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编制

2021-04-22 05:39尚红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内核春游野菜

尚红艳

目前,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对主题内核、扩展链把握不准;缺乏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主题内容教材化,缺乏有机组合,有拼盘现象;教师干预过多,幼儿自主选择、参与的机会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主题活动方案不适宜,教师缺乏主题活动方案编制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影响主题活动实施的效果。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编制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编制高质量的主题活动方案时,幼儿园和教师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調查主题活动资源

课程资源是主题实施的“原材料”、重要载体和实现条件,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多样,是否具有挑战性,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以下简称“春天”)前,我们对园内外各项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如:园内外的花草树木有哪些,种植园地(户外、班级)中有哪些农作物,春天适宜种植哪些植物,相关的图画书有哪些,以往实施该主题有哪些可借鉴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等。在对课程资源有了较为深入、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对依托资源可能开展的活动进行规划和预设,让主题活动方案更加真实、饱满。

二、确立主题活动目标

(一)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1] 幼儿的需要、兴趣是课程的起点,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是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前提。在设计大班“春天”主题的活动目标时,我们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幼儿关于春天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新的经验。这些是确定主题活动目标的依据,也是对主题活动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分析。

(二)对照相关文件和园本课程

主题活动目标是主题活动拟达成的效果。在制定大班“春天” 主题活动的主题目标时,我们学习、参照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中相关精神和内容,特别是大班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指向,同时对园本课程目标体系中相关内容进行解析、细化,从认知发展、能力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确立主题活动目标,并在实践中落实、检验、优化活动目标,以保证目标的全面性、整合性。

三、搭建主题网络框架

形成主题网络框架的过程,就是积极调动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经验或概念,经过归纳整理,建立起某种联系和关系,并以网状的形式将这种关系和联系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的过程[2] 。主题网络是一种暂定的计划,需要对其不断地调整、优化。我们将主题目标有机地渗入活动中搭建主题网络,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主题内核

主题内核就是该主题中心话题的主旨要义,不同的内核会产生不同的主题内容和规模。首先,要分析主题内核的包容量及伸展的可能性;其次,要明确主题内核中蕴含的生活价值,即幼儿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分析“春天”主题内核时,我们要思考幼儿除了能关注到春天里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还会关注什么;幼儿在春天里的生活、活动会有哪些变化。在不同的情境下,内核的有些部分可以更换或调整。例如,有的班级会围绕春游的规划、准备、实施、分享展开活动,有的班级会组织寻找、挖、清洗、加工、制作、品尝野菜的活动,还有的班级可能会选择欣赏、制作和放风筝的活动。

(二)明晰主题扩展链

儿童本位的主题扩展链设计,要关注幼儿经验的生长、完整经验的获得、幼儿真实生活的自然展开(见下图)。

“春天”主题扩展链是按照发现、感知—生活、探究—表达、表现三个层次逐步推进、拓展的,其中第三层扩展链是菜单式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现实条件选择相关系列活动,然后再展开实践探究。

四、设计主题情境脉络

设计主题情境脉络主要是思考主题活动开展的顺序,强调主题间的逻辑关系,避免经验的重复,让幼儿的学习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大班主题“春天”活动的脉络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感知感受—操作探索—表达表现”;二是“基于经验—丰富拓展—巩固提升”。从自然观察、寻找、调查、记录园内外春天里的变化入手,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明确主题活动的生长点和生长力,进入主题活动。然后采用项目活动的方式,支持幼儿规划、操作、交往、探索,最后进行分享交流、作品展示。例如“春游”系列活动,从制订春游计划、做好春游准备到开展春游活动、进行春游、分享见闻,再到最后形成春游记事档案。又如“挖野菜”系列活动,从初识、寻找野菜到准备挖野菜(收集各种挖野菜工具,学习使用方法)、挖野菜(商定工作职责、分工挖野菜)再到野菜品尝会(挑拣、清洗、制作野菜美食,了解野菜营养价值)。

五、安排主题教学活动

这部分要整体考虑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各类活动对主题的贡献,用适宜的方式组织、实施主题内容。要优先考虑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支持幼儿进行自由、自主、个性化、深入的探究。一些需要集体分享的活动则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进行,适时进行经验的梳理、总结、提升,保障幼儿获得完整的、连续的、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桑蚕”系列活动中,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先后要进行“饲养蚕宝宝”(结合日常,根据饲养周期,进行日常散点式观察、学习)、“揭秘蚕丝”(集体学习、区域活动,了解选茧、烘茧、抽丝等工艺流程及蚕丝的用途,进行抽丝测量)、“蚕茧手工艺”(结合区域蚕桑馆开展制作、展览、欣赏)等活动,每个活动提前都安排好相应的活动形式。当然,这些教学活动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主题推进情况随时做相应调整。

六、开展主题活动审议

主题活动审议伴随主题活动方案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并一直延续到主题活动结束。在“春天”主题活动方案整个编制过程中,我们对于课程资源、主题目标、主题网络框架、主题情境脉络、主题活动内容、主题实施方式等一一进行了审议,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幼儿是否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比如,幼儿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对“春游”活动进行规划、筹备?在探究蝌蚪、蚯蚓时,材料选择和活动开展形式等有没有考虑幼儿的意见?

第二,幼儿是否有丰富多元的个性表征方式?幼儿是否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究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并能动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或经验?教师是否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方式表征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第三,师幼之间是否能够很好地协同合作?主题活动的过程是师幼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探索的一个相互作用过程[3]。如师幼共同选择感兴趣的话题“风筝怎样飞上天”后,共同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方式及持续的时间,共同创建探索情境,探究风筝的特点、制作风筝的方法、试飞失败原因等,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获得相关的完整、连续的经验。

总之,儿童立场视野下的主题活动方案编制,要求在自然的环境下,基于领域基础,用整合的概念,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与已有经验,依托适宜的资源设计主题活动。在“春天”主题活动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期待幼儿用自己的视角观察、探究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发现、表征,遇见更加美好、真实、完整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

[2] 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兹著.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M].林育玮,洪尧群,陈淑娟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0.

[3]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9.

猜你喜欢
内核春游野菜
寻找野菜香
人民情怀:柳青为文为人的内核(评论)
野菜烹饪中的注意事项
初春
微软发布新Edge浏览器预览版下载换装Chrome内核
春游
采野菜
我们来春游
具备DV解码功能的DVD编码器——数字视频刻录应用的理想选择
又见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