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1-10-14 03:57万品文万春
癌症进展 2021年15期

万品文,万春

南阳市中心医院肝脏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结肠癌是肠道恶性肿瘤的最常见类型之一,近年发病率逐步提高且有年轻化趋势,符合根治性手术指征的早中期结肠癌患者改善生存结局的最可靠手段是早期积极实施结肠癌根治术,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出现复发转移,是患者5年生存率不高的首要原因。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已经开展较多,发现不少miRNA可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最终影响治疗预后。miRNA-3120-5p是近年发现的miRNA类型,细胞研究证实其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但关于结肠癌患者中miRNA-3120-5p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等研究尚未涉及。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结肠癌患者中miRNA-3120-5p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旨在为结肠癌患者术前死亡风险预估、治疗方案细化等寻找更多可靠的参考指标,最终改善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结局,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118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结肠癌;②首次确诊并接受治疗;③符合结肠癌根治术指征;④临床资料完整,配合完成治疗及术后随访,患者或直系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原发恶性肿瘤性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病情转归的疾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病例脱落标准:①术后突发其他疾病或者意外导致死亡;②随访期间失联。118例患者在随访期脱落9例,最终109例患者作为结肠癌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53例;年龄36~79岁,平均(62.38±13.29)岁。取同期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且各项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既往无肿瘤病史的100名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54名,女性46名;年龄34~77岁,平均(62.17±11.65)岁。结肠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miRNA-3120-5 p表达水平检测

留取结肠癌组患者入院即刻(未经任何治疗时)、正常对照组入组即刻的空腹外周静脉血标本,2000 r/min离心10 min后留取上层血清标本并冻存于-80℃冰箱中备用,具体miRNA-3120-5p水平测定步骤如下:加入Trizol提取总RNA,采用酶标仪测定其浓度及纯度,使用反转录试剂盒将总RNA反转录为cDNA。以U6作为内参进行标准化定量,U6上游引物5'-GCGATTGAGCTGAGAGTTA-3',下游引物5'-TCGAACGATAAGCTGGATAGA-3';miRNA-3120-5p上游引物 5'-ATCCGAGTAGTTAGCGCTAAGTC-3',下游引物5'-GCTAGCTTGAACGTAGCTAGA-3'。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试剂盒进行基因扩增,反应条件为:95℃10 min、95℃ 20 s、60℃ 30 s、72℃ 30 s,共42个循环。

1.3 资料收集

收集109例结肠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长期烟酒史、肿瘤部位、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是否合并梗阻、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

1.4 术后随访及终点事件判定

以结肠癌患者完成根治术后24 h作为随访起点,术后每6个月(或者患者自觉不适即刻)进行一次肠镜、胸部CT、腹部CT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出现复发转移。随访方式主要包括电话、门诊复查等,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1日或该日期前患者确诊复发转移当日,随访不影响患者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miRNA-3120-5 p水平的比较

结肠癌组患者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为(0.66±0.11),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5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33,P<0.05)。

2.2 术前血清miRNA-3120-5 p水平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随访期内,109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复发转移34例,总复发转移率为31.19%。ROC曲线显示,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预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0.68,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16(95%CI:0.730~0.902),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33%、70.59%。(图1)

图1 术前血清miRNA-3120-5 p水平预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ROC曲线

2.3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复发转移、未复发转移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长期烟酒史、肿瘤部位及是否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梗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未复发转移结肠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术前CEA水平、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作为因变量(未复发转移=0,复发转移=1),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前CEA水平、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较高、分化程度较低、合并淋巴结转移、术前CEA水平增高、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较高是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表2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miRNA在人体多个生命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且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其可调控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miRNA-3120-5p属于新型miRNA,国内杂志对其报道较少。Xu和Wen的研究指出miRNA-3120-5p可能通过靶向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Hongdan和Feng的研究在结肠癌细胞中发现miRNA-3120-5p的异常高表达。既往研究均提示miRNA-3120-5p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中首先对比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与健康志愿者的差异,发现结肠癌组患者术前血清miRNA-3120-5p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论基本吻合。且进一步分析miRNA-3120-5p水平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发现,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预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33%、70.59%,提示早期测定miRNA-3120-5p水平有助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且可能对复发转移风险较高的结肠癌患者进一步细化治疗方案以期优化最终结局。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复发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结果,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TNM分期较高、分化程度较低、合并淋巴结转移、术前CEA水平增高、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较高是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最为典型的恶性肿瘤病理特征,国内外研究均明确其与肿瘤患者病情密切相关,恶性程度较高者根治术中若遗留微小残留灶则可短期内出现复发转移。CEA是典型的肿瘤标志物,且在较多研究中被发现与结肠癌关系紧密。李东言等的研究指出,CEA在早期结肠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度,其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吴胜文和周蓉的研究认为,CEA升高是ⅡA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有可能被用作ⅡA期结肠癌患者需要辅助化疗的高危因素之一。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较高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之一,进一步佐证了该miRNA对结肠癌恶性演进及不良治疗结局的影响。关于miRNA-3120-5p促进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具体机制不明,有待后续更多研究深入开展明确。

综上所述,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血清miR-NA-3120-5p水平异常增高,且对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高表达的miRNA-3120-5p是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复发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如纳入病例数有限,可能引起数据偏倚,未涉及miRNA-3120-5p对结肠癌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均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补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