首次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占比最大的行业,并且将会保持这一趋势。且在疫情的特殊期间,学校还通过“云课堂”的网络教学形式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学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上课、线上考试、线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创新了课堂教学手段,激发了教育行业的巨大潜力。在教育行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优势相对明显。

3.互联网行业岗位需求增加。根据猎聘网发布的《疫情下2020中高端人才开工大数据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全国各地在经济生产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线下实体企业停工,用人需求锐减,但是在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行业的用人需求大幅度增长。2020年春季互联网行业用人需求增加超30 %,成为新增人才需求最大的行业,其中在线教育岗位增长88 %。在线教育、新媒体运营、网络主播等互联网行业的岗位大幅增长,为文学院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 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挑战

1.文科类岗位需求有限。就业市场中,文科类岗位需求相对较少,参加综合招聘会的企业以电子、生物、材料、建筑等行业为大多数,参加招聘的企业发布的文秘、行政管理等文科岗位的数量远少于专业技术类或销售类岗位。2021年,在苏州某高校举办的一场综合性网络招聘会中,参会企业有248个,但提供给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等专业岗位的企业只有39个,占比仅约15.73 %。文科生的职业选择范围正在缩小,例如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局限在中初教育单位、政府机关、教育培训机构等对文科专业学生需求较为集中的单位,但长期在中小企业工作的学生数量很少。

2.专业缺乏竞争力。新时期,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不断细化,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被不断分割,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区别于理工科学生的专业性强的特点,文科学生在专业方面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和经验型的知识,他们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例如公文写作、文案策划等文科学生较为擅长的技能,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有一定的基础,但理工科的专业技能,文科学生是不具备的。而且一般的文科类岗位在招聘时,对专业要求不高,甚至许多岗位“不限专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文科学生的竞争,增大了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三、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学院应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系主任、学工办主任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院就业工作,形成分工明确、协同推进、各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在学院内营造“人人重视就业、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各位老师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二) 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信息推送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充分利用部、省、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以及社会招聘网站,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网络招聘活动,集中为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线上求职信息,鼓励毕业生通过网络平台投递简历,联系企业在线面试,协商远程工作。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开展线下招聘活动,根据行业分类开展中小型的行业专场招聘会,以提高现场招聘效率。多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整合家长、校友、就业基地等社会资源,紧贴各个专业特点,进一步拓展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扩大就业信息渠道,努力从学院层面增加岗位供给。

(三) 把握就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精准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工作。就业工作小组和相关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云”指导,引导毕业生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定位职业目标,缓解就业心理压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毕业生就业意向,借助校内外教师资源开展分类指导和服务。针对考研的学生,学院各系加强考研专业课程的建设,成立考研指导教师团队,为考研学生提供初试、复试、调剂等全方位指导;针对参加公考的学生,积极提供课程资源,联系往届毕业生分享面试经验,提高考试成功率;针对参加教师招聘的学生,借助校内教师资源进行课程试讲培训与指导;针对意向企业就业学生,开展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的指导。就业工作小组和相关辅导员应充分考虑毕业生个体的就业需求,坚持“一生一策”、“一人一档”制度,建立学生就业档案,通过辅导员、班主任、论文导师等进行师生精准对接,为湖北等重点疫区、特殊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与帮扶。

(四) 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主动掌握就业政策,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熟悉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有针对性地培养与岗位相符的就业能力,做到“知己知彼”,在求职就业时能沉着应对。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专业知识不扎实、工作后实践操作能力弱的情况,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注重提高专业素养,并积极参加校内外实习、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就业竞争越来越大,有些岗位的竞争人数甚至多达数百人,大学毕业生还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就业观念,在就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

猜你喜欢
文学院毕业生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文学院学人新作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咏 河 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