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健康管理对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1-10-14 04:51邓飞刘要先常红娟
癌症进展 2021年15期

邓飞,刘要先,常红娟

漯河市中心医院1内分泌代谢科,2介入科,河南 漯河 462000

3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胰腺癌是侵袭性极强的高度恶性肿瘤,发现时一般多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5%,药物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4~6个月。糖尿病主要病因为胰岛功能失调,胰腺癌与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部分胰腺癌患者以糖尿病为首发症状,且有部分胰腺癌患者在胰腺癌病情得到控制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有研究表明,胰腺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胰腺癌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达30%~40%。胰腺癌目前临床治疗最有效的方式为手术治疗,由于胰腺的功能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且糖尿病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进行适当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性健康管理对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影像学或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胰腺癌合并糖尿病;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药物不过敏;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治疗依从性较差,治疗过程中不配合治疗;近1个月内服用激素类药物;临床资料不完整。将80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健康管理方式。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5岁,平均(56.42±5.33)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2.45±3.61)个月;体重 40~72 kg,平均(58.43±6.27)kg;病理类型:胰腺头癌22例,胰腺尾癌18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9例,高分化21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平均(55.96±5.12)岁;病程 6~18个月,平均(12.11±3.74);体重42~73 kg,平均(57.89±6.41)kg;胰腺头癌23例,胰腺尾癌17例;低分化20例,高分化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胰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健康干预,包括基础干预、用药干预等。观察组手术后采用综合性健康管理方式,包括心理干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track surgery or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具体措施:①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用适当的心理疗法,向患者普及疾病基本知识,分享既往治疗案例,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术后治疗。②ERAS,患者术后24 h实施肠内营养措施,帮助患者床上坐起坚持1 h;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扶床站立3 min,之后辅助其缓慢走动,活动量视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③饮食干预,强调合理饮食对控制血糖和预后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患者戒烟戒酒,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营养支持方案,进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严格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尽可能保证营养均衡。④并发症的预防,由于患者术后免疫力较低,术后及时给患者伤口换药消毒,防止切口感染;多与患者交流,保持病房干净舒适,提高患者信心,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调节患者饮食和作息习惯,预防患者肠胃应激及血糖异常。两组患者术后干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负性情绪、血糖水平及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估标准:显效为治疗后血糖水平降低至6.0 mmol/L以下且降糖药物服用量减少;好转为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或降糖药物使用量减少;无效为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负性情绪:干预治疗前1周及干预治疗后1周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SAS和SDS均包含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制,总分20~80分,SAS评分≥50分,表示有焦虑,SDS评分≥53分,表示有抑郁,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血糖水平:干预治疗前后使用德国罗氏优越型血糖仪监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并发症:观察并记录全体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肝肾功能异常、切口感染、血常规异常、口腔溃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021,P=0.04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n(%)]

2.2 负性情绪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2.3 血糖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 2 h血糖水平的比较

2.4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50%(13/40),低于对照组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114,P=0.043)。(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胰腺癌是一种进展极为迅速的恶性肿瘤,糖尿病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常见并发症,部分胰腺癌患者以糖尿病为首发症状。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胰腺癌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更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暴饮、暴食、久坐、高蛋白摄入、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持续存在,使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异常,导致个体对胰腺癌的易感性增加,进而导致促胰腺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目前为止根治性手术仍然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治疗方式,但是根治性手术创伤大、难度高、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风险,且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免疫力较低,使胰腺癌患者手术的危险性增加,因此患者术后采用合理的综合干预方案,对提升手术整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性健康管理指通过对患者深入的了解,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术后干预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胰腺癌疾病加强了解,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个体化综合性健康管理使患者干预治疗期间保持乐观、理性、正确的疾病认知,提高治疗配合度,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术后紧张、焦虑过度会影响患者手术效果、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通过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产生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与薛晓静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综合性健康管理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可能是因为综合性健康管理通过合理安排患者饮食,从而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对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综合性健康管理,从心理、ERAS、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进行干预,向患者普及高血糖的危害,指导其积极配合血糖控制,鼓励患者多与其家属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与理解,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恢复治疗信心,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期均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性健康管理方式进行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