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野写生中幼儿的自我表达

2021-04-22 05:39周雪凤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爬山虎油菜花叶子

周雪凤

美术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直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虞永平教授在《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一文中提出:“课程游戏化要求我们关注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依托村野环境组织幼儿写生,并围绕“画什么、怎么画”进行了村野写生中幼儿自我表达的实践研究。

一、画什么

村野环境丰富多彩,幼儿在村野写生时应该画些什么,哪些素材能促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呢?我们都知道,喜欢的环境、熟悉的事物,能激發幼儿的兴趣,能让幼儿的学习快乐、积极和投入。笔者认为,幼儿村野写生素材应该凸显两个关键词:喜欢、熟悉。

1.画自己喜欢的

画自己喜欢的,就是幼儿在村野环境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写生。村野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园内的和园外的。园内的村野写生可以带幼儿来到种植园里,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写生,可以是橘子树、枇杷树、茶树,也可以是地上的野草、墙上的爬藤,还可以是园里的黄石墙、弯曲的小路等。同一场景的写生可以组织多次,每次写生的时候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素材,当然也不反对幼儿围绕同种素材进行重复写生。

园外的村野写生即走出幼儿园,在古村落里进行的写生。古村落里有古道、古树、古宅,还有大片的青山丛林。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古村,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写生。如:画小路两边的植物、房子、围墙、大门,画小河里的小船、河边的亭子、曲廊,画山脚下的油菜花、桃花、梨花,等等。

2.画自己熟悉的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我园把“依托村野资源开发园本课程”作为了日常工作之重点,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村野特色的主题活动(简称村野主题)。画自己熟悉的,就是幼儿在村野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的写生活动。比如,在大班村野主题活动“我爱家乡,我爱后山”中,我们组织了半日活动“走进明善堂”,并进行了《美丽的砖雕》写生。又如,在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围绕小主题“美丽的银杏叶”,幼儿走进古村,进行了写生《美丽的银杏叶》;还有幼儿围绕小主题“蔬菜”,进行了写生《一篮蔬菜》,在小班主题活动“夏天”进行过程中,本地杨梅上市了,围绕小主题“好吃的杨梅”,幼儿进行了《一盆杨梅》的写生。

画自己喜欢的村野写生,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材和创作,每个幼儿都是自由自主的,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想法和创意。他们能轻松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并体悟村野写生的乐趣。因此,每次写生作品都是丰富多彩的。画自己熟悉的村野,虽然没有画自己喜欢的村野在选材上的自由和自主,但因为有村野主题的开展和深入,幼儿对写生素材有充分的感知和认知,因此在写生时能抓住它们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加以细致、个性化的刻画和表现。

二、怎么画

写生过程是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村野写生中幼儿应该怎么画、教师应该如何引导才能凸显幼儿的自我表达,从而真正感受村野写生的乐趣和意义呢?笔者认为,在幼儿进行写生时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环节的自我表达。

1.找出属于自己的画

培养幼儿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具有敏锐独特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对美的捕捉和感受都不同,幼儿的村野写生就应该表现出每一个幼儿眼中最深的感受、最美的视点。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写生观察应该有别于幼儿科学认知中的观察,不能局限于“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而应该鼓励幼儿有自己的视点、有自己的取景、有自己的发现。幼儿只有找出自己感觉最美的一景一物、发现最富有特征的视角,多看、细看,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村野写生作品。

如在中班组织写生“花坛里的油菜花”的时候,在写生前,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花坛里的油菜花,说一说最喜欢油菜花的哪一点以及理由,然后组织幼儿自由观察并交流。当幼儿说到叶子时,教师引导幼儿关注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当幼儿说到花时,教师就引导幼儿关注油菜花像什么,它长在哪里、是怎么长的,然后请幼儿围绕“我眼中的油菜花是什么样的”进行写生。通过这样的交流,每个幼儿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取景。从作品来看,画面内容的丰富性要弱于观察交流时的丰富性,究其原因,除了与幼儿的表现力有关,极有可能是观察时间不充分导致了幼儿未能表现出他们眼中的油菜花形象。幼儿若经常进行这样的观察写生练习,其观察与表现能力将大大提高。

在大班组织写生“爬山虎”的时候,教师就组织了两次观察。第一次,教师还是通过“你觉得爬山虎哪里美,或者哪里很有趣”来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爬山虎的秘密。幼儿有的关注了叶子的大小、形状,有的关注了叶子的色彩,有的关注了藤蔓在墙上爬行的姿态,还有的关注了爬山虎的“脚”。在幼儿交流完观察结果后,教师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组织了第二次观察,请幼儿按照刚才的发现和观察点,继续细致地寻找爬山虎的秘密、寻找新的发现。通过第二次观察,幼儿对自己的观察点就有了非常深刻的感知和认识,在写生爬山虎时精彩纷呈,有的画了弯弯绕绕的藤以及藤上的“爪子”,有的画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叶子,叶子上还有很多叶脉,有的从下往上画,有的是从上往下画。幼儿没有画雷同的画,每个角度、每个观察点的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出人意料的。

2.绘出属于自己的画

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应该给予指导呢?在过去,教师常常因幼儿画得不像而干预,因追求结果的“完美”而指手画脚地让幼儿画这画那,致使幼儿形成了固化的画面和构图。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艺术感受和表达都是独特的。当幼儿关注到油菜花似球状,他就会用短线画出球状的油菜花。当幼儿发现了爬山虎的叶子像在排队,他就会画上一排排叶子。当幼儿关注到爬山虎的“脚”,他就会在藤上画满“脚”而忽略叶子。

当幼儿在观察时凭借自己的感觉抓住了写生对象的形象特征后,他在作画时就会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加以表达。而成人不同,成人对写生对象已形成了固化的形象、固化的表现方式以及固化的“美感”。幼儿写生时教师如果随意干预,就会影响幼儿的作画思维和行为,甚至改变幼儿独有的绘画表现方式。因此,幼儿写生时教师只要站在旁边静静地看,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和感受写生对象,用自己的方式和感觉去大胆地取舍并创造出自己眼中的形象,完成属于自己的写生作品,经历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当幼儿主动提出需求的时候,教师才能适当地给予回应,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写生作品。

3.说出属于自己的画

鸟居昭美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一书中讲道:“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写生对象的观察和概括,他人(包括老师和同伴)未必都能读懂画面中的线条、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因此,当幼儿完成写生作品后,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画,让自己的作品被他人读懂、被他人理解,让幼儿分享中体验绘画表达、说画表达的意义。

在说画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多说多赏。多说,即鼓励幼儿在教师和同伴面前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多赏,即给予幼儿充分欣赏他人作品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幼儿在赏画中感受、理解同伴的写生作品。在集体活动中,赏画和说画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把赏画和说画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我们利用一日活动中的零碎时间,采用集中式或者自由分散式分享,让幼儿在赏画、说画中感受作画的乐趣,同时也让教师通过幼儿的介绍读懂作品、读懂幼儿。

画自己喜欢的,幼儿会全身心投入;画自己熟悉的,幼儿会轻松自在;画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幼儿会尽情感受绘画创作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在画喜欢的、熟悉的、属于自己的画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我。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孔起英.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2015,(03).

[3](日)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M].于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爬山虎油菜花叶子
菜花谣
油菜花
油菜花开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一片翻转的叶子
舞动的叶子
Word Fun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