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家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动因分析

2021-11-22 14:30
北方经贸 2021年10期
关键词:规模化动机经营

牛 晓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淄博255000)

在脱贫攻坚胜利后将接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目的是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再上新水平,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生产关系的持续推进和巩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经营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核算单位,占据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吸纳农民工能力的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渐面临着适应、调整、充实的局面。自21世纪第一个10年开始,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收入,国家逐步放宽政策空间,适当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工商企业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根据曹俊杰[1]的统计,近年来工商企业下乡租赁农地现象逐渐增多,流入工商企业的耕地占流转总面积的比例已超过10%,流入企业的承包地面积年均增速超过20%,仅2015年流入企业的农地面积已达4 600万亩,并呈加快发展态势。

工商企业家是人格化的工商资本,是工商资本下乡的投资决策者和项目落地的领导者,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生产经营的动机决定着工商企业参与农业经营的方式、形式、深度以及和小农户生产经营的融合度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对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生产的动机分析,对于找准工商企业家投资的关注“热点”,发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工作“堵点”,帮助政府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痛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工商企业家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动机分析

2020年以来,先后对六名已在农村流转土地开展规模经营的工商企业主(本文用A、B、C、D、E、F指代)进行了走访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工商企业主的初始投资额普遍较高,均在百万元以上,其中有一名工商企业主的初始投资额超过了千万元;投资方向也多种多样,有集中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的,有开办家庭农场的,有承包“四荒”地进行经营的,有单纯服务企业内部不对外经营的,等等。促成工商企业家投身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动机可大致分为四类:利益驱动动机、自我实现动机、优化生活动机和盲目跟风动机。

(一)利益驱动动机

六名工商企业主普遍认为,支撑他们投身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农业规模化经营项目的持续看好。六名工商企业主均从村集体租赁土地用于集中连片生产经营开发,其中有四名工商企业主在丘陵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另有两户在平原地区进行农业经营。六名工商企业主中,主业从事工业生产经营的有一户,其余五户均为商贸流通企业;这五户商贸企业,之前从事于农产品流通的有四户,仅有一户从事非农行业的商贸流通。但不管这六名工商业主之前从事何种行业,均普遍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前景广阔,投身该行业虽然不能一夜暴富,但能产生比较稳定可观的长期收益,这和孔祥智、刘同山[2]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以苹果种植企业主C为例,在规模化流转土地之前该企业主从事苹果收储和批发,由于看好苹果种植前景,2015年到沂源县张庄镇陆续流转土地2 000亩从事苹果种植,每亩流转费用为900元,每年的土地流转成本约180万元,目前已进入盛果期,可采摘的苹果约300亩,亩产苹果4 000斤,每亩可产生收入8万元,年收入约在2400万元,除去土地流转成本、果苗养护成本、人工成本、设施农业成本等因素,目前3 000亩地每年约亏损2 000万元,但后期将逐渐扭亏为盈,三年后每年收益能稳定在3 000万元左右。因此,从算大账、算总账、算长远账的角度考虑,工商企业通过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获得长期稳定的盈利,是工商企业家投资的最大动机。这和刘瑶、王伊欢[3]的研究观点是一致的。

(二)自我实现动机

投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工商企业家,大多数自幼成长在农村,对农村生活普遍有较深感情。这些企业家成年后通过个人奋斗致富后,内心中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以及改善农村面貌的强烈愿望成为他们投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动机之一。以工商企业主A为例,该企业主自幼在淄川区罗村镇农村生活居住,成年后开始从事煤炭批发业,通过多年努力积攒起上亿元的家庭财富,成为当地著名的企业家。60岁以后,A回到出生的村庄承包了村内约1 000亩废弃矿山,通过平整土地、种树修坝、接入水源、发展设施农业、聘请专家教授定期指导等措施,利用废弃矿山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业,主要种植软籽石榴、樱桃、蓝莓等高附加值水果,在获得不错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改造农村、让自己家乡生态环境改善的梦想,同时他本人也被评为区级和市级绿化工作先进个人。再以工商企业主B为例,该企业主自幼在桓台县新城镇农村居住,幼时家中生活困难,成年后从事化工生产并通过个人努力积累起巨额财富。功成名就后B回到出生的村庄流转村内土地500亩,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培育出葡萄新品种“渔洋紫”;集中连片种植反季节番茄、西瓜、樱桃等高附加值蔬菜水果,同时带动村内约20名村民就业,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本人也在村内收获了较高的威望,实现了B“拔穷根、翻穷身、改穷命、办好事”的夙愿。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出身农村的工商企业家普遍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在通过个人努力积累起财富后,当面临事业转型的关口时,想利用对农村的熟悉来投资农业,实现企业的转型经营发展,并承担“回馈乡梓”的社会责任。[4]应该说,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工商企业家投身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第二大动机,而且这种动机支撑工商企业家渡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初始阶段的巨额亏损期。正是这种动机才使得工商企业主能够克服前期投入巨大、前期经营风险高、协调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一系列困难,坚定不移地投资农业规模化经营。

(三)优化生活动机

调研中发现,部分工商企业家认为投资农业经营能优化自己的生活。这种优化是广义的,不仅仅只体现在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也体现在通过亲自劳动获取高品质农产品、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家庭成员关系等各个方面。一方面工商企业家主要聚焦于高质量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希望获得高品质农产品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例如,工商企业家D此前主营果品批发,目前在沂源县南鲁山镇承包荒山一座,面积约300亩,已开发种植葡萄约20亩,引进了来自意大利的进口葡萄品种,采用水肥一体化、物理杀虫防鸟等精细化管理方式,葡萄口感质量明显好于市场出售的品种。D种植的葡萄不对外销售,仅用于个人日常消费和朋友间的往来馈赠,但即使这样依然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工商企业家在多年的高强度工作创业后,身体素质、家庭关系等产生各种问题,因此有部分企业家希望通过投资农业规模化经营,在自己的人生后半程通过田间劳动来改善身体素质,并达到通过农村集体劳动改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目的。例如,工商企业家E此前经营陶瓷批发,目前在张店区沣水镇流转土地20亩开办家庭农家乐,其投资动机主要是F因常年过度劳累导致自身患有“三高”,希望经营家庭农场通过劳动改善体质,同时也能够定期将自己的孙辈带到家庭农家乐游玩来增加和晚辈间的亲近感。综合来看,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工商企业家对投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热情较高,但这种纯粹的“利己性”因素也让工商企业家不愿过多流转土地,只想在身体承受范围内流转相应的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因此普遍采用小型家庭农场的方式。这种动机既促进了他们投资于农业规模化经营但也限制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长远看符合楼栋、孔祥智[5]的观点:既容易引发企业闲置、浪费流转耕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也容易诱发企业恶意囤积土地和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等行为。

(四)盲目跟风动机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工商企业家在投资农业规模化经营时都有相对理性客观的认识,他们或对规模化经营的作物品种进行了详尽的前期调研,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风险收益情况形成了一本明白账;或已对拟流转土地的村集体和村民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对今后的沟通成本有比较明确的预估;抑或对未来生产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但是调研中也发现个别工商企业家在投资时存在盲目性,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和村集体以及村民进行过充分交流,有一定的跟风投资动机。例如,沂源县鲁村镇工商企业家F之前从未接触过农业生产,但在其生产经营中发现鲁村镇速生杨种植业和围绕速生杨的板材加工行业有利可图,于是在2011年筹集资金流转约300亩土地从事速生杨种植,当时计划每亩土地流转成本500元,测算速生杨成材周期10年左右,每年可采伐速生杨树30亩。但是,受近年来市场行情影响,速生杨原材价格波动较大,且F流转种植的速生杨因管理不善,树苗死亡率较高,导致陷入亏损。为弥补损失,F通过伪造合同等手段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为他人抵扣,被当地税务稽查部门查获并补税20余万元,企业也因长期经营不善陷入破产。当然,在实践中工商企业盲目进行农业投资导致失败甚至触犯法律的还属个例,更多的是前期对农业经营了解不充分,风险评估不足而导致的投资失败。“跟风型”盲目投资农业规模化经营,一定程度上是在工商企业家身上存在的。

二、推动工商企业家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建立工商企业与农业发展的对接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多渠道、多领域的工商企业进入,逐渐改善了当前以小农户生产为主的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将资本、理念、技术、管理模式等先进生产要素引入了广阔的农村,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当前制约乡村振兴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困境,对实现乡村振兴有巨大的积极影响。同时调研中也发现,当前以小农户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工商企业在投资农业过程中需要逐家与农户沟通来流转土地,这将显著提高工商企业进入农村的沟通协调成本。实际上,接受调研的六位工商企业家为了避免与众多农户沟通导致的高昂协调成本,均选择和村集体进行合作流转土地,待现有流转土地开发完后将面临无地可用的状态,这限制了工商企业家进一步投资的热情。因此一方面要适当鼓励、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家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技术培训、农产品现代物流等,完善农业宏观基础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充实农业合作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统”的文章,方便工商企业与“三农”的对接,降低工商企业下乡的沟通协调成本。

(二)为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从调查情况看,利益驱动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是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两个主要动机。从政府角度看,只要为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就能对这两个动机鼓励引导得当,是能够有效调动起工商企业家的热情的。一是在金融财政政策方面增强投资农业的工商企业家实力,只要工商企业参与农业经营的项目符合国家需要,契合当地实际,政府在财政上予以适当补贴的同时,可以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获取银行授信,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凡是真正进行农业开发、经营的企业,不受所有制、行业和规模的限制,应当一视同仁地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是落实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在土地政策方面适当鼓励土地流转向工商企业集中,允许农民、村集体、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和企业进行合作,积极探索企业以租用的土地使用权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四是畅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流通,帮助工商企业能够买得到生产资料,卖得出农产品;对于大型龙头企业,鼓励他们把高新技术、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引入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新型经营业态,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增加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附加值。

(三)建立完善农业投资环境长期综合评价制度和预警制度

从长期来看,促进工商企业长期稳定投资农业,需要农业投资环境和政策的稳定,有必要保持现有的土地制度基本稳定。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土地确权流转政策,引导各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重点明确土地经营权归属,给企业的长期投资吃下“定心丸”。同时,要高度重视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的潜在风险,避免工商企业运用租赁土地大范围生产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并不断投资休闲旅游农业,逐步转变土地用途导致粮食产量减少,进而引发农业生产的“非粮化”风险。这就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对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预警产业风险,努力减少工商企业盲目跟风带来的投资风险,防止部分工商企业家的投机行为给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工商企业在农业领域健康发展。[6]

三、结语

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规模化经营,不单纯是一个动机在起作用,而是多个动机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其投资动机既有单纯性的一面,也有复杂性的一面。单纯性表现在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稳定安全的年收益,这和他们之前从事的主营主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复杂性表现在与其原来从事行业相比,工商企业家对农业的投资掺杂了更多的个人感情因素、自我实现因素、自我提高因素等情感性因素,其投资也有感性的一面。因此政府如何在政策措施层面引导工商企业家强化其良好动机,克服工商企业家投资产生的消极因素,对于促进工商企业家进一步投资农业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规模化动机经营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多层立体规模化猪场建设现状及发展浅析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凶手的动机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