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中的时代构想

2021-03-25 12:50李玉竹
大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段思政课爱国主义

彭 陈,李玉竹

(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117;2.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2020年9月,《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2〕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议题和社会热点,就其内容重要性、内涵丰富性、教学可行性而言,都是适宜并且有必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实现整体布局和部分安排,实现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爱国主义教育在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中已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过程断层、师资缺乏等不足。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时代依据和时代进阶,厘清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时代遵循,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时代依据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是激发民族开拓进取、奋勇前进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根本任务旨在培育和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少年、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思政课作为各个学段进行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的重要课程,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时代依据主要体现在时代必要性、时代迫切性、时代可行性等三重维度。

(一)时代必要性: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就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正如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爱国主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丰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因其基础性、核心性的重要地位,在思政课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是思政课教学中永恒的主题,贯穿于我国教育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其不仅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集中体现,也是促进我国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无论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乃至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都需要爱国主义提供奋勇前进、开拓进取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一言以蔽之,爱国主义教育并不过时。实行爱国主义教育仍然顺应当今时代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正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所要求的,“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3〕。虽然各个学段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学目标等不尽相同,但是其本质属性是一致的,皆为引导学生增强政治素养、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矢志不渝地在党的领导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时代迫切性: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的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讲好思政课是每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随着我国公民教育的普遍开展,2018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历在校生2.76亿人〔4〕。如何以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分层次、分学段逐步推进这几亿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各个学段都无法避免回应的时代命题。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当前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仍有一定提升空间。首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下各个学段思政课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国家认同、弘扬民族精神等时代课题。当前中国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问题与挑战并存,问题与矛盾交织,这给当代各个学段的学生就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方面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为当代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其次,思政课作为我国各个学段进行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和价值培育的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未能给予思政课足够的重视,他们将思政课简单地定义为实现国家认同的情感教育,这与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程的预期目标尚有距离。最后,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是一个教育内容、教学主题,但是在各个学段的思政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教学内容重赘余复、教学目标缺乏衔接、教学评价缺乏关联等现实境遇。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和抽象的,而是具体和务实的。习近平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我们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这就要求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迎难而上直面时代之问,适应当前教育环境,及时更新教学设计,解决好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

(三)时代可行性: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的一体化教学顺应现代教育发展

成熟的现代教育不只停留在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对象进行以人为本的关怀,其中,关注教育对象的个体认知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尤为必要。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标志着该阶段的年龄特征,以便区别于其他阶段。同时,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蕴含着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一过程是不能逆转或者是跨越的。因此,理清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阶段进阶,正是出于现代教育发展和学生接受规律的阶段性考量。一方面,国家就思政课进行整体规划和学段设计,明确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各个学段的学生提供连续发展平台,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连续动态的教学安排。同时,应当理清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的总体目标与学段重点,避免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复,总结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全面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的有序衔接。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侧重向学生传递有关国家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受限于个体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接受规律,不同学段的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感悟会呈现出一定的区别和差异,因此,为发挥思政课的最佳效果和最大程度濡化学生的爱国情怀。综上所述,每个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各有侧重、突出层次,前后照应、循序渐进,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由浅到深;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依据爱国的逻辑层次性,由低到高。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时代进阶

在古汉语中,“进阶”一词为多义词,一般理解为“台阶”,现通常理解为递进的阶梯,即从低到高逐级上升或者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升的过程〔6〕。大中小各学段的学生年龄不同、身心发展各异,思政课教学呈现由高到低、由深到浅的递进特点。爱国作为认知亚系统、情感亚系统和实践亚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随着个体认知的深化,爱国情感也会随着学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基于此,各学段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有所侧重,初阶侧重孵育浓烈爱国情怀,中阶侧重培育国家理性认知,高阶侧重增强理性爱国精神,从而实现各阶段有次序、有侧重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初阶:小学、初中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孵育浓烈爱国情怀

义务教育阶段包含小学和初中,是学生系好扣子的起步时期。认知层面而言,儿童在接受教育之前,身体活动受限于日常场域,思维活动也局限于感官刺激,尚未形成清晰的国家意识。进入学校之后,儿童的心理特征具有形象性和想象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相关的物质事实和理论知识逐渐形成对国家的想象和认识,但是他们的视界不会一直停留在物质表象,会随着他们身心发展和参与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进而抵达国家象征形态的层次,如通过参加升旗仪式等具有仪式感的活动感受国家象征物所承载的丰富含义,他们对于国家的概念会逐渐清晰〔7〕。情感层面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自身所处情境所带来的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热爱更多地来自事物形象的外在表征,而非抽象的理论知识,由于此时的情绪情感是学生通过外界或象征营造的情景下产生的,因此具有短时性、敏感性的特点。到了初中阶段,随着身体水平的稳定和成熟,学生的情感会逐渐稳定下来,学生逐渐脱离对国家物质的情境性依恋并生成理性的爱国情感,他们不再单纯依赖具体形象的事物,而是接受较为抽象的文本知识,而文本知识背后蕴藏着价值理念和思想文化。实践层面而言,小学阶段,通过多媒体、教材等媒介将祖国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等图片和影像最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借助一定的活动形式营造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对情感更加的稳定,逐渐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但未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因此通过让学生对国家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一个较为全面理性的认识,进而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萌生出让国家变得更好的理想信念。

统而言之,这一学段的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为重点,重在启蒙爱国情感,将符号化的事物上升为朴素的情感,扩充道德想象力,培育热爱党、人民、国家的感情,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二)中阶:高中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培育国家理性认知

高中学段,承接义务教育学段,后继高等教育学段,因此,具有承前启后的教育特点。认知层面而言,这一学段的学生心智接近成熟水平,对国家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象征和意义、脱离个人主观感受,注重分析抽象的国家形态,并且形成一种基于理性判断对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外交政策等内容所形成的价值认同。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又超越了对具体内容和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情感层面而言,到了高中学段,学生经历学习阶段的转变,认知结构较为稳定,逐渐形成自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全面认知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国际地位等之后,他们对于国家的认知格局逐渐扩大和深化,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思想体系和情感认知,并尝试从历史延续性和民族继承性来解读国家和爱国。实践层面而言,这一学段的学生的爱国行为由主导性道德动机驱动,即主要依赖于自觉的、理性的、远大的信念。因此,侧重引导学生对国家爱的认识和热爱外显为行为,进而在事实层面维护国家利益,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归而言之,这一学段的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力和思维力为重点,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培育国家理性认知,使学生从自我的狭隘中脱离出来并自觉投入为国家的奋斗实践当中,进一步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观意愿和思想意识。

(三)高阶:高等教育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增强理性爱国精神

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包含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专科或本科阶段学习的开始也就意味着个体已经成为较为独立的个体并且具备较为独立的思考能力。因高等教育学段跨越层次较广,限于篇幅,本部分仅选取本科阶段进行分析。认知层面而言,这一学段的学生心智接近成熟水平,随着感受力的成长、知识面的扩大、逻辑性的增强,他们往往可以更加聚焦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对于爱国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能够做出较为理性和全面的判断和选择。情感层面而言,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和主力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正处于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最具活力和生气的人生学段,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发展走向更加的关注。同时,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思潮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爱国非理性化的复杂社会生态,在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技术和新的观点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价值选择迷惘、理想信念淡化、文化认同弱化乃至国家伦理观念淡化等问题。实践层面而言,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随着行动力和执行力的提升,他们敢作为、敢担当、敢尝试,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校园参与度和社会参与度明显提升,并且随着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将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带来更大的生产力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这一学段的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探讨的深刻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和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地坚定理想信念和锤炼砥砺意志,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知党史、懂国情,刻苦学习、增长才干,还应当立足本职本岗,把爱国情、强国志统一到个人的报国行为中来,不断增强大学生投身国家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骨干力量。

三、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时代遵循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加速推进,各个学段学生的成长成才也面临新的环境条件和时代机遇,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形势任务发生很大变化,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时代遵循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关键保证,教学有效衔接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教师高效协作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支撑。

(一)坚持党的领导: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关键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为坚定的弘扬者和践行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新时代背景下,党的领导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本质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现存问题,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教学主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进一步强化党对思政课领导的责任制,各级学校党委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的考核和政治巡视,把这项任务摆在重要的位置,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实施,确实担负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进一步来说,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的一体化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爱国主义内容。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历史和现实已充分证明,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各学段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青少年铸魂育人的重点内容,这是一项系统战略工程。因此,只有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各学段思政课中的有效衔接,才能确保思政课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如期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有效衔接: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

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明确逐级递进的教学目标,思考如何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教学方法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认知接受规律,从而增强不同学段教学衔接的耦合度。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以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为依托,剖析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侧重。小学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启蒙性,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为重,侧重解决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问题,通过较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使其领略爱国主义情怀的表现,培育学生对国家的理论认知和情感共鸣,拥有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美好愿望;初中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知识性,侧重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接受能力,开始加入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等教育元素,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强化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想意识;高中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价值性,以新时代的内涵、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问题深化学生对国家的发展认知,将思想政治的常识性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逐渐培养学生对时事热点的感知和理解,形成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高等教育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研究性,注重理论探讨性和实践可行性,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性探究为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避免爱国主义精神表达的情绪化、非理性化倾向,争做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三)教师高效协作: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关键支撑

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一,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当有过程关照。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时,应该主动关照其他学段的教学安排。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站位要高,不仅要对高等教育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了然于心,也要对其他学段有所涉猎,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与中小学有效衔接;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知识讲解时,应当结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和身心规律,照顾到大学授课的内容和层次,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8〕。第二,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当有时段交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是彼此交流互动的典型形式,也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重要途径。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时,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反馈各自授课情况、教育对象的听课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应当互相交流、沟通经验,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有效衔接。第三,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当共同提高。相邻学段的教师应当加强共同探讨的强度和联系度,通过定期举办的研讨会、公开课活动、校际联动、地区联动等方式进行互动。可以是低年级的教师向高年级的教师请教,这样有利于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目标的对接性、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和教学评价的连贯性;也可以是高年级的教师就爱国主义教育对低年级的教师就学情方面的内容进行请教和讨论。总而言之,思政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需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规律,突出重点,区分层次,分学段、分层次地予以落实,螺旋上升,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进阶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扎实、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已成为思政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爱国主义教育外,大中小学思政课还有许多的共性教学主题可待进一步挖掘,如集体主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法制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未来应更加全面地探索各个学段思政课中的教学内容,厘清各个学段逐级递进的教学目标,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教育内容生活化和大众化,各个学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学段思政课爱国主义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