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21-02-18 15:24杜燕宋昊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

杜燕 宋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的前提下,不仅要求人才的数量,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府必须要注重人才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求。随着工学结合模式的普及,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和学习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也能够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因此,工程造价专业作为院校主要专业之一,应该加大对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就工学结合模式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工程造价专业;教学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基本概况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采用工学结合模式,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办学情况,还要认识到高校与普通高校在教育规律上有所不同。要认真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的独特之处,以此为基点制定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使培养的人才将来走入社会为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有能力推进产业发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中,高校要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校企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使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学校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在人才培养中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真正地在企业环境中工作,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高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方面的资金投入大大减少。高校要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实训环境,保证实训质量,提高实训效率,就需要引进学生所需要的专业设备,多采用向企业租赁的方法,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学生讲解[1]。这些都需要投入资金,会导致实训的成本较高,高校没有能力支撑,不能真正地发挥实训效应,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便在高校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实训,但是,由于资金投入量少,导致实训活动不能真正地展开,而是流于形式,其作用不能发挥,也无法突显优势。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起来,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环境和设备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提高其实践能力,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符合,企业也可借由这个机会培养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对于企业而言,这也是获得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减少了人才培养成本。对于高校而言,采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对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工学结合模式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改革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性,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同时,也要根据岗位对学生能力、知识以及素质的要求,考虑学生所需要考取的造价员岗位资格证需求,结合職业关键能力、职业基本能力对整个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2.2优化教学团队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团队均由在校教师构成,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师队伍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强的在校教师,其中还有一部分教师来自企业,这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而且这些教师的思想、能力、素质和知识均具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将这部分教师带入课堂教学中,使其将职业岗位中所需要学生具备的关键能力、基本能力生动的讲述出来,而后重新构建和设定课程目标、专业目标,重点凸显出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团队具有的核心能力[2]。

2.3重构教学内容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摒弃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下静态化的知识体系,应根据工作任务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所有具体的工作方法、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都需要有良好的载体进行呈现,而这个载体应是真实的工程项目,这也就说明,在教学内容构建方法上,需要重点关注技能与知识的结合、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和相互整合、关联以及课程内容中相关知识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4创新教材内容

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之一,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教材不仅要作为教学工具,更是各种知识的载体,要发挥教材具有的导向性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在如今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依然是传统教学,虽然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在教材中,依然是利用案例引入知识点,这些案例零散、陈旧,缺少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且对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导向性也不足,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3]。因此,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应开发新的教材,将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作为基础,体现工程造价专业的特色,并以工学的工程项目作为载体,任务说明、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为主线,在教材中贯穿所涉及的各个隐性知识。

3.工学结合模式对学校软件、硬件建设的要求

3.1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对主体因素、沟通因素、教学内容因素、场所因素、教学模式因素五个因素多维一体的耦合,构建了“校企全程合作、造价过程导向、工学交替循环、系统仿真训练的123人才培养模式”。123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1个目标——面向工程造价一线的高端成本技术和现场管理应用型人才;2个培养体系:成本过程导向、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3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科式课堂教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要求相结合的专业技术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专业技能实训课程,采用实践操作教学。以多个工作学习的独立项目交替周期为教学过程,以完成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各课程自构建的教学过程,通过课程自身的小“工学交替”循环和各课程之间的大“工学交替”相匹配,结合人才能力形成的螺旋式上升理论不断提高、丰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4]。该模式具有普适性,能在全国高职类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中广泛使用,对推动建筑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有可借鉴之处。

3.2建立实践基地

若想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而且实践基地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场所,通过建设实践基地,不仅有助于学生参与实践学习,而且也能够锻炼教师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强化教师的指导能力。一方面,应在校内建立实践基地,确保所建立的实践基地能够与实践课程相对应,满足综合能力训练、专项技能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中的训练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以此促进校企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制定详细的措施与机制,根据企业和工程项目的特点,对项目进行统一安排与规划,真正地实现校企互惠互利的目的[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实现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应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将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成长规律进行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从而切实提高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并进一步推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改革,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工程造价人才。

参考文献:

[1]阮晓玲.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16-17.

[2]章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校企互融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J].建材与装饰,2019,(30):196-197.

[3]程志雄.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9):114-115.

[4]秦丽云,马江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程造价课程任务驱动研究[J].智库时代,2019,(26):258-259.

[5]陈蓉芳.谈构建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才智,2019,(13):87.3689C9E8-9938-47A3-A2AB-9FD4887158D3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