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现状和展望

2021-06-15 01:56周楚京李鹏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语文核心素养

周楚京 李鹏飞

内容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目前研究取得一定进展,而作为学术著作的《乡土中国》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以下教学策略:自读为主,教读为辅,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搭建支架理思路,抓核心概念长知识;设置任务促发展,学习任务群多元化;立足文本学以致用,发现其价值和意义;成果分享反思总结,提高学习内驱力。

关键词:《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

《乡土中国》是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学术经典,费孝通先生在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后提出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等核心概念,对中国乡村社会研究具有开创性影响。《乡土中国》作为高中整本书阅读书目,能对学生了解中华文明根源和社会结构有极大益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通过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教学策略的改进进行展望。

一.《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现状

截止2021年1月20日,以整本书阅读和《乡土中国》为主题在知网检索文献共19篇,其中9篇硕士论文,2篇报纸,8篇期刊;以“学术类著作”和“整本书阅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只得到13篇文献,显示对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中脱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章的丰富内涵。个别老师将《乡土中国》拆为十四章,按章节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破坏书本的价值和其内在结构与逻辑,更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乡土中国》的各章节联系性较强,如文字下乡和文字再下乡、礼治社会和无讼等章节,不能将其肢解进行教学。

其次,部分教学设计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忽略《乡土中国》作为学术著作的独特价值和特点。有教师按普通书籍进行整本书阅读,没有体现其内在逻辑、作者的研究思路以及关键概念等特点。虽有教师为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内涵搭建支架,但方法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乡土中国》的学习是要让学生理解书的逻辑结构、核心概念及作者的研究方法论。

最后,是对《乡土中国》整本书的解读不够深入,对概念的把握停在表面或过深奥导致学生难理解。费孝通先生说:“《乡土中国》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过简单,例如“文字下乡”只分析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而没有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受文字下乡的原因和影响,无法跨越文本和学生已有知识的鸿沟;或将概念学术化转向对社会学的深度理解失去语文教学独有的底蕴和特色。

值得庆幸的是,在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中也出现了新颖有效的方法。例如李安全老师采取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程载国老师用导读、潜读、讲读和化读的方式进行教学,王希明老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分析案例。他们的教學方法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也有创新,结合实际迁移运用解决现实问题,达到了学术类著作阅读的要求。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为达到良好效果一些教师根据已有经验独创教学方法,但不一定适用。何如虹提出联结策略,通过链接不同的课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礼治秩序,但所选文章没有实现这一目的。她选择《荷塘月色》《小狗包弟》为了说明文本和自身的联系,虽然让学生建立与文本的关联,但是却和《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没有关联脱离文本。

有学者认为《乡土中国》教学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强调以言语形式为纲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言意兼得”。虽然课程标准提出“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要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但这里的语言是指突显其专业化和关键概念以及抽象的逻辑的语句,这本书运用比拟、比喻等方法,目的是说明作者论证的严谨和语言的通俗。

曾冠霖老师在教授整本书阅读时写道:“很少同学能对相应的文化内涵进行辩证性分析,部分学生存在不能理论联系现实的问题。”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只有单一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没有与其它任务群的融合,导致学生缺乏拓展与迁移能力。此外,结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学术著作专题研讨等搭建任务群,也能够加强深度解读与学习。

最后,是专业素养不够文本解读能力需加强以及没有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例如,有教师借鉴王希明老师的案例分析法时没有结合班上同学的学情和能力以及是否充分理解《乡土中国》的内涵,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还有在分析“乡土社会”时将其定义为中国的乡村生活,而贾永梅和胡其柱认为“乡土社会应该指唐宋以来相对于王权政治的社会自主空间, 其中既包括乡村亦包括城镇”,因此对文本的解读尤为重要。

现实教学中不止这些问题,其产生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没有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对不同的作品阅读要求和内容区分不清,导致将作品简单归为一类而采取相同方法教学,或是为了创新选择新颖的方式却没达到理想的目标。其次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理解不到位,缺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的知识和经验,当然也与是否具有科学的教学和教育理念有关以及是否结合本班学情有关。最后是没有深入解读《乡土中国》的结构、内容和创作思路,没掌握学术类整本书教学方法缺乏对多个任务群的联合与实施的技能。

三.教学展望

(一)自读为主教法为辅,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顾之川曾提出,“学习任务群只是个形式,提升语文素养才是根本”,在阅读《乡土中国》时学生应是阅读的主体,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沉浸阅读,教师在阅读中重在教授阅读方法,例如略读、跳读、精读等方法和技巧。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积极参与思维的提升和发展中来,在欣赏文本价值的同时也要积累相关知识,在自读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一类书籍的阅读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和理念。

(二)搭建支架理清思路,抓核心概念长知识

学术类文章因术语生涩难懂学术性强,理解较困难,以学生固有经验和水平去解释核心概念则难上加难。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例如思维导图方法阐释核心概念,做问题图表理解文章结构或案例示范加强迁移运用能力,或者提供任务、选题等方式。在整个过程使用评价量表进行多元评价,若是能请社会学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一次主题的讲座效果更加。

(三)设置任务促进发展,学习任务群多元化

《乡土中国》是由十四个章节构成的,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时间有要求,在阅读前要确定教学规划和科学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学情和兴趣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例如举行“乡下人是否真愚”辩论赛、读书报告分享会、设计实践调研任务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整本书阅读教学可结合微信公众号、H5、打卡等跨媒介的方式,或以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对某选题进行深度理解与思考等任务群的方式。

(四)立足文本学以致用,发现其价值和意义

课程标准对学术著作阅读的要求中有:“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了解书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立足文本,加强书本和理论的实际联系,学术作品阅读可以体验作者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阅读后要对现在的乡村社会有一定了解和认知,也能对某些现象和不足提出有效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探究《乡土中国》的永恒价值。

(五)成果分享与总结,提高学习内驱力

艾德勒认为阅读需要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即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作者是怎样谈论这些问题的?这本书说的是全部有理还是部分有理?最后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阅读中不仅能提出这些问题还能回答这些问题,阅读《乡土中国》后,要检测与反思并总结整本书和学术类著作阅读的方法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也可将《乡土中国》整本书成果在各类媒介和校园进行展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3]李安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9(1).

[4]程载国.学术类名著之理解性研读——以《乡土中国》为例[J].语文学习, 2019,487(2):41-45.

[5]王希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J].语文学习,2019,498(12):42-47.

[6]何如虹.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0.

[7]曾冠霖.概念与结构共析 思维与文化同承:《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设计与实施[J].中学语文,2018(9).

[8]贾永梅,胡其柱.“乡土社会”:以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为参照的解读[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06):96-101.

[9]顾之川.怎样阅读《乡土中国》?[J].语文建设,2019(23):4-7.

[10]Adler,Mortimer Jerome,Doran,Charles F,等.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3-44.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经典的生成、传播与接受”(gxyq2020162)、阜阳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培育项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2019JCJY17)”、阜阳师范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文学概论》为例(2019JYXM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语文核心素养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语言建构的策略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