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修身,感以养德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的策略

2021-03-11 00:59刘仕春
清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力量法治道德

文_刘仕春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品德与修养养成与发展的基础阶段,而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品德与修养和小学生的情感有着非常大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加强情感渗透,让学生从思想和内心深处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促使学生在行为与习惯方面实践从道德与法治中学到的内容,这对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效引入生活情感元素,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力量的领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思维素质等不足,如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左耳进,右耳出”,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很难有较好的效果。教师需要有效融入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感元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同时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形式。

例如,我在讲授“父母多爱我”这一内容时,不会单纯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而是会引导学生感受从自己记事时起,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为了增强学生的感受,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十张小纸条,在每张小纸条上写一件父母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这个学习任务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绪引入生活中,很多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两眼泛红,在写的时候非常专注。这就是情感渗透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这种教学,学生深刻地明白了父母有多爱自己。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习者需要利用掌握的知识认识生活与改造生活。同样,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材也是编者在总结生活的基础上编写的,需要学生使用学习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而情感的有效融入对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创设情感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与道德与法治力量的共鸣。个别教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是照本宣科,通过朗读教材的形式传授知识,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情感以及知识的温度,从而在思想深处认为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是冰冷的。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情感的渗透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使其能用思想规范行为,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的。

例如,我在讲解“安全记心上”这一内容时,如果采取口耳相传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记住几个知识点,只知道安全知识有哪些,学习完之后很可能就忘记了。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情感教学情境,借助网络收集近几年的交通事故,重点展示出现交通事故之后亲人的痛苦,让学生感受到交通事故带给亲人的痛苦,使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交通事故给亲人带来的创伤。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安全的重要性,但是通过情感渗透更能让学生意识到安全有多么重要,认识到生命与安全的意义,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与重视。

创建情感教学情境首先要明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将其与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情感因素有机联系。在情境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问题,为学生情感的激发提供一个基点。

开展丰富的情感实践活动,增强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力量的体验。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学生深刻领会道德与法治的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加丰富的情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教师在设置情感实践活动时,要充分结合要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学生难以领悟,当然也不能太简单,否则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

例如,我在讲解“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意识到不应该只讲解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开展实践活动,尤其要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喜爱、对家乡发展的敬佩之情。为此,我将学生带至文化博物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文化魅力。为了增强学生情感上的体验,我邀请一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场讲解、表演这座城市所独有的文化艺术,这种教学远比我在教室里苦口婆心地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育本身来源于实践,在教育中渗透情感能让小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让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从而使小学生有更加浓烈的情绪,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分析所学的内容。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正因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地位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教育价值不断被发掘。要想高质量地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力量,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尤其要渗透情感,通过融合学生生活情感、设置情感教学情境、开展情感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领悟、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力量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更正——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