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可溶性B7家族成员H4在小儿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2021-10-14 04:53李慧刘晶
癌症进展 2021年15期

李慧,刘晶

1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西安 710003

2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童感染科,陕西 宝鸡 721000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一种实体肿瘤,以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发热、消瘦等症状。恶性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近年来,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淋巴瘤组织中存在多种异常增殖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可溶性B7家族成员 H4(soluble B7 family member H4,sB7-H4)等。但目前国内有关VEGF、NSE及sB7-H4与小儿恶性淋巴瘤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因此,本研究检测VEGF、NSE及sB7-H4在小儿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旨在为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②未经正规治疗,且近3个月内无药物服用史;③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心梗死、脑出血等急性危重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重度脂肪肝、肝肾功能重度不全。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54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1~13岁,平均(6.48±1.13)岁;病理类型:霍奇金淋巴瘤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11例,Ⅲ期21例,Ⅳ期15例。取54例恶性淋巴瘤患儿的淋巴瘤组织和距肿瘤组织3 cm处的正常组织。

1.2 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NSE及sB 7-H 4蛋白的表达情况

取54例恶性淋巴瘤患儿的淋巴瘤组织和距肿瘤组织3 cm处的正常组织,立即用10%甲醛固定,65℃烤片20 min后常规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水,阻断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置于pH=6.0的缓冲液中煮沸(95℃,15~20 min),自然冷却20 min以上,再用冷水冲洗缸子,加快冷却至室温,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冲洗3次,每次5 min,进行抗原修复。滴加一抗4℃冰箱孵育过夜,PBS冲洗3次,每次5 min(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一抗稀释比例均为1∶100)。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30 min,PBS冲洗3次,每次5 min;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30 min,PBS冲洗3次,每次5 min;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过氧化氢反应染色,自来水充分冲洗后,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干燥,封片。

1.3 结果判定

VEGF主要定位于细胞质,NSE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sB7-H4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或细胞膜,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和染色强度进行评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无阳性细胞为0分,<10%为1分,10%~50%为2分,>50%为3分;染色强度:无着色为0分,淡黄色染色为1分,棕黄色染色为2分,棕褐色染色为3分。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和染色强度评分相乘,总分≥3分为阳性,<3分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VEGF、NSE及sB 7-H 4表达情况的比较

恶性淋巴瘤组织中VEGF、NSE及sB7-H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不同组织中VEGF、NSE及sB 7-H 4阳性表达情况的比较[n(%)]

2.2 不同临床特征恶性淋巴瘤患儿淋巴瘤组织中VEGF、NSE及sB 7-H 4表达情况的比较

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恶性程度恶性淋巴瘤患儿淋巴瘤组织中VEGF、NSE及sB7-H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恶性淋巴瘤患儿淋巴瘤组织中VEGF、NSE及sB7-H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Ⅱ期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7.422、6.400、7.269,P<0.05)。(表2)

表2 不同临床特征恶性淋巴瘤患儿淋巴瘤组织中VEGF、NSE及sB 7-H 4表达情况(n=54)

2.3 VEGF、NSE、sB 7-H 4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结果示,VEGF、NSE、sB7-H4单独检测诊断小儿恶性淋巴瘤的AUC分别为0.632、0.731、0.674,VEGF+NSE+sB7-H4联合检测的AUC为0.805,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表3、图1)

图1 VEGF、NSE、sB 7-H 4单独及联合检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ROC曲线

表3 VEGF、NSE、sB 7-H 4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目前有关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环境、感染等有关。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可造成一定影响,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探讨VEGF、NSE及sB7-H4在小儿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旨在为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VEGF又称为血管通透因子,具有增加促进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42.59%的恶性淋巴瘤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高于正常组织;且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恶性淋巴瘤患儿淋巴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儿,表明VEGF的表达可能与恶性淋巴瘤的进展有关。但Navone等的研究发现,VEGF表达与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年龄有关,与本研究报道不符,这可能与纳入病例数不同、地域差异等有关。

NSE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糖酵解酶。目前,NSE主要作为神经系统损伤与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NSE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Oya等研究发现,NSE在小儿恶性淋巴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恶性淋巴瘤患儿淋巴瘤组织中NSE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儿。表明NSE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病情监测、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

B7-H4是一种新型的协同刺激分子。Podojil等研究发现,B7-H4以可溶性的形式分布于肿瘤患儿血清中。人B7-H4基因的mRNA大量分布于淋巴组织与非淋巴组织中,但其蛋白则不表达于大部分正常组织中。国内外研究发现,B7-H4在肝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上调与患儿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淋巴瘤组织中sB7-H4的阳性表达率更高,且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恶性淋巴瘤患儿淋巴瘤组织中s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儿。表明sB7-H4有望成为新的恶性淋巴瘤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Katagiri等研究指出,部分因子可作为恶性淋巴瘤诊断、病情评估、疾病进展的敏感生物标志物。但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单一因子检测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多主张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EGF、NSE及sB7-H4单独检测均可有效诊断恶性淋巴瘤,但联合检测诊断小儿恶性淋巴瘤的AUC最大,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有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尚需要更大样本量、多中心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VEGF、NSE及sB7-H4在恶性淋巴瘤中呈异常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并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