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而不“浅”

2021-04-22 05:39郑洁戴琪烜杜阳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脉络经验目标

郑洁 戴琪烜 杜阳佳

主题活动符合儿童认知整体性的特点,注重各个领域之间的整合联系,是目前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

主题是否适用靠有效的主题审议来鉴别,而主题审议按时间顺序则可细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我们尝试链接儿童经验,在审议方式上形成了新的策略与做法,不断细致与优化,使主题活动真正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发展。

一、审主题——在取舍中深挖主题内涵

主题的由来是开展主题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主题是否有价值的依据。主题前审议应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与发展需求等筛选适合的主题,这是第一阶段主题前审议的关键。

1.思考联系,提炼关键价值。每个大主题都是由几个特定的子主题组成,主题前审议应先梳理拟定主题的由来,思考子主题和大主题之间的联系、子主题的价值点以及子主题的内容、顺序是否可改变等问题,这就需要仔细研读教材中的主题说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据此分析幼儿的核心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在主题前审议时读懂主题价值、明晰教材逻辑、理解编写理念、提炼关键价值。以中班大主题“我探索 我快乐”中的子主题“找声音”前审议为例(见表1),通过前审议,活动的核心价值逐渐明晰。

2.分析需求,链接核心经验。幼儿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我們通过调查表获悉幼儿的已知经验,用问题板了解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链接相关领域的关键经验,提炼出相关主题的核心经验。比如,小班主题“拔萝卜”,我们通过调查表获悉幼儿对萝卜的已知经验(萝卜可以吃、我吃过白萝卜、妈妈说胡萝卜很有营养等);通过问题板了解了幼儿对萝卜的探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萝卜的外形、颜色、口感等),并链接科学领域关键经验——关于动植物的身体特征:(1)辨别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外显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等)。(2)知道生物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如植物有根、茎、叶)。将两者结合,我们得出了该主题在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1)能辨别各种萝卜的颜色、大小和形状。(2)知道萝卜由根、茎、叶等组成。(3)吃的是萝卜的根。

3.拓展范围,整合有效资源。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运用水平;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盘点、删选、转化园内外资源,是主题前审议的重要步骤。比如,大班主题“我上学了”,我们从资源名称、资源种类、主要价值、可开展的活动、幼儿可获得的经验以及家园共育等角度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挖掘出丰富的资源,确定开展的具体活动,充分发挥了主题前审议的价值。

二、审目标——在取舍中找到主题方向

主题目标是整个主题开展的核心和灵魂,它最能体现主题活动对幼儿能力和经验的发展点。合理、适宜、细化的主题目标,能丰富和拓展主题内容、驾驭主题实施脉络。在审议目标时,我们根据幼儿的经验和特点进行思考,从留、调、替三方面重新定位主题目标,舍弃笼统的、幼儿无法达成的目标,保留适宜的、可操作性强的、更加贴近幼儿经验的目标。

1.单一个主题的目标调整。我们遵循幼儿发展水平,一一解读主题目标,保留原主题中适宜的目标。然后以幼儿实际经验为切入点,根据每个地域的特色、每个班的特点对原主题目标中不适宜的部分进行微调,将目标转化成具体、可操作的策略。主题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在幼儿,当主题目标和幼儿实际需求发生冲突时,我们需及时替换目标,确保主题目标有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2.共同性主题的目标行进。比如,“秋天”就是一个可以贯穿小、中、大年龄段的典型共同性主题。根据《指南》 中关于季节的分年龄段目标,我们导引同一个主题的目标行 进(见表 2)。

3.同一类主题的目标推进。小、中、大年龄段中均有涉及动物的主题,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相关核心经验对同一类主题的目标进行了审议,让同一类主题活动的实施体现科学进阶。比如:同是动物主题的活动,小班幼儿首先关注到的是动物的外部特征,在游戏中感知和了解动物的特征,尝试亲近小动物;中班幼儿开始关注动物的内部特征、组织结构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到了大班,幼儿能理解动物形态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开始思考动物的不同组成部分在满足其自身需要中的作用。

三、审路径——在取舍中厘清主题脉络

在提炼了主题关键价值、链接了核心经验、整合了有效资源、遴选出主题目标后,我们生成了动态的园本主题,并厘清了主题脉络。

1.结合儿童经验画主题脉络,让主题线索一览无余。每个主题都有其内在的脉络线索,幼儿在主题中经历着问题—建议—解决办法的催生过程。我们基于儿童的视角和经验审议主题,尊重主题属性的自身线索,从主题核心目标出发,围绕各活动小目标自上而下做预设,构建主题网络图。比如主题“找声音”属于科学领域范畴,它的主题脉络由感知、探究、表征、迁移构成。通过分析与梳理,我们最终绘制了适宜的、脉络清晰的主题线索图(见图1)。

2.根据儿童经验绘主题行进路线,让主题推进一目了然。确定了主题内容后,具体活动实施的前后顺序尤为重要。不同的主题活动有不同的推进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推进、有的以经验为线索展开。在对主题进行前审议时,我们严格遵循每个主题的内生路径,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着手,适当调整开展顺序、合并有经验内容、删减无兴趣内容、增加生成内容,逐步以线条绘画的形式梳理出该主题的行进路径。比如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祖国”主题行进路线(见图2)。

3.运用儿童经验列主题实施计划表,让主题内容一清二楚。有了主题行进路径,我们从各类目标、学习活动、环境创设、区域游戏、家园协作等方面列表梳理,让整个主题的开展脉络一清二楚。仍以“我们的祖国真大”主题活动为例,审议之后的主题实施计划表清晰明了(见表3)。

总而言之,主题前审议应“前”而不“浅”,更好地让主题贴合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在自然、统整、适宜的活动中获得全方位的成长。

1.凸显了幼儿的课程主体。我园的主题前审议基于儿童经验,它来源于幼儿,满足于幼儿。在主题审议前,幼儿能将自己的问题反馈在问题墙(板)上,教师能基于这些问题和儿童经验进行主题前审议,帮助幼儿解决困惑。在一次又一次的主题前审议中,幼儿能明确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问题得到了解决,经验得到了丰富。于是,幼儿参与问题反馈的频率越来越高,与主题互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幼儿不仅能在幼儿园与同伴、教师一起开展和分享主题活动,而且能在家与父母进行各种主题相关活动,并走进社区、走进周边场所,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执行者到主动参与者。

2.提高了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组织和管理主题前审议的过程中,我园实现了课程理念、课程实施、课程架构、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突破,全面提升了管理者的课程践领导力。

3.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通过主题前审议,教师懂得了要从盲目拿来到有思考地批判、从简单删减到多元取舍、从表面改编到深入融合,并要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互动,让主题前审议成为真正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幕后推手。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了思考,以思促研、以思促行,提升了课程的执行力。

4.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库。在课程审议不断落实与推进中我园建立了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包括各级课程审议的教研活动资料、主题审议的文本教学资料、主题墙和主题区域的环境资料以及链接主题资源的相关资料,为后续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源和依据。

猜你喜欢
脉络经验目标
四川非遗类旅游纪录片发展脉络浅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