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优化研究

2021-01-14 21:17苏莉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馆藏管理人员图书

苏莉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一、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足首先,为广大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因此,图书管理重心应以满足师生需求为主。但由于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存在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服务意识、学习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认为图书管理只是简单地对图书进行整理和分类,未能发挥出图书馆的服务属性,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落后于时代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在实际中的需求,导致图书管理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其次,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且学校也没有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学习,在开展工作时,经常发生管理人员脱岗、服务态度欠佳等问题,导致管理工作滞后,没有给师生提供周到和细致的服务,未能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最后,部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依然采取固化的管理思维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只注重分类和整理等基础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工作要求严重不符,导致图书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与师生的借阅需求不符,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大了对图书馆投入,但部分高校都将图书馆建设的重心放在了现代化信息设备投资与建设,但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并没有适时地更新。一方面,由于不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必将导致管理工作存在片面性,从而导致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师生在借阅图书时较为随意,有可能导致图书遗失、被窃,且相关责任难以界定。

(三) 信息化管理应用不足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部分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较为陈旧。首先,部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所欠缺,将纸质文献转变为数字化资源的能力不足,图书管理依然以纸质文献为主,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其次,部分高校图书馆缺乏一定的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没有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移动图书馆,使得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的应用中显得较为不足,无法为师生提供远程借阅服务。最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包括建设多媒体馆藏、提供信息化服务、共享网络资源等内容,但部分高校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功能性缺乏正确认知,针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资金投入并不宽裕,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信息数据量要求。

(四) 馆藏图书质量不高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人数增多和教职工队伍扩大,要求学校需对图书馆投入更多资源。部分高校在选择和购买书籍时,由于对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进行针对性购买,导致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对于知识和学习环境的需求。一些高校更加重视馆藏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存在部分图书出现破损、过期和改版等问题而没有及时处理,导致图书馆的环境和藏书质量相对低下。一些高校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对提高育人质量的作用,没有依据图书、期刊的实用性和教学性进行采购,导致藏书质量难以满足师生借阅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一) 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强的服务职能,是为全体师生提供知识和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图书管理工作时,要以师生对图书借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意识为导向提升管理水平,定期开展服务意识培训,让他们能够以更积极、主动地的态度开展工作,并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其次,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在应对师生需求时,要更有耐心和爱心,要以温和友善的态度认真听取读者的建议和意见,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依照读者的要求开展图书管理工作,逐步提升图书馆内部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后,学校要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和信息技能培训,并通过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图书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管理形式,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更多的师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二) 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模式要结合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实际,在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和师生需求的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升级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的管理。这不仅能够减轻人的工作量,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手段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多媒体阅览室,扩展馆藏资源、增强检索功能、扩大共享服务,突出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功能。

(三) 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为了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管理机制。首先,设置基于绩效考核的奖惩结合机制,建立工作评价机制。适当惩戒消极怠工、达不到师生满意的管理人员;严格处罚由于管理工作疏忽,导致实体书籍或电子数据信息丢失等情况的工作人员;奖励认真完成管理工作、工作态度良好、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技术和素质的管理人员。其次,加强人员管理制度。树立优秀典型,根据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岗位安排,为德才兼备、恪尽职守的管理人员提供更优质的管理岗位。最后,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制定新型的图书借阅归还制度,使借阅图书的登记更加系统科学,更加具有条理性。另外,还需跟踪对比师生的借阅记录,及时发现即将到期或已到期的借阅记录,并提醒借阅人员尽快归还;对于未按时归还的借阅人员,可以采取扣分或者罚款的方式给予适当的惩罚,确保师生能更好地遵守借阅规范。

(四) 完善图书馆基础功能首先,为及时获取师生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应建立通畅、透明和及时的沟通渠道,加强管理员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收集、整理师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不断丰富馆藏文献。其次,依据师生实际需求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全面了解并深入分析师生阅读特点以及实际阅读需求,为师生提供更加有效、可靠的信息资源。最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优化内部环境,打造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库、远程文献传递以及智能检索等网络服务,设置不同的图书室,建设自主阅读室,使师生能够以不同方式阅读图书,线上和线下充分结合,满足师生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五) 重视信息技术建设图书馆作为大量数据的聚集地,为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应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利用起来,提升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现代化水平。首先,按照操作便捷、功能齐全、易于维护的要求升级图书管理系统,提升图书采编、检索、流通等方面的便捷性,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其次,利用物联网采集设备开展图书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将采集后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整理,防止纸质文件在长期使用中遭到破坏。第三,使用大数据对数据信息进行结构规划,发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作用,构建和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以及移动图书馆,实现校园范围内的全面覆盖,满足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远程阅读的需求。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归纳出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定时向师生推送优秀书刊的精彩内容片段,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需要的信息,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满足读者更高要求的服务体验。

(六) 提升馆藏图书质量新时期下,人类社会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书籍、文献、资料到网络信息都有着巨大的增量,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新学科以及新文化层出不穷,一馆囊括天下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高校应该按照师生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馆藏质量。首先,补充图书资源并定期对其进行优化管理,以丰富的图书资源为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高校应当适当增加图书采购的资金投入,综合考虑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馆藏方向与结构、充实电子文献资源等方面进行补充和优化,做好文献储存、采买以及选择等工作,充分满足高校教育和科研的需要。其次,定期开展图书和报刊资料的检查、整理及防潮工作,记录破损、改版、陈旧的书籍,更换期刊杂志或增加期刊杂志的分类,及时修补存在破损情况的图书、处理无法正常使用的书籍。最后,用显著的标识突出国学经典的书籍,并将其放置在醒目且便于拿取的位置,以此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馆藏图书的借阅率。

猜你喜欢
馆藏管理人员图书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