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兴园”为核心,做好课题管理工作

2021-04-22 05:39周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全园课题

周艳

教育科研是引领幼儿园内涵发展、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园在“质量立园”的发展宗旨下始终坚持“科研兴园”的发展战略。自2011年起,我园成功申报了区级教育科研课题,从此走上了全员科研的道路。从完全无知到尝试摸索,从大课题集中研究到微型研究,一路走来,苦乐并行。我们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一些教育科研与课题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一、以“科研兴园”为核心,完善管理顶层设计

(一)制定幼儿园教育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好的规划能引领发展。在研究第一个教育科研课题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课题的实施规划,以规划引领课题实践研究,这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当我们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时,回顾研究历程,我们需要基于我园的教育科研现状,思考究竟走向何方以及如何走等问题。于是,我园的教育科研规划应运而生。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相关经验、分析我园教育科研现状及团队特点,从最初的年度发展规划到三年发展规划再到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随着发展不断拓展的过程。因为有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导向,我们在不断思考与调整中逐步摒弃了脱离办园理念的课题研究,实现了切合实际的园本课题研究,提升办园质量的同时塑造了园所品牌。

(二)构建幼儿园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作为幼儿园科研管理的“规矩”,能够保障幼儿园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这些年,我们始终致力于构建并完善幼儿园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了幼儿园科研例会制度、课题选题申报制度、课题过程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课题奖励制度、课题队伍建设制度、课题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在实践过程中依据实际需求不断更新与优化。比如,根据我园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修订并新增了幼儿园园级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制度等。

(三)组建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组

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的过程,这就需要幼儿园组建教育科研核心骨干队伍。我们迁移园本课程管理经验成立了教育科研课题中心组,采取主动报名和上层安排相结合的方式,选拔教育科研课题中心组成员,商定教育科研课题中心组职责,定期召开教育科研课题中心组会议等,建设幼儿园课题研究核心团队,从而辐射带动我园全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

二、探究不同类型课题研究管理策略,扎实推进过程研究

2011年,我园虽然成功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但却不知如何带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而教师们对教育科研也知之甚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究课题研究的管理策略。

(一)全面统管大课题研究

1.大小并进,合力研究

我们以全员大科研组与各年龄段科研小组合力并进的方式进行幼儿园园级以及区级大课题研究,大科研组偏重导向引领、统领规划,小科研组偏重细化执行、落实实践。例如,我园在研究区级课题《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时,大科研组展开培训与研讨,引领教师们从整体上了解幼儿园户外体育器械开发、开发策略、运用策略等基本概念,在保障研究方向的同时提供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各年龄段小科研组则聚焦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小班幼儿户外体育器械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中班幼儿户外体育器械开发与实践研究”“大班幼儿户外体育器械开发与实践研究”三个小专题研究。这既有全园的共性研究,也有各年龄段的个性研究,既能为教师提供支撑,也尊重了教师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大课题研究落地。

2.聚焦主题,全员研究

我们尝试主题式教育科研方法,即在一定阶段内聚焦同一个主题开展相关的专题培训、研讨、实践、反思、成果梳理,并将成果通过实践进行检验,以此形成较为完善的主题教育科研成果。如我园在研究区级课题《增强幼儿园数学活动趣味性的实践研究》过程中,从幼儿园数学的四大核心经验出发,形成四大研究主题,包括“集合与模式趣味性策略研究”“数概念与运算趣味性策略研究”“比较与测量趣味性策略研究”“图形与空间趣味性策略研究”,然后分别围绕各个主题开展了课题研究。这既分解了大课题研究,也提高了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尊重兴趣,共同体研究

在大课题研究背景下,为了避免出现研究过于整齐划一的状况,我们积极鼓励教师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出发,尝试开展与大课题研究相关的小课题研究。但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科研能力有限,单独进行小课题研究往往十分吃力。那么,如何能既尊重教师的兴趣爱好又保障研究顺利开展呢?在此背景下,我们统筹规划小课题研究项目,鼓励具有共同兴趣研究点的教师,自主自愿组成研究共同体,结伴同行,互助研究。如在研究课题《增强幼儿园数学活动趣味性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园规划了“绘本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运用实践”“电子白板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运用实践”“传统游戏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实践”等小课题,鼓励教师们根据兴趣自选课题,组成数个研究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开拓了教师的研究思路,提升了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集散分管微型研究

走过了全园统管大课题研究阶段,我们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幼儿园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我们反思这一阶段,发现我园教育科研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较为单一、死板,缺少灵动性。如何点燃全园的教育科学研究之火,让研究之花遍地开放呢?于是,我们进入了微型研究阶段的探究与实践。

1.经验迁移,培训跟进

我们尝试从全园大课题研究中的共同体小课题研究出发,引导教师们总结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并系统地对全园教师开展微型研究专题培训,包括微型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提炼成果等。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系统地总结了教师们原有的较为零散的研究经验,同时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实践研究。

2.自主申报,审核反馈

我们不是为了课题研究而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意识与能力。我们尝试将微型研究纳入教师成长要求,尊重教师的成长起点,鼓励教师基于当前亟须解决或突破的问题自主申报微型研究课题,课题中心组集中审核与论证,一对一给予反馈与指导,以此保障每个微型研究课题都是适合且有价值的。

3.行政带动,自主研究

为了保障教师的微型研究方向正确、过程真实有效,我们既尊重教师的自主研究,也采取了行政带动的方式保障教师微型研究的科学性。我们将行政人员、课题研究中心组成员分到若干组,参与到教师微型研究中,定期与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教师微型研究情况,分析判断、答疑解惑、引领方向……行政带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关门做研究的问题,对教师微型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引、支持作用。

4.搭建平台,集中展示

我们每学期集中開展微型研究成果专题展示与汇报,教师们围绕微型研究的问题提出、采用策略、取得成效、下一步思考等方面,以现场展示、成果汇报、微视频等方式进行分享与交流。全园教师共同参与成果展示活动,积极参与互动研讨,从而促进整体教师队伍成长。

5.成果运用,循环往复

微型研究点小,成果可以拿来就用,教师解决各个实践小问题的方法汇聚起来,就是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的路径。因此,我们梳理、汇总教师的微型研究成果,放入幼儿园资源库,供全园教师借鉴与使用,并鼓励教师通过亲身实践验证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再研究、再总结,形成微型研究与实践的循环往复,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

以上是我们对幼儿园教育科研与课题管理工作的一些探索与思考,我们深知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随着科研氛围的营造、科研核心团队的建设、全园教师科研行动力的提升,我们将扎实推进“科研兴园”战略、促进园所内涵发展、提升园所保教质量。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全园课题
中国教育科学网
果树冬季深翻有哪些方法
冬季葡萄园如何清园
The Irony of the Title of Great Expectations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垂向流失规律
以科研课题驱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中个性化培养
数学教学中如何研究学生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