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系列活动:豆豆大家族

2021-04-22 05:39周晶晶袁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芸豆豌豆豆子

周晶晶 袁芳

陈鹤琴先生倡导回归幼儿真实生活的“活教育”。在“豆豆大家族”系列活动中,正是借助豆子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中学会分类的方法;在抓一抓、分一分、数一数中掌握手口一致地点数的技能;在听一听、倒一倒、敲一敲中萌发初步探索的愿望;在剥一剥、洗一洗、烧一烧中变身家务小能手,体验劳动的快乐。在本活动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与各种各样的豆子互动,从而不断获得新经验的生长。

科学活动:豆豆大家族

活动目标

1.能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红芸豆、白芸豆和蚕豆三种豆子的不同特征,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根据豆子的明显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3.体验探究豆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豆豆大家族》部分PPT;豆子发芽的视频;幼儿每组一盘豆子,混放有红芸豆、白芸豆和蚕豆,每种数量比小组人数多;教师用来展示的一盘豆子,种类更多,有黄豆、黑豆、红豆、绿豆等;贴有红芸豆、白芸豆和蚕豆照片标记的篓子若干。

经验准备:认识黄豆、黑豆、红豆、绿豆。

活动过程

一、创设“豆宝宝来了”情境,激发对豆子的兴趣

教师展示作品第1页PPT:啪啪啪,豆荚炸开啦!黄豆宝宝们骨碌碌、骨碌碌,滚出来啦!

师:黄豆宝宝们滚啊滚,看,它们遇到了谁?我们一起打个招呼吧——红豆宝宝好!(教师拿出一颗红豆)

师:黄豆宝宝们继续滚啊滚,猜猜它们还会遇到哪些豆子朋友呢?

【说明】创设黄豆遇到红豆的情境,引导幼儿打招呼,激发他们对豆子的兴趣,鼓励他们迁移已有经验,大胆猜测还可能遇到哪些豆子。

二、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知三种豆子的不同特征

1.看一看豆子,了解豆子名称。

师:黄豆宝宝的朋友就在盘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咦!还有一些新朋友,它们是谁呢?

【说明】通过此环节,一方面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巩固对黄豆、黑豆、红豆、绿豆四种豆子的认识;另一方面激发幼儿认识红芸豆、白芸豆和蚕豆的兴趣。

2.摸一摸豆子,感知豆子特征。

师:豆宝宝们很高兴认识你们,都想和你们交朋友!请小朋友们从盘子里拿出一颗豆宝宝,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豆宝宝长什么样。看好了记得放回盘里再换另一颗看一看,要小心别把它们碰到地上哦!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用不同感官了解豆子。

师:你最喜欢哪种豆宝宝?它长什么样?摸起来什么感觉?

师:红芸豆——红红的,长长的,弯弯的;白芸豆——白白的,大大的,胖胖的;蚕豆——绿绿的,大大的,扁扁的。并且,它们摸起来都是滑溜溜、冰冰凉凉的。

师:小朋友,你们盘里的三种豆宝宝除了颜色不同、样子不同,还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师:豆宝宝们身上还有一个像“小肚脐”的东西,有的“小肚脐”大一点、粗一点,有的小一点、细一点,这些小肚脐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師播放豆子发芽的视频,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肚脐”的秘密。

【说明】此环节的重点在于让幼儿体验并表达自己对每种豆子的感知和了解。师幼问答可以帮助幼儿梳理豆子的特征,鼓励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豆子发芽的视频能帮助幼儿直观了解豆子上“肚脐”的作用,拓展幼儿对豆子结构的认识。

三、通过“豆宝宝回家”游戏,巩固对三种豆子的认识

师:豆宝宝的妈妈们喊它们回家啦!看一看,它们的家在哪里?

教师出示3个贴有红芸豆、白芸豆和蚕豆照片标记的篓子,请幼儿根据标记把豆宝宝送回“家”,引导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红芸豆宝宝,我送你回家”……

【说明】此环节让幼儿尝试按豆子品种进行分类,一方面通过对应、匹配等玩法巩固幼儿对三种豆子的认识,另一方面为幼儿再次提供感知三种豆子的机会。

数学活动:分豆子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2.按豆子种类进行分类,并根据豆子数量匹配点卡。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知道将材料收拾整齐再换游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蚕豆、红芸豆和白芸豆混放在一个筐内,塑料盘、1~5的点卡、分类盒若干。

经验准备:能够进行3以内手口一致地点数。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分豆豆的方法

师:豆宝宝们很调皮,它们挤在一起,豆妈妈都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小朋友们愿意帮豆妈妈找出自己的宝宝吗?

师:请小朋友们抓一把豆子放在自己的盘子里,看一看豆子有哪几种,然后把同一种豆子一起放在同一个盒子里。谁愿意来试一试?

【说明】此环节需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分豆子的玩法。要求“抓一把”是为了控制数量,若幼儿抓好几把豆子,教师可直接帮其把豆子倒回大筐中,告知其只能抓一把,确保幼儿抓出的每种豆子数量不超过5个,以便进行点数。若幼儿一把抓的数量过少,教师则协助增补。小班幼儿对规则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明确“抓一把”的要求,并通过请幼儿上前演示,巩固“把盘子里的××豆都找出来”的玩法。

师:豆子全部分好后,还要请你们数一数每种豆子有几颗。有几颗就在分类盒上插上几的点卡。最后还要说一说“我分了×颗××豆”。

【说明】如果有的幼儿不理解教师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幼儿分出第一批豆子放入盒子里时引导他表达,如“我分了3颗红芸豆”,帮助幼儿了解分完后该如何说。

师:今天的新游戏叫“分豆子”,你们会玩了吗?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需要观察幼儿是否按照先抓、再分,接着数,最后说的方法进行游戏,并适当给予指导。

【说明】观察幼儿的操作方法和顺序,不仅能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操作的好习惯,规则意识在数学活动中非常重要。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及时指导:若幼儿按豆子种类分类有困难,教师可询问幼儿同一个分类盒里装了什么豆,告诉其只能装一种,并帮助他做出调整;若幼儿先查点卡后分豆,教师可将点卡收回,提醒其先分再数,最后插点卡。

三、交流点评,学习将材料收拾整齐

师:你们今天都会分豆子了吗?谁愿意上来玩一玩?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给豆宝宝分类,还能根据豆宝宝的数量正确匹配对应的点卡,真能干!现在我们要把豆宝宝都送回筐子里,小心别撒了哦!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拾游戏材料。

【说明】通过请幼儿上前示范完成导入活动时未分完的豆子并送豆宝宝回家,帮助幼儿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的方法,养成收拾材料的好习惯。

语言活动:四颗小豌豆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四颗小豌豆》的主要内容。

2.尝试模仿故事中的固定句式,说一说“飞到了××,原来世界是××颜色的”。

3.乐意参与表演游戏,体验小豌豆飞到不同地方发现不同颜色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教师自编故事《四颗小豌豆》及对应的自制PPT,豌豆胸牌人手一个,在活动室的后面布置草地、桃树、白云等相应标记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出示豆荚图片,激趣导入

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鼓励幼儿仔细倾听,试着说一说故事里有几颗豌豆,是什么颜色的。

【说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重要保证。在介绍故事背景时,教师需要通过简单提问帮助幼儿整理听到的主要内容,便于幼儿理解第一段中描述的绿色世界,同时为故事后面说世界是不同颜色的埋下伏笔。

二、讲述故事开头部分,引发猜测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后,通过问题“小豌豆想要飞出去看一看,它们会飞去哪里?”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说明】小班幼儿的“泛灵论”很容易激发幼儿对豌豆飞出、飞远的想象。若幼儿对此问题无法应答时,教师可以将第一颗小豌豆飞出去的内容前置,以啟发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三、讲述故事结尾部分,了解小豌豆飞到的不同地方

教师边展示PPT边讲故事,讲完后,通过问题“小豌豆都飞到了哪里?它们认为世界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帮助幼儿了解四颗豌豆飞到的不同地方。

【说明】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并表述清楚四颗豌豆飞到的不同地方,教师在制作PPT时可以先单页单幅出示,逐图讲述。之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呈现某一豌豆的画面,有利于帮助幼儿用“飞到了×××,原来世界是×色的”的句式进行表述。

四、完整讲述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后,提问:为什么第四颗小豌豆说世界是彩色的?你认为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说明】语言是学习的内容,也是思维的工具,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多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完整欣赏后的提问,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另一方面提供一个讨论话题,进而引发幼儿积极表达的愿望。

五、激发想象,表演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挂上豌豆胸牌,边表演边念诵故事中的语言“飞到了×××,原来世界是×色的”,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并表演。

【说明】教师通过创设故事场景,让活动动静交替,帮助幼儿在分角色体验和集体表演中,巩固运用故事中固定句式的经验。

原创故事《四颗小豌豆》

从前有四颗小豌豆,住在绿色的豆荚里,小豌豆也是绿色的,它们相信整个世界一定也是绿色的。

有一天,豆荚裂开了一条缝,小豌豆们高兴地说:“我要飞出去看一看。”

第一颗小豌豆飞了出去,它飞到了草地上,世界果真是绿色的。

第二颗小豌豆飞了出去,它飞到了桃花上,原来世界是粉色的。

第三颗小豌豆飞了出去,它飞到了白云上,原来世界是白色的。

第四颗小豌豆飞了出去,它飞到了小朋友身边,啊!小朋友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原来世界是彩色的呀!

区域活动

益智区:听听是什么

材料:清洗干净的带盖罐子4个,里面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绿豆、小米、碎纸片、棉花;贴有这4种实物标记的图片一份。

玩法:幼儿分别摇晃每个罐子,仔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判断罐子里的实物是什么,然后把对应的标记图放在罐子上面或前面。等4个罐子全部放好后,方可打开盖子检查匹配的是否正确。对于匹配不正确的,可以盖上盖子,重新摇晃听声音进行对比。

小贴士:可根据幼儿游戏实际情况,逐步增加或调整罐中物品的种类。

科学区:会跳舞的豆豆

材料:一面小鼓及鼓槌,绿豆、芸豆若干。

玩法:幼儿将少量豆子放在鼓面上,用鼓槌击打鼓面,观察豆子的跳跃情况。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向同伴或老师表达自己的发现,如“××豆子跳得高”“××豆子跳得低”等。

小贴士:提供的豆子大小有明显区别即可;在游戏区铺设地毯,以便豆子散落后快速收集。

亲子活动

豆豆大搜集

材料:透明塑料杯或小罐子若干。

观察与指导:家长带幼儿去菜场或超市买回不同品种的豆子,将其混放在一起,指导幼儿将混放的豆子按种类装入透明塑料杯或小罐子中,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给每种豆子做标签并介绍。

水培豆豆

材料:豆子若干(品种数量由幼儿决定),透明盛器一个,可以架在盛器上的镂空塑料盘1个。

观察与指导:家长与幼儿商量好豆子的品种,让幼儿把豆子撒在镂空的塑料盘上,之后协助幼儿在盛器里装满水,并把撒好豆子的盘子放在上面。提醒幼儿每天观察豆的生长变化,可以鼓励幼儿用涂鸦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家长把幼儿的表述记录在作品旁边。

剥豆豆

材料:结合季节特点准备带荚的蚕豆或豌豆若干,小碗,小围裙和擦手毛巾。

观察与指导:家长帮助幼儿穿好小围裙,观察幼儿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剥开豆荚。对有困难的幼儿,家长可以指导其怎么剥。引导幼儿数一数每次剥开的豆荚里有几颗豆,并把豆子放入小碗,剥好后共同清洗豆子,烹饪菜肴,最后一起品尝。

猜你喜欢
芸豆豌豆豆子
拯救爱情的芸豆豆
巧用“芸豆”促进婴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干煸芸豆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小豆子力气大
开心豆子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