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里外的课程资源

2021-04-22 18:57杨娟孟纷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售票机节车厢纸箱

杨娟 孟纷芳

南京南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是华东地区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南站园部地处南京南站旁,一天里的无数时刻,无论在班级还是户外,经常能听到孩子们指着不远处来回穿梭的高铁惊呼:“高铁来了!高铁来了!”然后立即有一群孩子上去围观,彼此兴奋地说着、笑着、谈论着有关高铁的话题。

高铁作为现代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以其壮观的造型、飞驰的速度、奇妙的体验让幼儿着迷。孩子们的热情让我们意识到,把距离仅1公里的高铁站转化为可供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能进一步丰富他们乘坐高铁的生活经验,感受高铁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便利,感受家乡南京的发展变化。因此,教师决定抓住国庆长假的契机,和幼儿开启一场探究高铁之旅。

为丰富幼儿对高铁的认识,教师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关于高铁的图书、视频和模型等资料,还在图书区投放了《高铁的秘密》《高铁出发了》等绘本供幼儿阅读,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高铁的浓厚兴趣。国庆假期前,教师调研了解幼儿的家庭出行计划,发现半数家庭会乘高铁出行。于是,教师寻求家长协助,请他们支持幼儿探究高铁,这一想法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方式学习,和以往在教室的活动不同,此次亲子乘坐高铁出游,是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以一名小乘客的角色带着问题去亲身体验、解决乘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整地经历取票、安检、寻找检票口、检票、找到车厢和座位、出站等乘坐高铁的流程。为了让幼儿对高铁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为了让亲子调查更加有效,教师将提前写好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和调查表《高铁是什么样子的》发放给每个家庭,引导家长带领幼儿运用调查表对高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假期结束后,幼儿拿着调查表、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跟同伴分享自己“眼中的高铁”。有的幼儿关注到高铁的外形:“高铁中间是长长的,有很多车厢,两头尖尖的,尖尖的两头不能坐人。”有的幼儿关注到高铁的运行:“在高铁的車厢上面有个杆子,它们都连着一条线。”有的幼儿关注到高铁的内部空间:“车厢里走廊的两边是座位,中间是过道。”还有的幼儿关注到高铁的工作人员:“在高铁站,有检查票的,有卖东西的,有警察,还有扫地的。”经过亲身体验,幼儿对高铁的乘车流程、外观、内部构造和设施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孩子们探究高铁的热情还在持续着,经常三三两两地交流他们关于高铁的发现和感受,教师也在集体谈话中引导幼儿继续关于高铁的讨论,还有幼儿自发地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对高铁的发现表征出来。在交流和表征的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很多新问题……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高铁车窗和车门不一样

在分享各自的高铁绘画作品时,幼儿发现大家画出来的车厢的窗户数量和形状不一样,车门的数量也不一样:有的是8个正方形的窗户,分别有前门和后门;有的是6个长方形的窗户,每节车厢上只有一个门……

那么,高铁的窗户到底是什么形状?每节车厢应该有几扇窗户、几个门呢?教师注意到幼儿的疑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高铁模型、图片和视频中车窗的数量和形状,然而通过观察和对比,大家发现高铁的车窗的确各不相同,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数量也有所不同,这让大家更困惑了。正当幼儿犯愁的时候,浩浩说:“老师,我有个叔叔是高铁司机,我让他来告诉大家。”

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答疑解惑,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为确保家长资源进课堂的质量,教师让幼儿提前把最想问的问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第二天,浩浩的叔叔受邀作为家长志愿者来为幼儿解答关于高铁的秘密。从叔叔那里,幼儿得知高铁是个大家族,家族里有很多不同型号的列车,而这些列车的车门、车窗的数量和形状也会因为不同型号而有所不同。叔叔告诉大家,班级的高铁模型属于CRH380A的型号,又称“银蛇”。还向幼儿介绍了高铁的外观和内部构造,这些信息不仅巩固了幼儿对高铁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高铁的探究兴趣。

·高铁有多长?

随着幼儿对高铁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前期亲子探访的经验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在一次集体讨论中,他们对“高铁有多长”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怎样才能了解到高铁的长度?有幼儿提出可以去实地量一量。什么工具最合适呢?有幼儿提出用尺子,很快这一想法遭到了同伴的质疑——一节高铁车厢很长很长,找不到足够长的尺子去量。接着有人提出可以用绳子。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带绳子去实地测量高铁。教师看到幼儿对高铁的长度有着极大兴趣和探究意愿,便没有过多干涉,决定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实地探访之前,师幼需做一定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经过讨论,幼儿决定先写信给高铁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请求进站参观。获得许可后,教师提前熟悉了探访环境,确定好探访路线,与场地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配合,还邀请家长助教加入,为幼儿的安全探访做了充足的准备。

没想到,到达现场后,幼儿便遇到第一个挫折,因为高铁在站台停留的时间很短,还没来得及将绳子完全铺展开,高铁就已经开走了。经历过多次失败,教师开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高铁车身的组成,随即有人发现高铁是由多个相同的车厢连接而成的。很快,他们提出解决方案:可以只量一节车厢的长度,再数出车厢的总数就能知道高铁的长度了。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地分工时,琪琪发现靠近高铁的地面上有不同颜色的地标,通过对地标的观察,他们发现这些地标正好对应着高铁的各节车厢。于是幼儿找到了测量一节车厢最容易的方式——直接测量地标间的距离,然后在绳子上做标记。经过一番思考、探索和实践,幼儿终于取得了一节车厢的长度,圆满完成了此次探访任务。

回到班级后,幼儿开始对有标记的绳子进行讨论。有人提出可以把绳子拉直放在操场的跑道上,再对这根绳子的长度进行测量,就这样,绳子被幼儿平铺在操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测量这条绳子的长度呢?幼儿自然地想到了可以用手臂、双腿、脚步来测量。他们实践后发现,如果大家站成一排伸长手臂,从绳子的起点到终点需要30个小朋友;如果分开双腿,用两腿之间的距离测量,则需要31个小朋友。后来,大家还选出一名幼儿跨大步测量,发现总共需要38步。原来,同样的一根绳子,用不同的方法测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幼儿对高铁的认知经验不断丰富,有人提出想要自己动手做一列高铁。这一想法极大地激起大家的兴趣和动手操作欲。可是,高铁该怎么做、用什么材料做呢?

·一起来画高铁设计图

伴随着对问题的思考,考虑到高铁的形状,幼儿想到用纸箱来制作。他们陆续带来了大大小小的纸箱进行建构拼搭,有的幼儿还直接坐进去感受纸箱的大小。有人将相同大小的四个纸箱连接在一起,两边做车头和车尾,中间的两个做车厢。尽管这列“高铁”放在教室门口的走廊正合适,可光秃秃的纸箱怎么看也不像我们所认识的高铁。

看到幼儿在自主探索的阶段遇到难题,教师便注意引导幼儿从“我们要做什么样的高铁、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展开讨论。因为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他们对CRH380A型号的高铁记忆深刻,大家觉得银色的车头尖尖的、酷酷的,跑起来一定很快!确定好要做的高铁型号后,幼儿迁移了在建构区的搭建经验,想到在制作高铁之前,要先画出高铁设计图。考虑到幼儿的绘画需要,教师特意提供了长卷纸让他们大胆创作。然而,幼儿第一次合作绘画时,由于没有提前商量和分工,导致有的幼儿画的高铁很小,有的幼儿画得又很大,车窗和车门的数量也不统一。于是,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等到第二次绘画时,幼儿便知道要提前商量好各自的分工,每人负责画一节车厢,每节车厢的窗户和门的数量也要保持一致。终于,设计图在集体的智慧和努力下完成了。

·如何用纸箱搭建高铁

设计图画好之后,幼儿便根据设计图用纸箱制作高铁。高铁车身主要由车头和车厢组成,车厢上包括车窗和车门。负责画窗户的四名幼儿立即在纸箱上开始画画,然而,他们发现每个人画的窗户大小不一样,看上去歪歪扭扭的,十分不协调。如何让大家画的窗户保持大小一致?有幼儿提出用尺子量,也有的幼儿建议沿着长方形的积木画线,然后描画成车窗的样子,可这两种方法不是画不齐就是画得太小,效果都不理想。什么物品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呢?幼儿开始在教室里寻找大小不同的物品,一一放在纸箱上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发现窗户不能太小,要大致能露出小朋友的头。最终一本尺寸较大的绘本从众多物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一致赞同的用具,幼儿便用它很快画好了窗户。

尖尖的车头很难用纸箱表现,教师提前收集了很多放大的高铁车头图片放在区域中供幼儿自主研究。幼儿也仔细观察了高铁模型,想了很多种方法,最终决定先在纸箱上画条弧线,然后请老师帮忙沿着弧线裁剪,最后将两片裁好的弧形板拼接在一起。经历种种问题,大家在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将尖尖的车头制作完成。此外,幼儿又给每节车厢画上门,分组给车身刷上颜色,为每节车厢标上数字,做瞭望窗、车灯和轮子,有的幼儿还在车厢内摆放了座位。从对高铁外形特征的搭建,再到对高铁内部细节功能的丰富和完善,纸箱高铁终于做好了,幼儿围着高铁欢呼雀跃,脸上露出满意又自豪的微笑。

·我们的高铁之旅

高铁即将出发,可我们要从哪里取票呢?一次偶然的区域活动引发了幼儿对自动售票机的讨论。通过回顾乘坐高铁的视频,大家很想制作一台自动售票机让游戏更加有趣而完整。观察过自动售票机的图片后,幼儿了解到自动售票机有一个显示屏幕和放身份证的小平台,还分别有收钱、找零钱和出票的小窗口。经过对售票机的观察和设计,幼儿决定先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箱组合在一起拼搭成售票机的外形,然后再画出售票机的窗口,對其进行装饰。有了制作高铁车厢的经验,自动售票机很快制作成功。随着高铁游戏的开展,幼儿又陆续讨论制作出安检仪和检票的设备,在“高铁站”,“安检员”“高铁司机”“乘务员”“售货员”“清洁员”“乘警”和“旅客”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认真地“投入工作”,在享受游戏的快乐的同时,不断拓展、丰富着对高铁的认知。

经过前期对高铁的深入探究,幼儿对高铁的认知也逐渐清晰而丰富。回顾幼儿用纸箱制作高铁的过程,可以说他们经历了一段非常宝贵的学习历程。幼儿在解决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显现出主动探究、创造性思考、自我纠错、勇于面对困难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极大的团队合作能力,让我们看到幼儿作为主动学习者所蕴含的潜能。而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悉心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让这趟“高铁之旅”不虚此行。

开展活动前,虽然我们没有做过多的预设方案,但一直坚定着课程实施的重要原则——教师与幼儿同为主体,共构课程。我们基于对高铁的资源价值判断和幼儿的兴趣分析引发主题,创设了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经验的、物质的);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探究的主动权,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探索、交流合作,并将自己学习到的认知经验进行表征创造。教师则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捕捉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与支持,并通过有效提问对幼儿的思维提出挑战,推动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与幼儿的一次次互动和对话中,我们收获着合作建构的惊喜与启发,见证了生成课程的精彩绽放。

猜你喜欢
售票机节车厢纸箱
自动售票机拆移的必要性及施工注意事项分析
纸箱打包机的设计
基于地铁自动售票机硬件设计的几点分析
小赛的纸箱
售票机取现
用吸管与纸箱打造密室逃脱
废纸箱变愤怒的小鸟
运动让你免费坐地铁
学数学真有趣
总能找到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